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慢病管理研究

2016-11-09 07:47张博文金新政
智慧健康 2016年9期
关键词:慢性病疾病管理

张博文,金新政

(华中科技大学健康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30)

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慢病管理研究

张博文,金新政*

(华中科技大学健康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30)

近年来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对新型慢病管理模式进行探究,本文首先解读了移动健康技术,阐述了国内慢病管理现状,并构建了慢病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移动健康具体技术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指出其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广阔前景。

移动健康;慢性病;慢病管理

0 前言

慢性疾病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和慢性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流行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首要公共健康问题。在中国,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导致的死亡已经超过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1]。由于慢性病自身的特殊性,其管理重点主要放在急性发作期前的治疗防护,然而由于我国社区医疗保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存在,医护人员与病人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导致信息受阻,患者依从性差,无法充分发挥自我管理效能,也大大影响了慢病管理的健康产出。如今,随着电子健康信息技术(eHealth)不断在临床领域取得新进展,人们也将目光看向了慢病管理领域,而移动健康(mHealth)的出现与介入恰为慢病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1 移动健康技术概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移动健康是电子健康(eHealth)的一部分,涵盖了通过移动电话、患者监测设备、个人数字辅助设备(PDA)及其他无线设备等移动设备提供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操作服务[2]。目前,移动健康技术在个体与群体水平连续健康监测、健康管理与预防、慢病自我管理、医疗学术强化、减少门诊流量、打造个性化医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的进展,其按照技术层面可分为移动智能终端与健康应用程序、可穿戴体征检测技术、辅助网络、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技术[3]。

全球范围内的领导人和决策者正在大力鼓励使用移动健康技术,澳大利亚、欧洲、韩国、美国都在尝试就移动健康领域提出新的政策,加拿大、美国、荷兰、芬兰等国纷纷将移动健康技术应用到医疗系统并逐渐扩展到慢病管理领域,且已取得一定成效。美国卫生保健与质量管理局(AHRQ)在2008年与2012年循证报告中都曾建议使用移动健康技术作为支持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工具,大量由AHRQ开展的系统综述也都表明电子健康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提高病人参与程度与健康产出[4-5]。由此可见,利用移动健康技术协助慢病管理将成为趋势。

2 我国慢病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慢病管理工作在政府主导、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下已逐步展开,初步实现了慢性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精细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慢病患者数量、增长率以及健康维护费用仍然不太乐观,距离想要真正改善健康产出,实现慢病管理有效防治也存在不小困难,这些困难除去经费不足,制度不完善等,更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慢病管理网络尚未健全 健全的管理网络是慢病管理的基础,目前,国家尚没有在全国建立类似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的慢性管理网络,而居民健康档案更是整个网络的重中之重,但我国居民健康档案缺乏统一管理,慢病监控系统、防治平台也属于割裂状态,这使得慢病管理信息难以及时获取,碎片化现象严重,防治处于分离状态,单病种、单线条管理问题十分突出。

(2)社区卫生服务缺乏高层次、专业化、高素质队伍 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需要的是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医生,目前社区卫生工作者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有限,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缺少主动服务意识,加剧了慢病管理难度。

(3)慢病患者依从性差,自我管理效能低下 慢病管理健康产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于疾病本身认知度以及治疗参与度,但信息不畅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困难,很难产生交互作用,患者自身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积极预防与治疗观念较差,最终导致慢病管理健康产出不理想。

(4)现有服务模式与慢病管理宗旨不对称 慢病管理的宗旨是急性发作期前的治疗防护,而现有的慢性病患者依靠的主要服务模式,即医生诊所和医院,是长期以来为治疗急性病而建立的,他们通过治病而非维护健康来赚钱。医疗服务者并不会因为提供鼓励、监督其坚持治疗等自然活动而得到支付。超过9000个计费代码对应着一个个单独的诊疗程序和护理单元,但却没有一个计费代码表示患者坚持治疗、好转情况或是否帮助其保持健康,这本身与慢病管理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造成了服务效率低下,费用高昂的局面。

