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志华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海南史志事业发展
文|毛志华
十八出,届实五现“中十全三会五明”确时提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总结了以往五年规划的创新和精髓,同时又再发展、再突破、再创新,是对当今中国发展趋势和规律的科学把握,将全面引领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党史研究工作肩负为党服务的重要政治任务,史志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始终紧扣“五大发展理念”,主动破解发展难题、补上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全面部署。近期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对党史研究和地方志工作而言,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李克强总理批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2015年4月,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同志发表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不断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站位全局,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对全面做好党史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第一部规划性文件《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志工作在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中的目标、任务,成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
新要求代表新期待,新期待呼唤新发展。回顾二十余年海南史志实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史志系统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牢牢把握存史、资政、育人职责,基本形成了运转顺畅、较为成熟的体制机制,公开出版发表了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敬业奉献的史志干部队伍,史志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史志事业仍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作推进不协调、人才困境造成的不可持续;存在着守摊子、固步自封,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等发展瓶颈;存在着“以研究为中心”与研究能力不强、研究水平不高的突出矛盾;面临着须尽快破题新形势下宣讲工作,以提高史志成果转化利用、发挥社会效用的紧迫现实,并且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解决这些矛盾的意义就愈发凸显,突破这些瓶颈的要求也更加紧迫。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又着眼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体现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这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思想利器和实践指南。
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去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将“五大发展理念”真正化作每一个行为的指南,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坚毅的勇气,去抢抓机遇,破解矛盾,乘势而进,实现海南史志事业跨越式发展。
图/新华社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海南史志工作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切实找到中央精神、省委要求与本职工作的契合点,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努力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史志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存史、资政、育人能力和水平。
(一)始终把创新发展作为引领史志发展的关键动力。当今世界,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前途;唯有创新,才能加速发展。一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把创新发展的理念牢牢融入“十三五”史志发展规划的编制当中,推动新形势下史志资料年报制度的落地,推动我省史志宣讲团的工作既开花又结果,努力开拓发展新境界,用新思路、新办法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史志事业的改革发展。二要努力营造创新氛围。破除沉沉暮气,激活“无为”之才,要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加大创新体制建设,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条件保障,营造有利于安心钻研、致力于创新创造的环境和氛围。三要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队伍。以重点课题为依托,培养和造就创新领军人才,并发挥集聚效应,形成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建立并完善青年人才科研资助、奖励制度和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择优制度,树立明确的用人导向,努力培养、吸引、用好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
(二)始终把协调发展作为引领史志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的好坏,决定发展的成败。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着力补齐“短板”,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兼顾。既要支持鼓励先进地区工作先行一步、率先发展,更要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帮助基础薄弱市县解决实际困难,形成你追我赶态势,实现协调统一推进;既要重视方志业务书籍编写,又要抓好编纂规范和理论研究,始终遵循规范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要准确把握存史、资政、育人三者间的内在关系,加强资料征集,夯实存史工作的基础地位,突出史志研究,完善资治问政的重要平台,强化宣传教育,做好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在坚持内部协调的同时,还要加强史志与其他行业的协调融合,探索“史志+”模式,通过“史志+科技”“史志+旅游”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实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协调。
(三)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史志发展的应然选择。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尽其所能地减少浪费,是绿色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一要建立科学的资源导向评价机制。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要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就要有导向机制,让资源更多地流向打基础、促发展、利长远的工作;要动态跟踪和评价重点资源的使用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评价的常态化运作机制。在史志业务著作编撰出版方面要建立评价体系,以编修更多的信史佳志为目标,不滥竽充数,不粗制滥造,确需出版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印数,避免挤占和浪费资源。二要树立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理念。积极推行绿色办公,最大限度降低办公场所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在建成O A系统基础上,推动文书档案、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开通微信工作平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此外,要从办公用品购置、回收、利用,电脑屏保设置、打印机设置等小事入手,培养节约习惯,以实际行动支持海南绿色崛起。
(四)始终把开放发展作为引领史志发展的必由之路。史志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打开思想,以开放的理念引领发展。一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进一步发挥党史学会、方志学会的凝聚整合、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将一批熟悉、热爱史志事业的专家、学者、退休老同志以及关注家乡发展、关心地方文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动员起来,团结起来,不断提高史志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参与度;要转变培训工作方式方法,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在请进省外领导、专家、学者授课的同时,更要鼓励走出去,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培训、研讨、交流,实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提升。二要加强交流,合作共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加强与高校、社科院所等研究机构的交流,加深省域、区域间合作,集思广益,共同承担研究项目,通过优势互补,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提高研究效率,增强科研活力。三要活用政策,构建大史志格局。继续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市场原则,引社会力量入史志领域,不断深化与媒体网络、策划布展等单位和组织的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发展合力;通过增设公益岗位、志愿者岗位、外聘人员等方式,解决机构编制人员不到位等问题;利用各种平台,积极向全国乃至世界推介独特的海南文化,提高其知名度、感染力、吸引力,同时注意借鉴外来文化,推动文化交流,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五)始终把共享发展作为引领史志发展的价值取向。党史工作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记史、留史、存史、写史;方志工作是各级政府的“官责”,其鲜明的属性决定了史志工作必须依靠人民、回馈社会。一要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做好开放式、服务性、公众化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全力以赴推进海南史志馆建设,早日将其打造为传播史志文化,开发史志资源,展示事业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载体,同时,鼓励推动市县史志资料场馆向社会开放;要加快海南史志网平台建设,做好“互联网+史志”文章,依托海南史志网站推动市县史志信息化工作,逐步实现全省党史、方志、地情资料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二要推动成果共享。加大对各类党史、方志、年鉴书籍的开发利用,编辑出版一批简本、普及本、英文本等地方史志读物,服务社会各界;要稳步提升《海南史志》办刊质量,引入“特约编辑”制度,关注学界动态、紧盯优秀成果,突出重点,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等特色栏目,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办刊质量,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三要落实人才共享。整合史志工作机构、科研院校、相关部门和单位及社会各界热心史志工作人员的力量,通过科研规划,共同参与课题研究;鼓励省室(办)专业人员深入市县史志部门,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解决业务方面问题;积极推动海南史志宣讲团工作,吸纳市县及各界专家学者参与,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宣讲团成员利用各种培训平台、纪念活动、专题教育等,推动史志宣讲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着力打造宣讲品牌。
【作者系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本文责编/钟瑜邮箱/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