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集外佚诗三首

2016-11-09 11:31冯锡刚
郭沫若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烟雨楼李斯浦东

冯锡刚

(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学院,上海 200093)

郭沫若集外佚诗三首

冯锡刚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上海200093)

一、嘉兴访张向华口占一绝

十年海外赋流离,烟雨楼头访旧知。

莽莽神州正鼎沸,万民翘首望铁师。

嘉兴访张向华,口占一绝,即题《北伐》卷首赠之。

郭沫若(印)

据手迹,标题与标点均为辑注者所加。

郭沫若 1937年8月25日作《到浦东去来》,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向华是张发奎的号,他是我们北伐时代的老朋友。他现在是在浦东指挥着沪浙区的前线的军事。我从日本回国不久的时候,他曾由嘉兴来看过我一次,并约我去游南湖,凭眺过那儿的烟雨楼:因为他的苏浙边区绥靖公署是设在南湖边上的。十二号的清晨,是虹桥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我也曾如约去访问过他一次。我和他两人坐着摩托小艇在南湖里游了半天,在烟雨楼头也喝了一会茶。”毫无疑问,这首口占的七绝便是8月12日往访张发奎时所作。

关于这位“我们北伐时代的老朋友”,郭沫若在1948年6月写作的《涂家埠》一文中这样陈述:“张发奎和我,本来是有些相当的友谊的。北伐期中,我们共同过甘苦,尤其是在河南作战的时候,我以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资格曾经上前线去慰劳,在新郑我们做过一番深切的谈话。我认为我们那时进河南作战是错误了,应该趁着南京的勾结还未成功之前,先讨蒋而后讨张。他那时很尊重我的意见,说我们是志同道合。故在回武汉之后,他升为第四方面军的前敌总指挥,也就邀请我做他的‘党代表’。”因着这层渊源,郭沫若在7月下旬由日本秘密返回祖国,张发奎即远道往访。在《到浦东去来》的第三节里,郭沫若对这位抗日将领有生动的描述。10月间,郭沫若再度“到浦东去来”,虽未著文,而随行者诗人王亚平写有战地通讯,其中有记述郭沫若在张部驻地的一段演说,对于读者感受“茫茫神州正鼎沸,万民翘首望铁师”可为参证:“我们的总司令是铁将军,在铁将军领导下的军队是铁军,我相信在铁将军领导之下的民众一定是铁民。铁军和铁民团结起来成一种铁的力量,我们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是一定要被打倒的!”

“即题《北伐》卷首赠之”,此跋语太过简短,《到浦东去来》又无只字提及口占一事,故不好判断此“赠之”除了指这首口占的七绝,是否还指《北伐》(即《北伐途次》,写作于1936年,正是作者“十年海外赋流离”的后期)这部自传?不无巧合的是,在这年8月初完稿的《由日本回来了》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郭沫若应同船的一位广东女士的求索,“在《北伐》的第一面上替她题了两句旧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题武昌东湖九女墩

东湖珞珈山,抗日初期我曾住。当时何疏忽,未知九女之墩在何处。九女者谁乎?均是太平革命女志士。姓名虽失传,碧血流天地。中国历史四千年,无名女英雄,为数何可算!请以九女为代表,丰碑谐日月,辉耀在人间。旧地重游会有时,当来墩下献花圈。

一九五三年五月

题寄自北京中国科学院

郭沫若

据手迹,标题为辑注者所加。

1952年12月,武昌东湖风景区管理处于九女墩立纪念碑,董必武应约撰《九女墩碑记》并赋七绝四首,郭沫若题写了这首杂言诗。

三、题《贵阳姚华茫父颖拓》

叔老重茫父,用意良可射。氈拓贵其真,颖拓贵其假。假则何足贵?君不见繢画:摄影术虽兴,画笔千金价。况乃刻石辞,李斯所手写。真实逾苍籀,典则逼风雅。秦皇振长策,六合共一駕。斯实左右之,功不在且下。尔来二千年,不脱其规划。俗传好轻薄,至今犹未罢。对此自低头,鷽何足骂。

叔通先生命题

一九五七年年元月郭沫若

据手迹,标题与标点均为辑注者所加。

姚华(1876-1930),民国教育家、古文字学家、戏曲理论家、书画家。

陈叔通推崇姚华首创的颖拓,于1954年岁末向林志鈞、邵裴子等学者出示其所拓秦泰山残刻廿九字并求题。林志鈞题词有“泰山秦刻石四面广狹不等,凡二十二行,行十二字;起字西面而北,而东,而南,末行‘制曰可’三字,复转在西南稜上。前十二行是始皇辞,后十行是二世辞,共二百二十二字,可读者百四十又六。石损毁后,尚余二十九字”等语,称姚华为临拓“圣手”。邵裴子题词概述笔(颖)拓与响(毡)拓之异同,称其“神味独得,遂能毕真”,“迹近于摹,而非摹意;近于临而非临,乃能神貌不遗”。1957年初,陈叔通以《贵阳姚华茫父颖拓》付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前,先后以姚华颖拓秦泰山残刻廿九字与所编此册出示郭沫若,并求题。这首十一韵廿二句的五言古风,可与几乎同时书写的跋语互为参见。跋语全文如下(标点为辑注者所加):

规摹草木虫鱼者,人谓之画;规摹金石刻划者,能可不谓之画乎?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叔老特加珍护,匪唯念旧,别具慧眼,知音难得。呜呼!茫父不朽矣。

叔通先生以茫父颖拓秦泰山残刻廿九字见示后,复赐观此册,书此数语志感。

一九五七年元月郭沫若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题诗除了一如林邵诸公称道姚华首创颖拓的艺术成就,更以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彰显秦泰山刻石辞自身的价值,并进而借题发挥,高度评价秦始皇和李斯的历史功绩。1943年,郭沫若在写作《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时,对嬴政与李斯的谴责是相当峻烈的。自从1945年10月读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之后,郭沫若对秦始皇及李斯的评价发生陡转,这首题诗可为佐证。

(责任编辑:廖久明)

2016-03-08

冯锡刚,男,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烟雨楼李斯浦东
船从南湖出发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避暑山庄烟雨楼上的金匾
生辉烟雨楼外
前有深圳、浦东 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
浪淘沙·浦东上海自贸区
李斯自食苦果
你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