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荣
【摘要】货物贸易是我国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和转方式的主战场,“十三五”时期要以新兴产业为依托,以加快推进货物贸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优化调整货物贸易结构。
【关键词】货物贸易结构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752
据WTO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达到33.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2.7%,其中出口16.5万亿美元,下降13.2%;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2.2%。两位数下降的严峻趋势,深刻反映出全球贸易结构性改革和完善治理体系的长期性和紧迫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货物贸易实难独善其身。2016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实为1.7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8.7%,其中出口9 855亿美元,同比下降7.7%;进口7 272亿美元,同比下降10.2%。这是自2009年以来,在2015年首次出现“双降”后,第二次又出现的“双降”严峻态势。新常态下出现的这一下行局面,一方面是受国际市场需求低速、全球贸易壁垒再度升级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受阻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同我国货物贸易步入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转型期有关。在未来一个时期,货物贸易结构性改革依然任重道远。我国已是多年的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货物贸易是我国外贸“十三五”时期稳增长、调结构和转方式的主战场,始终是实施贸易强国战略的主力军。建议要以新兴产业为依托、新兴市场为导向、新兴企业为主体;以加快推进货物贸易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优化调整货物贸易结构,为力争到2020年货物贸易迈向世界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力支撑。
一、以市场视差化的新理念优化货物贸易结构
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内和产品内要素贸易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货物贸易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结构;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尽管全球经贸增速放缓,但技术进步仍然快速,新兴技术更新周期一再缩短。因此,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是长期可持续的有效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结构是货物贸易结构调整优化的核心引擎。产业是出口的物质基础,产业结构却是货物贸易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要素。“产技”两大要素在出口结构调整中的优化配置效率,能有效激发出口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两者都是出口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主流力量。
(一)以技术结构调整为主题,推动货物贸易迈向中高端水平
从物化劳动和技术集成的角度分析,出口产品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知识资本密集型等。通常都用约定俗成的理念,把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程度分为低端、低中端、中端、中高端、高端等标志性表述。2015年,制成品出口已占到95%以上,开始步入中端为主导的出口新阶段。“十三五”期间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着力推动货物贸易结构调整朝着中高端为主导的方向优化升级。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力推货物贸易实现中高速增长
产业结构是位于货物贸易结构和企业出口结构之间的重要平台,是推动货物贸易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产业结构是影响出口结构、出口价值、出口创造效应和可出口量的重要因素。货物贸易结构是由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国际竞争力来决定,如果货物贸易依托产业本身没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技术和产品与质量和效益还停留在国际市场的低端层面上,那么在货物贸易环节上采取再好的措施,其出口的创造效应和可出口量,都很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把“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主线,强调“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微观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紧紧抓住国家着力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机遇,借力推动货物贸易结构优化调整升级。要用市场差别化的新理念,着力创新国别化新兴市场,力推货物贸易进出口保持中高速增长。
二、以差别化理念扩大信息产业进出口规模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依然是21世纪全球最具绿色发展影响力、市场潜力最大、效益最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的首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的重点主要是: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人工智能软件、智能硬件、新型显示器、移动智能终端装备、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信息技术产品是我国进入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中流砥柱,也是当下优化调整外贸结构最可倚重的中坚力量。要用产品差别化的新理念,着力创新区域化新兴市场。到2020年,力争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进出口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突出实力动能导向,确保进出口增长取得实际成效
