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浩
(河南西峡县畜牧局,474500)
豫西南地区秋后不同时间扣王断子越冬群势比较的试验
闫志浩
(河南西峡县畜牧局,474500)
豫西南的南阳地区,西蜂秋后不同时间扣王断子越冬群势大不一样。扣王时间越早,越冬群势越弱。1小组扣王断子越冬群势为3.3脾蜂,2小组扣王断子越冬群势为4.4脾蜂,3小组扣王断子越冬群势为6.5脾蜂。3小组扣王断子越冬群势是1小组的2倍,是2小组的1.5倍。
豫西南地区;秋后扣王断子;越冬群势
豫西南的南阳市,地理位置在经度111.47~113.4,纬度在32.37~33.49之间,全年温度在-10~40℃,以10~37℃时间最长。根据这一气候规律,养西蜂的蜂友们对于何时秋后扣王断子时间众说纷纭。大多数蜂友认为应根据节令日期确定扣王断子时间,即9月上旬至下旬,理由是以后已无大面积蜜粉源了。虽说后面还有野菊花蜜粉源(山区),但实践证明,凡采过此花期的强群都成了弱群,似乎此花花粉有毒,死伤蜂太多,得不偿失。少数蜂友认为,现在气候变暖,不能按节令来扣王断子,应与气象部门联系,按具体气温高低来确定扣王断子时间,在最高气温在30℃左右,估计未来21天后,最低气温在13℃左右时,就是最佳的秋后扣王断子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即10月20日左右为扣王断子最佳时间。
这两种不同认识究竟谁的做法能获得强群越冬群势呢(6脾蜂以上),为此,笔者与三蜂场联系,从2013~2015年连续三年时间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经过报告如下。
时间:本试验分别在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3年进行。
地点: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白河村陈蜂友蜂场,淅川县上集镇岭上马蜂友蜂场,西峡县丁河镇邪地村庞蜂友蜂场。三场相距70 km,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水源等因素基本相同。
群数、蜂种、蜂王年龄:陈蜂友45群、马蜂友90群、庞蜂友60群,共195群参加试验。都是本地意蜂。蜂王都是当年荆花期培育的新王。
三场商定同群势不同时间扣王断子,进行效果比较。参加试验的蜂群,每场又平分为3个小组。即陈蜂友每15群为一小组,庞蜂友每20群为一小组,马蜂友每30群为一小组。
2013年柳孟头花期时,三场同时在西峡县重阳镇八庙村放蜂,三场各相距2.5 km。9月7日柳孟头花流蜜一结束,下午按要求整并群箱,每群都是10脾蜂,其中都有1个封盖的大蜜脾、3个封盖的子脾,其余为虫卵粉脾,都是巢箱6脾蜂、继箱4脾蜂。并将第1小组的蜂王进行扣王断子,卡好蜂路,盖好蜂箱,糊住巢口,晚上8∶00三蜂友分别将自己蜂群运回自己蜂场(西峡县五里桥镇白河村的蜂场,淅川县上集镇岭上蜂场,西峡县丁河镇邪地村的蜂场)。按常规方法饲养蜂群。9月20日三蜂友将第2小组蜂群进行扣王断子;10月20日三蜂友将第3小组蜂群进行扣王断子。三小组每晚用1∶1糖浆0.25 kg的量进行将饲喂,直到11月上旬停喂。
直到10月20日外界温度还维持在30℃以上,到11月中旬最低气温不低于13℃。第3小组新蜂早已出净,并顺利进行了认巢排泄飞行。若越冬饲料不足在2~3个夜晚补足。
2014年、2015年按上述要求条件在各自蜂场进行同样试验,按常规法饲养管理蜂群。连续3年的11月28日清晨,3场分别专人统计每小组群势。
(见下表)
表1 豫西南地区秋后不同时间扣王断子越冬群势的比较单位:脾蜂
表2 豫西南地区秋后不同时间扣王断子越冬群势比较单位:脾蜂
(1)从表中看出:第1小组越冬群势为3.3脾蜂,第2小组越冬群势为4.3脾蜂,第3小组越冬群势为6.5脾蜂。从蜂量上看,3组是1组的2倍,是2组的1.5倍;从质量上看,3组基本上都是青年蜂,对次年春繁极为有利,1组、2组老龄蜂多,尤其1组老龄蜂更多,且大部分老龄蜂越不了冬,死亡率高,群势缩减很快。
(2)从饲料消耗上看,第2、3组消耗的要多些,尤其是第3组,但育出的新蜂质量来说大不一样,对次年春季繁育有着密切关系,蜂友们不要因小利而失大利。
(3)为什么开始群势一样,三个场相距不到100km,气温、雨量、地势等外因基本一样,而效果却大不一样呢,相差一倍多,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我地也不例外,10月上旬以前,温度还在35℃以上,蜂整日不间断飞行,没有很好控飞,外界又无大宗蜜粉源,蜂群损失严重,群势下降很快,尤其老龄蜂。故秋后扣王断子时间应向后推迟。
(4)试验证明,最佳扣王断子时间应根据气温来确定。即最高气温30℃左右时,与气象部门联系预计到11月下旬外界气温最低只要在13℃以上,是扣王佳期。经过21天后(卵到幼蜂出),就可以安全排泄。
建议广大蜂友,要改变以前按节令扣王断子的老办法,应以气温高低来扣王断子为好。
(5)若没有(如果整个冬天气温都在20以上)明显的蜂越冬期,也应将蜂王至少扣半个月时间,让其充分休息,以免春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