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恩菊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旨在新课程背景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探寻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采取切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转化策略,寻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82-01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是指:(1)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中有一定困难;(2)部分低年级语文学困生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听、说、读、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3)上述困难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4)这些学困生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合格水平)或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呢?通过平时的家访和实际调查,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2)学习策略运用不当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遇到探索性的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心。
2、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困生的感情需要,使其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自我感觉学习常常失败,有强烈的挫折感,所以不愿学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惧怕、回避。
(2)强大的学习压力让低年级的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感觉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只关心作业完成与否,而不关心学习效果如何。
(3)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一上该老师的课就从心理上抵触,讨厌语文学习,导致严重偏科。
(4)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善于正面引导,而是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处理。不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3、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对学困生无原则地溺爱,或者只顾自己的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小时受尽家长宠爱、长大不服管教,棍棒教育下会养成逆反性格。还有部分学困生出于对父母的不满而故意以学习成绩差来报复父母;有的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以致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等。
(2)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致使学困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困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困生的学习困难。
(3)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如一方溺爱,一方严厉;或对待孩子的许多具体问题上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发生这种情况有时会使学困生感到无所适从。这种矛盾的家庭、矛盾的管教,会使学困生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致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建立“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档案,给这部分学困生分类,针对不同成因分别与学困生交流,分析每一个学困生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2、激发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地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语文的激趣作用等。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对这样的低年级语文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凡是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言必行,行必果”,从课堂常规及语文学习的基础习惯做起,根除危害学困生成长的不良习惯。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钟启泉教授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仅仅着眼于提高学业成绩去实施强制性指导,对于性格缺陷的学生来说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学业成绩的提高可放到后一步考虑。首要课题是使教师了解儿童心理,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低年级语文学困生,不仅要关注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5、开展“结对子”活动,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为了便于辅导学困生,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结队子,这样也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6、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为提高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共同努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是探寻低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采取切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转化策略,寻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
对待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只要我们用心分析,用情亲近,从解决学困的心理问题入手,相信这些学困生一定会成长为建设祖国四化的栋梁!
参考文献:
[1] 余金本.《心理学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年第6期
[2]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