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2016-11-09 02:24张明星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24期
关键词:湘西自治州贫困家庭职教

张明星

(416000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吉首)

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张明星

(416000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吉首)

“精准扶贫”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中心任务。职业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和社会性,使其成为最具“造血式”效能的扶贫模式。本文从湘西自治州现状出发,就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提出“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培训”和“精准就业”策略,以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

湘西自治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对策

“贫困”是世界共同遭遇又要想方设法摆脱的永恒主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奋斗目标。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是人类脱贫发展总结的经验。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它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为扶贫攻坚“五大工程之一”。“职教精准扶贫”成为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一、湘西自治州概述

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土地面积1.55万平方公里,辖7县1市,总人口296.56万人,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占总人口78%。2015年湘西自治州、湖南省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648元、10993元和10291元。湘西自治州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和湖南省唯一西部大开发的扶贫攻坚主战场。目前全州共有贫困村1200个、贫困人口50.07万,占全州农业人口1/3,占湖南省贫困人口1/10。[1]湘西自治州贫困呈现出范围广、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等特点,其原因是社会基础差、经济底子薄、交通闭塞和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其深层原因是少数民族“尚武轻文”思想影响,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致富能力较弱。

二、湘西自治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湘西自治州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各层次学生数逐年增加,文盲率由2011年5.73%降至2015年3.81%。但仍然高于湖南省1.14个百分点。湘西自治州教育水平明显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如表1)。2015年调查统计,湘西自治州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教育人数与普通高中人数比例分别为34.9%和48.7%。73.16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55%仅小学文化或文盲;超过30%家庭是因为缺少技能而致贫。贫困家庭由于贫困,容易放弃子女教育之路,陷入“人力资本投资低—就业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资低”贫困恶性循环。[2]

表1 每10万人中各层次学生人数统计表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1.推进职教扶贫是湘西自治州摆脱贫困现状的迫切需要

湘西自治州之所以贫困,是由于经济落后、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少数民族传统“尚武轻文”思想占主导位置、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等原因引起的。为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壮大,政府除了增加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外,还制定了扶持农村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助学金制度和免学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职业学校培养,让学生“一技在手,终身受益”,进而实现精准就业和脱贫。湘西自治州2011~2015届高职和中职毕业生中具有农村家庭背景人数达81.2%和92.2%,2015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84.5%,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不仅实现了教育脱贫,而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让越来越多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通过职业教育,成为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主体,实现了“一人读书,全家致富”脱贫目标。所以推进职教扶贫是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的优先选项,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

2.推进职教扶贫是新常态下培养新型农民、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渠道

湘西自治州贫困人口之多,是由于交通不便、农民思想僵化、无一技之长,其收入来源狭窄单一,仅依靠传统种植或打零工赚取收入。而职教扶贫,就是通过科技下乡、现场实训、集中办班等方式,对贫困家庭进行专门技能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一是获取劳务收入。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与发达省际间接对子,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农民获得劳务性工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培养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农民通过技术培训,掌握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了农副产品品种和品质,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和拓展了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三提升整体素质。是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其融入城镇的能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2015年湘西自治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36.5%,比2000年增长了17.9%。

三、湘西自治州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

(一)实施“精准招生”策略

1.壮大职业教育规模

(1)在州域内对适龄学生合理分流,合理界定高中阶段的普教与职教人数比例,且鼓励适度向职教倾斜,争取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大体相当。特别是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实现精准定位,通过摸底、上门走访等方式,靶向施策,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成为“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人,实现“招生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2)职业学校与县域内初级中学接对子,建立常态化的生源学校,确保学生一个不掉队。

2.建立中高职和本科招生衔接机制

(1)建立中高职对接机制。湘西自治州由于区域限制,高职生来源相对狭窄。为发展壮大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二种途径来实现稳定生源:一是建立自身内部消化制度。湘西职院既招收高职生,又招收中职生。通过“单招”制度,既满足中职生高学历要求,又保证了学院生源数;二是建立联结机制,确保县域内10%普通高中毕业生数和各中职学校30%毕业生数进入湘西职院学习。

(2)建立专升本“直通车”制度。高职院校积极拓展学生出路,与普通本科高校建立联结制度,通过考试实现对接,满足学生高学历的需求。

(二)实施“精准资助”策略

1.健全学生资助体系

农村贫困家庭只所以读不起书,主要是上学费用高、开支大。国家通过建立国家助学金制度、“同心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和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覆盖100%中职生和20%高职生“奖、助、贷、勤、补、免”一体化的职教学生资助体系,从根本上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实现了“职教资助一小步,人生前进一大步”。[3]

2.拓展社会参考的资助模式

(1)“企业+学校”资助模式。企业出资费用资助学生,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

(2)“社团(组织)+学校”资助模式。社团或组织通过资助特定专业或个人,帮助完成学业。

(3)个人资助模式,选定特定贫困家庭子女进行资助,让其安心完成学业。

3.学校建立资助制度

(1)建立“三联”制度(学院领导联系系部、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党员干部联系贫困学生),实现党员干部与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解决贫困学生实际困难。

