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哲
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郑州 450000
观察补充叶黄素对视锥细胞营养不良视功能的影响
李学哲
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郑州 450000
目的 观察补充叶黄素对视锥细胞营养不良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双眼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口服叶黄素软胶囊,B组患者未服用任何药物。结果 服药3、6、12个月后,A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服药后3、6个月的mfERG中心异常下降程度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服药后12个月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黄素对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患者的视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叶黄素;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治疗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视力减退、畏光等[1],严重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视杆细胞损害,是一种病因不明、累及眼底后极部,以早发细胞变性、终至细胞死亡为特征的遗传性眼底病变。2012-12—2014-12,我们对15例双眼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患者应用叶黄素治疗,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30例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双眼患病。排除其他眼病、全身疾病、家族遗传病及眼内手术史者。均符合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 A组:男10例,女5例;年龄6~24岁。B组:男8例,女7例;年龄6~26岁。2 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口服叶黄素软胶囊(广州市范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片/次,3次/d。B组:未服用任何药物。患者术前均进行裸眼视力、显然验光、裂隙灯、眼底照相、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mfERG检查采用美国EDI公司Veris Science 4.9视诱发反应成像系统。视锥细胞中心部分为黄斑中心7°范围内,中心部分异常为在3D地形图上,表现为中心尖峰降低甚至消失。视锥细胞周边部分为中心7°以外的视网膜,周边部分异常为在3D地形图上,表现为中心7°以外的视网膜由伪彩色绿色转成蓝色。局部mfERG反应波上,第一环振幅≥55 nV /deg2为正常,下降10 nV /deg2为轻度下降,下降20 nV /deg2为中度下降,下降30 nV /deg2为重度下降。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ERG显示,A组距中心凹7°范围内的视锥细胞中心异常22只眼,其中,轻度16只眼,中度4只眼,重度2只眼,中心、距中心凹7°范围以外的周边部分均异常8只眼。B组距中心凹7°范围内的视锥细胞中心异常22只眼,其中,轻度18只眼,中度2只眼,重度2只眼,中心、距中心凹7°范围以外的周边部分均异常8只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最佳矫正视力情况 A组患者服药3、6、12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与B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服药前、服药后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s)
2.2 服药前、服药后3、6、12个月mfERG中心异常程度比较 A组患者服药后3、6个月与B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服药后12个月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服药前、服药后3、6、12个月mfERG中心异常程度比较 ±s)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属于遗传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一种,双眼发病,视力进行性下降,畏光,可伴有色觉异常,眼底正常或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色素改变,早期诊断困难或误诊为其他眼底疾病[3]。全视野ERG联合mf-ERG可以全面判定患者的视功能,在视锥细胞营养不良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4]。mfERG显示距中心凹7°范围内的视锥细胞中心异常,严重者中心、距中心凹7°范围以外的周边部分均异常。OCT可表现为感光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层萎缩性改变。四个主要的致病基因有ABCA4、CRX、GUCY2D、RPGR[5]。该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最终可发展至视网膜萎缩变性,因此寻找该病的治疗方法或防治其进展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黄斑处的色素称为黄斑色素,由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组成,存在于整个视网膜,具有抗氧化和光防护等作用[6],有效保护视网膜维持其正常的视功能,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7]。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中的黄色色素家族[8],在人眼黄斑部浓度最大,主要分布在黄斑中心凹的Henle纤维层和中心凹周围的视杆细胞感受器外节膜层,可有效保护光感受器细胞[9]。膳食补充叶黄素可提高其视网膜浓度,持续4周即可检测到视网膜中黄斑色素水平明显提高[9]。已作为改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功能等眼科疾病的辅助方法[2]。Kanako等[10]研究表明:叶黄素在抑制CNV过程中同时具有抗炎作用,因而可有效延缓老年黄斑变性的进展。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提高黄斑色素水平可预防或延缓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改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和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9]。叶黄素的保护作用机制是来自于其抗氧化作用,还是有其他的保护作用机制尚未被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组结果显示经过12个月的口服叶黄素后,A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与B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mfERG中心异常程度改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服用叶黄素组对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患者的视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 童念庭,张薇,宫媛媛,等.补充叶黄素对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色素密度的影响[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4):372-375.
[3] Agarwal A. Late-oneset sporadic cone dystrophy [M]//Gass JDM. Atlas of macular diseases. 5rd cd. Beijing: Elsevier (Saunders)Inc China,2012:310-311.
[4] 谷丽英,梁丽,王焕荣,等.全视野视网膜电图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09, 17(1):4-6.
[5] Hamel CP. Cone rod dystrophies[J].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2007,2:7.
[6] Subczynski WK, Wisniewska A, Widomska J. Location of macular xanthophylls in the most vulnerable regions of photoreceptor outer-segment membranes. Arch Biochem Biophys, 2010,504:61-66.
[7] Schalch W, Cohn W,Barker FM, et al.Xanthophyll accumulation in the human retina during supplementation with lutein or zeaxanthin-the LUXEA(Lutein Xanthophyl Eye Accumulation) study. Arch Biochem Biophys, 2007,458:128-135.
[8] Calvo MM. Lutein: a valuable ingredient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J].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05,45(7-8):671-696.
[9] 张薇,吴星伟,童念庭,仇亚婷.人类黄斑色素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纵览,2011,35(3):161-164.
[10]Kanako IN, Norihiro N, Kazuhiro O, et al. Macular pigment lutein is antiinflammatory in preventing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7,27(10):2 555-2 562.
(收稿 2016-03-12)
R744
B
1077-8991(2016)04-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