3 移动健康技术应用

建立任何有效技术应用的前提是对服务对象进行正确的定义与分类,众所周知,各种慢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在说明移动健康技术应用如何帮助解决上述问题之前,需要先区分界定不同类别的慢性病需要的不同管理模式。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综合常见慢病症状,构建了慢病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该模型由两个维度组成,纵轴代表的是患者通过依从治疗来避免疾病症状的内在动机,其动机的主要激励因素是患者对症状严重性和及时性的感受程度,比如,尽管近视佩戴眼镜很麻烦,但几乎所有被诊断需要佩戴眼镜的患者都会依从建议,否则就会视线模糊,相反肥胖或者高血压患者不服药或者不遵守规定的膳食指南,不会立刻感受到不依从治疗的后果,短期内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后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横轴表示决定慢病服务管理模式合适与否的第二个因素,即治疗方案要求患者改变行为习惯的幅度,对于模型左侧的疾病,患者坚持吃药就能达到治疗目的,相反,模型右侧的疾病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症状与并发症,需要患者进行广泛的行为改变。需要注意的是,哮喘作为基准位于模型中间是为了相互对比,解释其他慢病的位置安排。

根据两个维度的区分,我们将模型分成四个象限,分别代表“技术依赖型疾病”;“行为依赖型疾病”;“即刻发作型疾病”;“延迟发作型疾病”。我们发现,模型左上角(即刻发作&技术依赖型疾病)患者如果不依从治疗,病情就会立刻发作,因此大多数患者都会配合治疗,医疗机构只需安排后续检查来检测病人健康即可。而处于其它三部分的疾病患者依从性较差,多伴有并发症发生,健康产出不太理想,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需要新的慢病管理模式,而移动健康技术的应用恰巧可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图1 慢病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模型

3.1 行为依赖疾病的患者网络

患者网络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通过每位慢病患者身上的“标签”与数据使患者们能更容易找到处于类似情况中的人,参与者们交换信息,彼此监督,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该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初具规模与成效。由 Lee 等人[6]基于网络创建的锻炼和饮食自我管理平台为癌症幸存者提供了一个有据可循的慢病管理手段,为提高患者的健康产出带来了方便。该患者网络由五个层面构成,引导部分简单说明了该患者网络的相关内容;评估部分通过患者输入自身患病情况、身体指标、锻炼与治疗方案及动机等相关信息完成对患者的评估并记录在案;健康教育部分后台专业人员按照患者的动机水平和病情发展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在线教育和指导;虚拟社区部分系统按照患者输入的信息自动为患者匹配情况相似病人,构成患者虚拟社区,参与者们交流慢病管理经验,彼此监督与鼓励,最终达到的患者可以参与其中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反馈系统根据患者的执行情况借助于短信服务平台对患者给予及时反馈。该平台通过对 29 名乳腺癌患者的阶段性测试,提高了癌症患者的治疗和饮食依从性,展示了其在慢病管理尤其是行为改变方面的效能。除此之外,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关于糖尿病在线社区的报道发现使用患者社交网络可以督促患者低血糖检测以及增强自我管理效能[7],而在美国像“TuDiabetes” 或者“PatientsLikeMe” 这样的虚拟社区已经支持成千上万的人进行慢病管理。

3.2 健康管理应用程序

糖尿病患者每年仅与医生会面2小时,剩余8758小时完全对病情进行自我管理,这样的情况在慢病患者中每天都在发生,而健康管理应用程序的出现与普及极大程度了提高了病人的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效能。以美国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健康公司WellDoc为例,其研发的基于手机应用和云端大数据收集的糖尿病管理平台BlueStar于2013年6月上市,它是第一个作为处方药通过FDA审批的移动APP,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除去糖尿病之外,移动健康在其它慢性病种的应用也颇为广泛,研究发现糖尿病、肥胖症和心理疾病是移动健康应用最多领域[8]。在应用整合方面,诸如苹果、三星等公司纷纷开发了自己的移动应用健康平台,可以收集和分析用户健康数据,如血压和血糖等。具体实施上,移动健康运营商之间,运营商与医疗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力图打破健康管理应用程序数据孤立、片面的僵局,通过整合多款监测应用,对用户健康进行全面的了解。