(2)设立公益性和勤工俭学岗位。通过设置这些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学生,确保学生不会辍学。

(三)实施“精准培养”策略

1.建立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对象,采取“3+2”培养模式,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了技能,又圆梦高层次的学历需求。

2.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为使职业教育更接地气,实现培养的人才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一是探索“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二是建立健全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制度;三是聘请专家或专业技术人才兼职教师工作,推动捆绑式校企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

3.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五合”(校企联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接合、专职与兼职教师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吻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重视实践与实训,完善“学校+企业”、“专业+车间”教学环节,推行项目式教学、模拟企业生产的导向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二是紧贴专业技能题库内容,通过“双证式”(毕业证和专业技能证书) 课程改革模式;三是实施“学校+扶贫示范基地+农户”教学模式,通过“教育+产业扶贫”紧密融合,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四是学校构建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创业知识教育+实践培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学生多方位就业渠道。

(四)实施“精准培训”策略

1.技能技术培训

政府通过整合培训资金、场地和师资,按照“五精准”(培训的对象、计划、内容、方法和品牌)要求,利用“扶贫项目+职业学校+贫困村(贫困户)”培训模式,实行分类培训,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2016年上半年,全州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796名,已有 5522名农民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

2.劳务输出培训

湘西自治州人力资源丰富,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专门劳务培训,与发达地区企业接对子,签订劳务输出合作协议,形成劳务输送对接合力,通过劳务输出实现了脱贫。2015年湘西自治州建档立卡劳动力已实现转移就业人数达20.22万人。

3.科技下乡活动

通过科技人员到贫困村进行科技讲座和咨询,开设现场课堂,利用农户“点菜”与科技人员“主厨”现场答疑等方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农户生产中遭遇的技术困难。

4.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湘西自治州党委和政府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就地培养“扎根农村、献身农业”人才。近年来共培养了1638名新型农民大学生。这些农民不仅圆大学梦,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而且帮带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实施“精准就业”策略

1.健全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制度

(1)建立灵活学制,采取“2+1”(2年教学、1年实习)或“1+1+1”(1年教学、1年实习、1年教学)灵活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职业技能和道德精神;

(2)利用“两假”,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勤工助学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既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综合素质。

2.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兼顾专业技能抽查、职业技能鉴定和实训教学三方面内容的融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通过校企业合作和订单式培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学生就业机会。

3.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

(2)建立帮扶机制,对贫困家庭子女,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有针对性帮扶其创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四、健全湘西自治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合理布局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职业教育会议,研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服务于区域经济和职教扶贫工程,州内各县市努力办好1所示范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2.成立职业教育集团

通过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坚持“以高职为龙头,以中职为重点”发展战略,最大限度保证区域内初中毕业生能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并“招得进、保得住、学得成”,形成以湘西职院为龙头、各县市初级中学和职校中高职对接为支点的职业教育集团。

(二)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资金需求

1.加大投入

(1)健全保障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并做到“三确保一落实”[4](确保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的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按比例计提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教育资金的20%用于职教攻坚;确保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均不少于30%;落实15%紧缺性人才的聘用经费)。

(2)组织和管理好上级部门的专项建设项目;三是设立专项经费。各级政府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用于职教攻坚计划、名师工作室建设、科研与技能竞赛以及师资队伍培训。[4]

2.加强监督与考核

对职业教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对各类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考核。

(三)确保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招聘专业教师

按事业单位招聘制度规定,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教师,对专业性强、实训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先笔试,再聘请专家进行面试和实训考核,合格者录用;对紧缺急需性专业技术岗位可免考直接引进。

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将编制员额的15%-30%用于聘任专业兼职教师队伍,用于聘用校外有技术专长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经费由财政包干拨款。

3.推广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利用国培和省培计划,实施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实习培训;实施对口职教扶贫,示范性职业学校与州内职业学校接对子,互派教师,加强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教师人才队伍。

4.创建名师工作室

结合本区域特色,加强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研究和特色专业建设,成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名师工作室,传承、挖掘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服务产品。

(四)加强职业教育正能量宣传

1.加强教育扶贫正能量宣传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互联网时代,通过舆论宣传贫困学生通过职教成才的事迹。通过宣传其正能量,提升了“教育改变命运”、“技能改变人生”教育理念,切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通道,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树立职教扶贫新形象

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有前途、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办学理念,建立职教扶贫新形象,正确引导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改变社会的学历教育与择业观念。

[1]郭建群.2015年湘西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R].湘西自治州政府,2016-02-25.

[2]夏军.别让孩子陷入贫困代际传递—我国贫困地区教育问题观察[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5-12-7.

[3]朱爱国.基于精准视阈的职业教育扶贫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6(01):4-7.

[4] 征玉韦,王德军.职业教育扶贫开发功能之比较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5-9.

张明星(197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基金来源:国家民委课题:《职业教育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猜你喜欢
湘西自治州贫困家庭职教
搜城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