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家庭中的双语教育

2016-11-09 05:03Marica
莫愁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丝瓜双语加拿大

☺Marica

☺张家港市梁丰小学四(2)班谢若涵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四(2)班邵宣瑞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四(2)班张子谦

☺张家港市梁丰小学四(2)班张恺鑫

北美家庭中的双语教育

☺Marica

我的德国朋友Rebecca和Dave夫妇有两个可爱的女儿:3岁的Grace和5岁的Maya。6年前,Dave在我校找到了全职教授的职位,夫妻俩移居我所在的加拿大小镇。

和加拿大许多希望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育的父母一样,Rebecca夫妇在女儿出生之前就决定要让孩子在双语(德语和英语)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孩子一出生,Rebecca夫妇就用德语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所说的第一个单词也是德语。当然,孩子上托儿所和幼儿园后,每天使用英语的时间和环境也多了起来,他们的英语突飞猛进,不久就成了会说双语的孩子。

其实在我的加拿大朋友中,会讲两三种语言的家庭非常多,有的甚至精通四门语言。我儿子也精通中文、英语和法语,会一些日语。那么,加拿大人是如何培养双语或者多语孩子的呢?

在加拿大,父母为了培养双语孩子也是各尽其能,付出很大的努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加拿大父母经常采用的方法,给国内的父母做参考。

1.“一人一语”

这是加拿大家庭双语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方法。父母双方各使用一种语言,并坚持不懈地用选定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比如,邻居Perry和来自俄国的妻子Natalie有两个孩子Julie和Andy。Perry和孩子讲英语,而Natalie和孩子讲俄语。Natalie的妈妈不会英语,但每年都会在加拿大呆上三个月,陪伴外孙们。由于Julie和Andy经常能够得到妈妈和外婆的俄语熏陶,所以两个孩子的俄语都非常棒。

在选用这个方法时,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人会说非主流语言,那么这个选择比较方便。比如Perry夫妇中,妻子会俄语,而丈夫不会俄语,那么妻子就担负起教孩子第二门语言的责任。但如果父母双方都会一门外语:比如妈妈会日语,爸爸会西班牙语,那么理想的情况是: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比较多的父母一方,来承担教导孩子的第二外语学习。

如果国内的父母,对自己的英语有一定的信心,那么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父母中的一位只说英语,另一方则只说汉语。

2.家庭内使用非主流语言,家庭之外使用主流语言

在加拿大,有些家庭(特别是移民家庭)为了确保孩子掌握父母的母语(也就是非主流语言),从小只和孩子使用自己的母语交流。

上面所说的Rebecca家就是如此:Dave和Rebecca每天在家和孩子使用德语交谈,让孩子在家庭中长期接受德语教育。许多海外华人的家庭,为了让孩子学会中文,也多采用这种方法,父母在家和孩子用中文交流,而孩子在家庭之外使用加拿大的主流语言英语或法语与人交流。这样孩子接受两种语言的输入,从而成为会双语的孩子。

国内有英语能力的父母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把家庭语言设置为英语,而孩子到了外面就可以使用汉语。孩子在父母英语的熏陶下,从小掌握两门语言。

3.特定的地方讲特定的语言

父母和孩子在不同的地方,讲不同的语言。这种方法在多语境家庭中比较常用。比如在我家,我的母语是中文,儿子一出生,我就和他讲中文,由于那时我是全职妈妈,每天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儿子所说的第一个单词是中文。现在只要我和儿子两个人在一起时,就用中文交流。而老公则用英语和儿子交流。如果我们三个人一起讨论问题时,就使用英语。儿子从一年级起,受到了浸透式法语教育,所以儿子在学校时会同时使用法语和英语。

在加拿大,有些孩子上学之后,英语的词汇和语句多了起来,就变得不愿在自己的伙伴面前,或者公共场所与父母用母语交流,特定的地方讲特定的语言为双语孩子提供了一个私密的空间,孩子可以毫无顾虑地和父母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讲非主流语言。

4.定时讲不同的语言

在加拿大的双语家庭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定时讲不同语言的方法。比如,父母和孩子约定:每天上午起床之后,睡觉之前,父母和孩子用法语交流。也可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时,讲一种语言,而做手工时,使用另一种语言。

5.混合性组合

在加拿大,也有许多双语家庭没有具体的模式,家庭中每个成员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使用自己喜欢的语言交流。