全球医疗信息服务佼佼者IMS Health公司日前发布了一篇公开研究报告,对大众关于海外移动健康APP认知与使用情况作了详尽调查。 报告显示,可将APP按照功能分成两大领域,一类是健康养生类,如健身和饮食,另一类是疾病管理与治疗介入类,像用药提醒等。前者占了三分之二,由健身、生活习惯、心理压力、节食与营养组成,疾病治疗管理类占据四分之一,而这些功能均是日常慢病管理需要涉及的方方面面[9]。

3.3 延迟发作疾病的可穿戴检测技术

可穿戴式技术或可穿戴式设备是指一类将移动计算、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与衣服或饰品等方便人们携带的物品整合在一起的电子或信息技术。大多数延迟发作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前并非十分关注自己生命体征,这违背了慢病管理的原则,为了保证慢病患者免受并发症的折磨,患者必须学会使用高技术性产品进行自我监测,而可穿戴式体征监测技术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以糖尿病为例,患者可以根据最近的血糖度数来调整胰岛素用量,自行注射,并控制自己的饮食分量与时间,对自己的体力活动保持监控,最终形成一套个性化的血糖控制方法。与此同时,患者、护理人员及主治医师还可利用移动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所有的信息交换都基于当地的医疗机构数据处理中心,他们之间通过短信或邮件进行日常咨询,完成对生命体征和各种视频材料的传送,医护人员根据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决定直接入户处理还是通过远程通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护理支持。如今该技术正逐步向小型化、集成化、携带化、长时间监测等方向发展,而其监测的生命体征参数也越来越多样,包括血糖水平、血压、心率、心电、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设备能同步实时地自动收集数据,与健康应用管理程序整合并传输到云端进行监测与分析,患者从而能得到及时反馈。

4 结语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健康素养的提高,移动健康技术在慢病管理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也表明移动健康技术对于慢病管理健康产出有促进作用。然而我们仍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对于慢病患者来说,疾病诊断、给出治疗方案与确保患者坚持治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必须有机构和机制保证两种机制无缝对接,政府、医疗机构等部门理应承担更多责任,而就移动健康技术自身而言,患者隐私、商业模式等问题仍然存疑,但总而言之移动健康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对于我国慢病管理现状来说是新的契机,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推广。

[1] 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2012-05-08.

[2]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mHealth-New Horizons for Health Through Mobile Technologies [R]. Geneva: WHO,2011.

[3] Kumar S,Nilsen W J,Abemethy A,et al.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Evaluation:The mHealth Evidence Workshop[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3,45(2):228-236.

[4] Jimison H, Gorman P, Woods S,et al.Barriers and drivers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for the elderly, chronically ill, and underserved [R].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2008,(175):1-1442.

[5] Finkelstein J, Knight A, Marinopoulos S,et al.Enabling patient-centered care through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2012,(206):1-1531.

[6] Lee KM,Park HA,Yun YH,et al.Development and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a web-based self-management exercise and diet intervention program with tailored motivation and action planning for cancer survivors [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3, 2(1):1-11.

[7] Weitzman ER,Kelemen S,Quinn M,et al.Participatory surveillance of hypoglycemia and harms in an online social network [J].JAMA Intern Med.2013,173(5):345-51.

[8] Fiordelli M,Diviani N,Schulz PJ.Mapping mHealth Research: A Decade of Evolution [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3,15(5):e95.

[9] Patient Adoption of mHealth[R]. Parsippany:IMS Health,2015.

Research of 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ZHANG Bo-wen, JIN Xin-zheng*
(Research Centre of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 HUST, Wuhan 430030, Hubei, China)

Chronic diseases has becom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 recent years an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this study firstly explained the technology of mobile health and then expounded the status of domestic 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and built the model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 this paper finally explore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and pointed out its prospects in this field.

Mobile Health; Chronic Diseases; 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8BAI52B00)

张博文,男,研究生在读,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卫生信息管理。

金新政,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管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系华中科技大学健康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和软科学。

猜你喜欢
慢性病疾病管理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