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的怀念——为彦涵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

2016-11-08 06:12邵大箴
中国美术馆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诞辰版画

□ 邵大箴

真挚的怀念——为彦涵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

□ 邵大箴

展览名称:永远的战士——纪念彦涵诞辰100周年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2016年7月23日——8月9日

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1号、8号、9号厅

展品数量:220件

搏斗(版画) 彦涵 15.7cm×24.1cm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在临近彦涵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承他的家人给我送来了最近出版的新书《讲述彦涵的故事》。我一面迫不急待地翻阅这本图文并茂的书册,在那些一幅幅珍贵的图像前面,心中涌动着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复杂思绪:赞叹,激动,悲哀,迷茫,回忆与怀念……但有一个观念贯穿在这些思绪之中:彦涵先生,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是一位影响了现代中国美术历程的大艺术家。

1982年初,我作为文化部派出的中国美术教育考察团的一员访问法国,在与旅法艺术家朱德群先生聚晤时,他问我:现在国内一位称为“彦涵”的著名画家,是不是他当年在杭州国立艺专的同学刘宝森?他说,刘宝森是他的好友,1938年离开学校出走,是不是后来到了延安,改了姓名?我虽然和彦涵先生同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也有忘年之交,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初还因彦先生的介绍,接受其时任职外文出版社编辑的白炎女士(彦涵夫人)的一部有关古代希腊艺术的约稿。我当然知道彦涵先生是从杭州辗转投奔延安的,但不知道他的原名是刘宝森。回国后,我向彦涵转达了朱先生的问候,他笑呵呵地向我讲述了他那段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历史。后来,朱德群先生访问北京,我也见证了这两位青年时期的挚友在相互隔绝半个世纪之后欢聚的情景。

彦涵先生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一路走来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饱经沧桑,但正如他晚年所说,受到的苦多于喜和乐,政治运动对他的身心伤害巨大。但在与他的交往中,我感觉到他只记住那些光明灿烂阳光的一面。50年代中期后,在众多场合,他语言不多,常处在思考的状态中,似乎在默默地咀嚼和消化他经受过的苦难和不幸,而不去提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影响他人的情绪和妨碍自己前进的步伐。他始终怀着青年时期的梦想,回忆自己在革命大潮中的那些峥嵘岁月,思念那些为中国独立、解放而献身的人们的形象,激励自己用艺术表现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他是延安时期革命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和古元等人创作的语言质朴、内容生动、具有时代和民族气派的木刻艺术,是20世纪世界艺术史上难得的精品,它们为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珍藏,为许多艺术史家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为之自豪,但不自满,他要继续发挥自己的潜在的智慧和才能,为中国艺术做出新的奉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彦涵的艺术始终没有止步,即使在他受到“反右运动”磨难的那段困难的岁月,他也忍辱负重,用自己心爱的艺术描写人民斗争的历史,鼓舞人们前进的勇气,抚慰人们和自己的心灵。我曾在他1962年创作的大型套色木刻作品《百万雄师》前面伫立很久,不仅为作者浸透了自己思想感情、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所感动,更为他宏大、雄伟的心胸所震撼。那是在他1957年以莫须有罪名被划成右派年后创作的。还有,在“文革”前几年,他创作的许多文学作品插图,用匠心独运的技巧刻画的众多充满诗意的画面和动人的形象,读来令人心醉。毫不夸大地说,仅凭这些文学作品插图,称彦涵先生为艺术大师,一点也不过分。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版画) 彦涵 22cm×19.5cm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彦涵被划成右派的错案得到平反,他的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期间,我与他有多次关于艺术创作问题的交谈,他兴致勃勃地说,艺术要摆脱固有模式向前拓展,要大胆发掘传统和借鉴外来艺术,吸收新时代提供的精神资源,充分发挥个性,做无愧于时代的创造。他让我看他的许多带有象征意味的表现性和抽象性的作品,并嘱我为之撰写评论文章。从80年代中期到他逝世前,他一直在进行新的探索,也不断有新作问世。我从他对创新艺术的热情中,看到了他青年时期在杭州国立艺专受到的林风眠学派的影响,也联想到当时“艺术为人生”与“艺术为艺术”的一段争论。其实,那时艺术先驱们都是本着促进中国艺术适应时代变化发出的声音,“艺术为人生”的主张鲜明地提倡用艺术服务于大众,自有其充足的理由和现实目的;而“艺术为艺术”主张艺术的自律,用纯粹的艺术滋养人民大众的心智,其最终目的当然也是为了人的生存状况的改善。不过,在那时的环境下,这一主张有些“超前”和容易使人误解。在“艺术为人生”和重视题材的、普及大众的艺术得到充分提倡之后,艺术界出现了忽视了艺术形式语言自身创造原理的现象,这时适当吸收“艺术为艺术”主张中的合理成分,是对艺术向前推进的必然要求。林风眠先生在国立杭州艺专执行的方针,强调艺术自身的特性,用艺术语言自身的魅力启发大众的心灵世界,对青年学子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彦涵晚年的艺术思考和实践,除了他从自己长期的生活与艺术经验中获得的体会之外,与他早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受到的教育不无关系。

选举(版画) 彦涵 13.4cm×19.5cm 1944年

军民合作(年画) 彦涵 35.5cm×25.5cm 1944年

纺纱(年画) 彦涵 32.2cm×23.5cm 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彦涵先生晚期带有象征和寓意的抽象性作品,一些是对纯粹艺术形式的探索,一些也承载了他包括革命战争年代所经受的生命体验,具有丰富的人文内容,两者构成了他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高潮,也为我国创新艺术增添了风采。

仅以此短文表示对彦涵先生和他夫人白炎女士真挚的怀念!

夺回粮草(版画) 彦涵 17.3cm×25.5cm 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豆选(版画) 彦涵 27cm×35.5cm 1948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万寿山(版画) 彦涵 13.8cm×25.3cm 1953年 中国美术馆藏

珍惜每一粒粮食(版画) 彦涵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桂林山水(版画) 彦涵 1981年

月亮从树梢间悄悄走过(纸本彩墨)彦涵 76cm×75cm 1988年

颤抖的心绪(版画) 彦涵 45cm×53cm 1987年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馆诞辰版画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版画作品选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回顾与期待——纪念沙汀诞辰110周年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