通常来说,孩子都喜欢用主流语言和人交流,所以在家庭中,即使有学习双语的语言环境,但要培养一个双语孩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父母和孩子持续不断的努力。在加拿大的父母们看来,光凭以上的一些方法要培养双语的孩子还不够,常常需要父母给孩子创造条件,进行更多的语言补充。比如:和志趣相投的父母一起组成语言小组,邀请家人来访问;带孩子到所学语言的国家访问,让孩子尽量浸透在学习语言的环境中;让孩子明白,除了父母之外,周围还有许多人讲这种语言,这对双语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多学一种语言,除了多一种与人交往的沟通工具,还有诸多好处。近期的研究证明,一个在双语或者多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思维模式比在单语环境下的孩子要宽广。孩子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对学习其他知识也有重要的帮助。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给孩子一个好身体》

【法】娜塔莉·赞彼诺-马努齐安著

【法】奥利维亚·苏德依绘天天出版社

《给孩子一个好身体》是一本关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综合指南。对于儿童常见的各种疾病和意外伤害等50种健康问题,从口疮、咳嗽、发烧到便秘、摔伤,包括父母该怎么做、什么时候只需要在家治疗、什么时候要去看医生等,读者都能从中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

图书内容丰富、科学可信,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专业知识,为家长提供手把手的指导。适合亲子共读。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朱璐

可怜的百日草

☺张家港市梁丰小学四(2)班谢若涵

莫愁小记者谢若涵

暑假里,班主任交给我一个特殊的任务——种百日草。

播下种子后,我天天巴望着它们快快长大。没过几天,百日草发芽了。小芽有的是翠绿色的,有的是嫩黄色的,细细的茎上顶着大壳儿,活像戴着小帽子,可爱极了!又过了两天,小帽子掉了,露出了小小的脑袋瓜,它们有的靠在一起,有的分散开来,向着阳光努力伸展着。

在我的精心照顾下,百日草一天天长大了。第五天早上,我发现它们又长高了一点,高兴得又唱又跳,把正蹒跚学步的小弟吸引了过来。“不要让小弟把苗给拔了。”在阳台上晒衣服的外公对我说。“不会的,小弟可从没干过这事。”我自信满满地走开了。

可没过一会儿,就听外公大声呼喊:“若涵,快来!不得了了,小弟在拔苗!”我赶紧跑了过去。啊!只见花盆中间的小苗全被小弟拔了,只剩边上几棵“幸存者”。我赶紧走过去把小弟抱开,一边把幼苗捡起来重新种上,一边生气地想:小弟可真不懂事,以后我去照顾小苗时一定要把移门关好,不再让他进来……看着垂头丧气的小苗,我难过得忍不住“呜呜呜”哭了起来。因为拔出来的苗已经断了,没办法救活了。妈妈忙过来安慰我说:“没关系,别哭了。苗没有了,我们还可以再种,小弟还小,他还不知道这是不能拔的。”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稍微好了点。

过了几天,我看着盆里仅存的两三棵瘦小的百日草,觉得它们好可怜,就把盆子拿到阳台外面去,想让它们吹吹风、晒晒太阳。可是没想到,还没到半小时,从天而降的两件大衣就把小苗给压住了。我赶紧把衣服掀掉再看百日草,几乎都被压死了。哎,我可怜的百日草啊!

点评:

小作者抓住了百日草生长时的欣喜、期待,被拔后的伤心、难过,被压时的无奈、沮丧等心理,让读者的心也随着百日草的遭遇而起伏。

(指导老师:胡静)

摘葡萄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四(2)班邵宣瑞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到永宁镇侯冲风景区采摘葡萄。一路上,我欣赏着美丽的山景,心却早已像小鸟一样飞向了葡萄园。

下了车,眼前好一片热闹的景象。一片片葡萄叶织成了一块块巨大的绿色叶毯。葡萄架下,叶子密密层层,微风轻拂,漾起了一层层绿色的波浪。一串串葡萄垂吊在架下,压弯了枝条的小蛮腰,采摘葡萄的孩子不由得发出一阵阵惊叹。

走进葡萄园,晶莹剔透的葡萄像磁铁一样,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金手指”长长的,绿中带黄,黄中透红,仿佛玉石雕刻成的玛瑙;“巨峰”紫中透亮,跟乒乓球差不多;“蓝莓”的脸抹上一层细细的“白霜”,仿佛维吾尔族姑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禁不住剥开一个放进嘴里,哇!甜中透酸,酸里带甜,一股汁水流进嘴里,好像喝了一杯美味的鸡尾酒。

不知谁喊了一声:“动手摘葡萄喽!”我两眼瞪得滴溜溜圆,这一串葡萄紫里透红,讨人喜爱;那一串葡萄一个挨一个,好像在窃窃私语。妈妈在一旁指点着,我一手提着剪刀,一手托住选好的葡萄,对准茎的部位,“咔嚓”一声,一串葡萄稳稳当当地成了我的囊中之物。这可是我人生的“第一剪”,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呢。