2014年的统计显示,世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约为1.96万亿美元,年增速为2.4%。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球总规模的比重:中国为30.5%,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4.5%、日本为10.8%、韩国为6%、德国为5%;从世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看,主要国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重:美国为25%,居全球第一、中国为20.5%、日本为6%、德国为5.5%。近年受全球需求结构深度调整的影响,增速趋缓。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快。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收入总规模为15.5万亿元,比2010年进入“十二五”前翻了一番。超过汽车产业,已连续六年跃居我国第一大实体支柱产业。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18%。在我国“入世”后的十多年间,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企业以年均11.8%的速度增长,从2001年的4 000多家发展到2014年的1.65万家。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1%。其中出口增速为6%,出口占全贸出口的35.6%。进口增速为4.5%,进口占全贸进口的27%;加工贸易出口比重高达65.4%。受全球市场需求萎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和外资加工出口产能转移境外增多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总额达13 088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为7 811亿美元,同比下降1.1%,占全贸出口的比重为34.6%。2016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依然维持低位“双降”的严峻态势。但集成电路出口增长3%,大幅好于整体。而且占全贸的比重上升为36.5%,依然是拉动货物贸易增长的主导力量。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球手机用户达到69.5亿,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72亿。2015年,我国手机产量18.18亿部,同比增长3.9%。其中手机出口1237.3亿美元,同比增长7.3%,继续保持我国出口额最大单一商品的地位。2016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出口5.8亿部,同比下降1%,而出口额达463亿美元,下降1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幅为0.3%,证明全球智能手机需求正逐趋置顶。手机加工贸易出口比重高达72%,而其中智能手机加工贸易出口占80%以上。以高价进口来料来件加工组装和贴牌加工为主导的出口模式,导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长期维持在70%以上的超高水平线上。在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出口产业价值链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出口水平,尚处于低值、低价、低利润的低中端地位。一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产业与出口产业深度融合的利好机遇期,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出口新优势,使其出口额占全贸出口的比重,到2020年能够超过40%左右的预期水平。二要加快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扩大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一般贸易出口规模。要紧紧依靠上海、南京、成都、武汉、长沙、杭州、重庆、贵阳等信息产业基地,瞄准国内国际基础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出口,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出口。三要发挥产业政策导向的作用,引导国家的科技创新城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及国内自贸区等示范群体,着力扩大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规模。
(二)突出结构要素调整,促进加工贸易出口创新发展
加工贸易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步入世界第一大国的推动力量。但是我国加工贸易仍处于弱势地位,而国外供方企业处于强势,拿走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价值链上80%的利润。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在实现加工组装转移价值的低端环节,有较大的规模实力,但只能获得微薄加工费用。2017年,要立足我国的实际,创新发展加工贸易。其一,加快推进增长动力转换,由要素驱动为主导向要素驱动与创新驱动相结合转变;其二,加快推进经营主体实力强势发展,由单纯OEM(贴牌加工生产)的加工组装企业向ODM(委托设计)和OBM(自有品牌)的营销型企业转变;其三,加快推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进程,由低端价值链向全球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方向转变。同时,要全力依托和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用互联网思维厚植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新模式。跨境电子商务是把传统出口方式加以网络化和电子化的一种颠覆性贸易新方式。新贸易方式已在降低出口企业成本和扩大出口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于 2016年1月,在继杭州之后又在天津、上海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议在中西部再批准一批有进出口实力的城市,设立跨境电子综合试验区。要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税改革的力度,将量大面广的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尽快纳入出口退税的范围。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支付监管和外汇管理体系,建立新型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预计2016年,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年均增长率将超过30%,占全部出口方式的比重约为25%。力争到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占全贸出口的比重,能达到35%左右的预期目标。
三、以技术差异培育芯片自主供给新体系
集成电路俗称“芯片”,品种繁多,浩如烟海,事实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互联网如日中天的大背景下,未来30年到60年,集成电路和高端通用芯片始终是基础性的顶尖技术产业。对我国而言,已不仅是经济问题,更上升为直接关系国家信息安全、国防安全建设的国家战略问题。从2000年起,我国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格局。北京、西安、成都、上海、无锡等聚焦了200多家芯片制造企业,已建成4、6、8、12英寸芯片的生产线十多条。2014年的生产规模,约为2 750多亿元,复合增速约22%。2015年,集成电路进口2 176亿美元。多年来超过石油,位列我国大宗进口商品之首。当年,集成电路进口占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进口的72%;占全贸进口的19.8%,是我国逆差最大的高技术商品。我国进口集成电路的主要国家或地区是美国、日本和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我国企业进口的厂商,主要集中在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微软、甲骨文、三星、台积电、东芝、海力士、美光等大企业手中。我国的华为海思、展讯等境内芯片加工组装企业,2016年上半年,集成电路进口下降13%,出口增长2%,逆差大幅减少。
