陈嫚
(重庆邮政医院,重庆400015)
某院1679例45岁以上不同性别体检者骨密度测定分析
陈嫚
(重庆邮政医院,重庆400015)
目的探讨45岁以上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使用韩国EXA-3000 X骨密度仪进行前臂BMD检测的45岁以上体检者1 697例。结果1 679例受检者中骨量减少率为29.7%,骨质疏松率为22.0%。女性骨密度检查异常率(67.4%)高于男性(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成骨细胞功能减退和激素合成减少等多因素促使男女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男性雄激素对维生素D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且随增龄减少不显著,而女性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女性发生骨密度检查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骨密度;性别因素;体格检查;骨质疏松;中年人;老年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低下、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性仅次于心血管病,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1]。目前临床工作中对骨质疏松检出率、漏诊率和认知率很低,有些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对骨质疏松的认识甚至还是盲点,所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其防治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将在本院体检的1 679例45岁以上人员的骨密度(BMD)测定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到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45岁以上人群共1 679例,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男890例,占53.0%;女789例,占47.0%。以每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将所有体检者分为4个年龄段[45~50岁(422例)、>50~55岁(375例)、>55~60岁(379例)、>60岁(505例)]。
1.2方法
1.2.1测定方法(1)调查对象性别、出生时间,身高、体质量,女性绝经与否、绝经时间。(2)使用韩国EXA-3000 X光双能骨密度检测仪,对受检者前臂进行检测。每天检测前用骨模对骨密度检测仪进行校准。
1.2.2判断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结合我国国情,正常:BMD在正常同性别青年成人平均值1 s(标准差)之内;骨量减少:BMD在正常青年成人平均值的-1.0 s~-2.5 s内;骨质疏松症:BMD在正常青年成人平均值的-2.5 s以下。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检者BMD检测结果890例男性受检者中骨量异常336例,占37.8%。789例女性受检者中,骨量异常532例,占67.4%,不同性别间BMD检测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检者BMD检测结果[n(%)]
2.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检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趋势图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骨质异常的比例均呈逐步增高的趋势。且女性出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比例远高于男性。女性在45~60岁阶段,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比例均逐步升高,但超过60岁后,骨量减少的比例迅速下降(45.1%~21.4%),出现更多的是骨质疏松比例大幅升高(34%~68.3%)。见图1。
图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检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趋势图
目前,临床常用的BMD检测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技术、超声诊断法、定量CT法。双能X线吸收技术具有辐射小、精度高、无消耗品、可重复性好的特点,该方法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2]。
影响峰值骨量和骨量流失速度的因素有:活性D减少、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减少、性激素减少、维生素K2减少、皮质类固醇增加、运动和失重、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等[3]。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增长关系密切。随着年龄增长,成骨细胞功能减退和1,25(OH)2D3合成减少,引起负钙平衡、继发性甲状腺功能旁亢进和骨吸收增加,造成骨质疏松。本研究中不管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但男女体检者的骨量丢失速度不尽相同,男性骨量丢失较女性少[4]。
男性不仅骨峰值高于女性,且男、女两性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也均不相同。女性骨质疏松症是高转换型,骨吸收过度、骨形成相对不足。女性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是骨小梁成孔性增加,以骨小梁断裂、穿孔为特征。男性骨质疏松症是低转换型,骨吸收功能正常或稍低,而骨形成不足。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改变特点是骨小梁变细、变薄,而小梁断裂和穿孔刚逊于女性,并且发生时间短[5]。
男性雄激素中的睾丸素对维生素D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睾丸素有促进皮肤维生素D转变的作用。所以,男性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优越于女性,且男性雄激素即使到60岁或70岁时,还能维持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是男性骨质疏松较女性轻的一大因素[6]。
女性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调查发现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是男性的6倍,而骨折发生率是男性的10倍左右。本文调查的女性对象年龄主要为45岁以上,多数处于围绝经期及绝经期。考虑这阶段女性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影响[7]。雌激素具有促进降钙素分泌和抵制破骨细胞刺激成骨细胞的作用。雌激素分泌不足,一方面使破骨细胞过于活跃,骨转换增加,即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加,骨生成跟不上骨吸收的速度,影响到骨胶的成熟、转换和骨矿化;另一方面雌激素分泌不足,抵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使肾脏25羟1α羟化酶的活性发生障碍,造成1,25(OH)2D3合成减少,肠钙吸收减少,骨矿含量减少。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减少引起骨减少和骨吸收增加,使骨量丢失加快。绝经后的女性在第1个5年即0~5年中每年丢失1.5%~2.5%的骨量,绝经后10年每年丢失骨量可达5%之多。所以60岁以后妇女约有1/4~1/2患骨质疏松[8]。本研究结果显示,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8.3%,略高于文献[9],可能与重庆地区日照少,维生素D转化少有关。
通过对本院1 679例45岁以上体检者BMD检测分析,结果显示,45岁以后中老年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在女性中更为明显。这提示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BMD检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要抽烟酗酒,进行有规律地控制体质量和强健肌肉的锻炼,增加日照时间,口服足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服用预防骨质疏松药物[10],增加BMD的峰值,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8):1744-1746.
[2]万勇,郎红梅,艾智华,等.成都地区291名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维生素D水平[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4,7(1):20-24.
[3]叶美婷,沈敏,周映.台州地区健康中青年体检者骨密度现状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4):658-659.
[4]章玉玲,王晨秀,刘精东,等.南昌市社区中老年人群生活方式与骨密度测定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4):16-20.
[5]徐芩.骨质疏松症新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82.
[6]于博文,吴云峰,王亮,等.男性骨质疏松指南(NOF)[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4):387-389.
[7]汪荷,赵鸿雁,张俐,等.沈阳地区体检人群骨密度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5):732-733.
[8]薛延.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1-47.
[9]庄楚璇.中山市办公室人员1018例健康体检超声骨密度结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1921-1923.
[10]王春萍,修桂英.健康人群骨密度测定及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16-11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9.037
B
1009-5519(2016)09-1378-03
(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