我摘葡萄的手法越来越熟,也越剪越快,汗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我却顾不上擦一下。不一会儿,我们便提着一篮“胜利品”满载而归。摘葡萄,既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又让我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点评:

习作语言生动准确,仿佛将读者带进了葡萄园,既有对葡萄的精彩描写,又有对“摘”的细致刻画,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

(指导老师:夏光清)

丝瓜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四(2)班张子谦

莫愁小记者张子谦

外婆家院子靠近窗户的地方种了几株丝瓜,我每天都想去看看它。

经过细雨的滋润,丝瓜种子便破土而出,抽出了一丝弯弯的小芽,像一个有韧性的弹簧。几天后,丝瓜渐渐长成了“大小伙儿”,叶子是嫩绿色的,仿佛一个个大鸭蹼;藤是墨绿色的,仔细看,藤上还有一些细丝,这些细丝顺着搭好的竹竿往上爬,一直爬到墙壁上。原来这细丝是丝瓜的“抓手”,丝瓜的手缠着竹竿,要是你不费一点劲儿,休想拉下丝瓜的一根茎。

丝瓜藤越长越高,叶子底下长出了花骨朵。花骨朵被绿叶包裹着,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丝瓜的花金黄金黄的,五片花瓣簇拥着嫩黄的花蕊,像婴儿的笑脸那样甜蜜,引来蜻蜓在上面翩翩起舞。我凑过去闻了闻,还真有点清香呢!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花谢了,一条条嫩绿色的丝瓜长出来了,像一把把“玉笛”藏在叶下。那绿泛着白光,垂在绳上、架上,有的直,有的弯,风一吹,又宛如一条条小青蛇游来游去。

“瓜”不可貌相!丝瓜终于成熟了,妈妈常用它炒菜、做汤,特别是丝瓜炒鸡蛋,绿黄相间,清香脆爽,我美之名曰:两只黄鹂鸣翠柳。婆婆说,丝瓜长老晒干后,瓜络可以用来刷锅、刷碗。哟,这不起眼的小家伙还真是个宝呢!

点评:

观察是习作的前提,诗一般的语言,梦一般的想象,特别是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习作锦上添花。

(指导老师:夏光清)

有趣的蛙跳比赛

☺张家港市梁丰小学四(2)班张恺鑫

莫愁小记者张恺鑫

一天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去暨阳湖畔散步。走了几圈,我觉得有点无聊,便催着爸爸妈妈回家。这时,爸爸冲我神秘地说道:“小张,我想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

“游戏?什么游戏?”我顿时来劲了,爸爸指了指荷叶旁的一只青蛙说:“青蛙跳!”“蛙跳,这怎么玩呢?”我纳闷极了,妈妈也在一边疑惑不解。

爸爸笑嘻嘻地咧开了嘴:“儿子,我来给你做个示范吧。”说完,只见他两腿微曲,双手放在背后、蹲下了身子,然后猛地一下往前跳了过去,紧接着双脚落地,继续蹲下、跳跃,活像一只神气的大青蛙。“儿子,敢和老爸比一场吗?”爸爸挑起眉毛看着我,眼里的得意不言而喻。“这有什么不敢的!”我仰起头,“谁胜谁败,还说不定呢!”

“预备,开始!”随着妈妈一声令下,我和爸爸开始跳起来。我想象着小青蛙跳跃的样子,然后像爸爸一样蹲下起跳……没想到,几个回合下来,我就气喘吁吁、汗如雨下了。可抬头一看,爸爸却还在不停地跳,把我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实力派啊。”我暗暗想。这时,爸爸回过头来大声鼓励我:“儿子,坚持住!现在上坡是有点累,马上下坡就轻松了。”听了爸爸的话,我咬住牙,拖着沉重的腿继续跳下去。到了下坡,果然变轻松了,我越跳越起劲,一心想追上老爸。

就这样,我们像两只青蛙一样蹦到了公园门口,结束了这场游戏。妈妈走过来给我擦汗:“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好样的!”爸爸也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心里美滋滋的。

点评:

小作者抓住生活中一件有趣的小事,写出了和爸爸进行蛙跳比赛的经过。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亲情,洋溢着生活的芬芳气息。

(指导老师:胡静)

图片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丝瓜双语加拿大
乘火车穿越加拿大
丝瓜
一架丝瓜满院香
削丝瓜皮
老丝瓜旅行记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远离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