从2000年至今,我国集成电路已走过了15个年头的漫长创业之路,一路艰辛,筚路蓝缕。但始终解决不了严重对外依赖和受制于人的问题,始终没有摆脱国产芯片自主供给率极其低下的问题。对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表明,在其出口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中,对外依存度超过85%,而核心高端通用芯片的对外依存度超过90%。以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来料加工组装出口的手机为例,其国外的研发设计(第一环节)和营销(第三环节),一部苹果手机的研发设计创造了360美元的价值。苹果手机的核心零部件基本由美、日、韩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所掌控,他们创造了187美元的价值。最后到我国的加工组装出口企业,只有7美元左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超高对外依存度和超低自主供给率,直接关系到出口新优势的培育和贸易强国战略的实施。要把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建设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把加快提高高端通用芯片自主供给率,作为“十三五”时期重塑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出口价值链的战略要点和坚实根基。到2020年,力争我国国产芯片的自主供给率,能够超过5%以上的预期目标。
(一)强化原始创新,全力提高芯片自主化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知识特点或难点,就是难模仿,很难做到引进消化再创新。全球受众面最大、市场最广阔、知识最密集和投入最大的电子信息技术,其尖端芯片,都是涉及每个研制国家利益的核心机密。即便是一般的常规芯片,一般都有极高秘密的“技术锁定”装置,其操作系统可以随时解密停制或转型升级。明者应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对我国企业发展芯片产业而言,不能再走以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老路。2016年乃至“十三五”或更长的时期,要把集成电路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优化调整信息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攻方向。中国必须有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千方百计克难攻坚,追赶再难,也必须加快跟踪,并存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坚持和强化原始创新为先导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芯片自主化创新发展路径。芯片设计软件及软件工具(EDA)、中央处理器(CPU)及其指令体系、内存(DRAM)、显卡(GPU)和固态存储器(SSD)等是我国芯片原始创新的重点,是我国提高芯片自主供给率的短板。要以市场为导向,芯片企业为主体,着力依靠国家信息技术集群创新示范区、芯片研发示范城市、电子信息技术高新区和专业高校及研发机构的力量,凝智聚力全力提高芯片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强化精益投入力度,有效提升芯片自主化创新和源头供给的能力
2013年,英特尔、台积电、三星三大国际芯片厂商的集成电路投资额,约占全球芯片投入的55%,其中三星和英特尔的投资为222亿美元。当年,我国对集成电路的投资仅为94亿美元。我国的投入不及一个外国企业,而且在投资中没有连续性,导致芯片自主研发的间歇性停滞,结果是与世界芯片产业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研究表明,集成电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终遵循一个约定俗成的“价值链式法则”,即1元到3元的集成电路投入,可获得电子信息技术产品30元以上的出口额,直至拉动100元以上的GDP增长。2016年,国家从中央、地方和企业的三大层面,建立集成电路投资基金,先期已筹措了2 800亿元的投入。一要着力引导高科技民间资本,加入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发展的行列。建议芯片企业及相关机构要围绕“消除低端投入和持续加大核心高端投入”的精益投入理念,规范芯片研发设计成本,增强研发费用精准控制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高端芯片研发绩效的考核,把提高芯片自主供给率和推进芯片出口与企业、研发大学和院所的奖励相挂钩。二要针对国内、国际和国别对芯片的不同需求供给侧,提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国际供给率。要从市场视差、产品差别化、技术差异化和你无我有的高端创新层面上,参与国际集成电路的竞争与合作,着力提高中国芯片的源头供给率。三要强化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在国内国际大量需求的处理器、存储器和芯片设计软件等高端芯片领域,其研发人才的奇缺态势日益突出。建议企业及相关机构,站位全球,放眼未来,精心、精思、精进着力培养芯片研发的创新领军人才和专业化队伍。用高奖励和知识产权入股的方式,不断激发芯片人才的创新活力。四要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示范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推动建立符合芯片创新规律和国际前沿市场规律的集成电路研发成果转移化体系,促进芯片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国际化。五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系统使用的芯片上,要强化安全细分市场芯片的专业化创新,着力提升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以开放式创新力促高端装备走向世界
推进装备跨国投资和扩大装备出口,是我国全球化布局和全方位推进开发创新的重点之一,更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培育货物贸易新动能和改造传统动能的新举措。把装备跨国投资与对外货物贸易出口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高端装备的投资贸易,是我国外经贸谋求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路径。对于推进外经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出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上看,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的《高端产业2020战略》、俄罗斯的《2020年创新发展战略》等,都把高端装备的强势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我国而言,装备对外投资贸易应是实施贸易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依托主体。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开放式创新的新理念,着力创新国际高端市场。力争装备跨国投资占我国对外投资的比重,由2015年的6.3%,提升到“十三五”末期10%以上的预期目标,以加快促进我国装备跻身世界装备对外投资和贸易大国的行列。
(一)我国装备制造总量居世界首位
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能力、铁路、公路工程装备已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我国空调产量保持16%的年均增速,已成为全球空调装备制造大国。我国中车的高铁已是叫响世界的国际名牌,到2015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中国不仅是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而且高铁的安全运输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2016年7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研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辆中国标准动车组就在郑徐高铁上以超过420公里的时速交汇。未来在京沈高铁,我国还将进行时速500公里以上更高速度技术标准研究等多项综合实验。2016年,一批境外高铁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中老铁路已经开工建设,中泰铁路、匈塞铁路赛尔维亚段正式启动,印尼雅万高铁即将开工建设,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高铁项目在加快推进。欧亚和中亚高铁的中国国内段,已经开工。与此同时,中俄加美高铁已经开始规划,我国正在规划修建一条1.3万公里的高铁,贯通亚欧美三大洲。截至2015年,我国已在运行的核电机组达30台,在美、法、俄罗斯之后居世界第四。在建核电机组24台,装机容量2 672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在运在建总数54台,居世界第三。我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华能一号”,已在巴基斯坦落户,2015年又在阿根廷、罗马尼亚、捷克、土耳其等达成建设核电站的项目任务书。2016年9月,由中法合作投资的美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在历经10余年后终获英国政府批准。2014年,先期由中美两国联合组建的国际核电安保中心,已开始为全球的核电安全运行,提供卓有成效的安保技术服务。从核电技术水平上看,我国已投入运行的主要是2代,在建的已逐渐向第3代转变,同时已在加快研发第4代核电机组,这与世界核电大国的技术发展是同步的。航天,是中国最闪亮的一张“名片”。中国在轨卫星近150颗,仅次于美俄,位于世界第三位。截止2015年底,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卫星组织发射了49颗商业卫星。2016年1月,为国外发射的“白俄罗斯航天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上天。2016年8月18日,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发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上天在轨运行良好,国际航天界好评如潮。2016年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将加快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实现航空发动机从测绘仿制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实现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的战略转变。全球航天装备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市场空间很大,然而,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对外商业卫星发射量占在轨卫星一半以上的比例相比较,我国在轨卫星中的商业卫星发射所占比例较少,这是其一;其二,我国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套件对外依存度偏高;其三,装备跨国投资占我国对外投资存量的6%,同欧美日强国30%以上的比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集成创新是装备跨国经营的核心组织方式
装备尤其是高端装备是多种知识交叉、广乏技术融合、高端人才聚力和资本密集而铸就的产物,是高投入、高利润和高风险相依与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从系统集成创新的技术链和价值链两个层面上,加快推进中国高端装备走向世界。第一,系统集成创新技术链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或功能目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项技术,通过创新重组而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创新方式。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中,集成创新是适合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的好方式。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高端装备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如新型通信卫星等)、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如深海空间站等)、先进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现代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绿色智能化工成套设备等工程性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装备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智能感知技术、储能与分布式能源技术(如光伏、风电等)、高端材料(如记忆合金材料等)、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装备。要坚持全方位开放创新的时代理念,运用集成技术链创新的方式,积极推动我国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走向世界。第三,系统集成创新价值链是基于对国际投资市场,即境外客户需求和供应商对项目及其装备和配套产品、技术和质量的理解,依托自身的研发与核心技术产出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拥有全项目价值链的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应项目管理服务的商业模式。我国以自主知识产权试制下线的C919首架大型客机,是国内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10万产业人员系统集成高端装备价值链的成功典范;是聚力运用“系统集成商——供应商”协同创新、协同制造和协同贸易的先进组织模式;是举全国之力、聚全球之智而精准打造的中国民用飞机系统集成的高端装备共同体。要按照集成创新价值链的路径,尽快跻身世界装备对外投资和贸易大国的行列。一要坚持标准系统集成创新价值链为着力点。“得标准得天下”,这在当今新兴技术专利标准化与标准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大趋势下,我国要加快制定“十三五”装备制造高标准自主化和质量提升规划,鼓励装备企业积极参与装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研发和制标,着力提升我国的话语权和制标权。到2020年,力争我国高端装备的标准和质量,能够达国际前沿的中高端水平。二要着力实现项目价值链系统集成。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挖掘安全高效、且有真实交易量的装备对外投资贸易项目。着力把上游、中间和下游装备跨国经营的研发、成本、利润与融资连结起来,形成确保取得实际成效的系统集成价值链,为装备跨国经营并成功立足国际高端市场,提供强力的资本支撑;三要加大高级跨国经营人才和团队的培育力度;四要大力构建装备跨国经营风险的监管防控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