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育》引我走上科研之路

2016-11-07 05:26李向奎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罗列黑龙江论文

李向奎

36年前,年仅19岁的我就登上了三尺讲台,而《黑龙江教育》这份刊物伴随我度过了许多辛劳而快乐的日子,把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逐渐引导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人民教师。翻开我的作品剪贴薄,一篇篇诗文在述说着编辑老师指点我写作、辛勤地为他人做嫁衣的动人的故事。

1991年,我在一个山村小学教五年级。在作文教学中,我“发明”了一个“罗列作文法”。罗列,历来被视为小学作文的一忌,但我发现,任何写作者包括大作家,在写作之前都不外乎是根据立意在脑海里把所经历的人、事、物等统统罗列一番。因为凡是写文章的,开始都得经过占有材料和选择材料两个阶段。拥有的材料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否则根本谈不上选择。发现了这一奥妙,我便在班里搞了个“罗列作文教学实验”。半年时间过去,学生根据这个方法写出了不少新鲜的、有生活情趣的好作文。我特别喜欢这些小文章,就决定刻个油印集子,一者存档,二者推荐给其他老师。在刻完全部作文之后,我余兴未尽,直接刻了一篇教学论文《罗列也不失为一法》,这是我平生第一篇教学论文。我把这篇论文誊写了一份,寄给了《黑龙江教育》编辑部。因为那时生活较困难,我写东西使用的都是自己刻的油印稿纸。两周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的来信:“稿子粗粗看过,立意行文都很不错,请再改,抄写后寄来。字要工整、清楚。比喻要连贯,避免文白相间。敬礼!丁怀武。1991年8月29日。”随信还寄来了一叠编辑部专用稿纸。打开退回来的稿子,只见字里行间已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语和修改意见,可见丁老师为我的文章能够“脱颖而出”确实花费了不少心血。例如在文章的第5段,他写道:“此处建议引用鲁迅《拿来主义》中语。”翻开《鲁迅全集》,我一下子就找到了应引用的语句:“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经过多次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用老师寄来的稿纸抄好,再次寄了出去。这篇文章在《黑龙江教育》1991年第12期发表了出来。

1993年,我被调到职业高中教语文。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语言苍白,缺乏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语感,即他们的语言缺乏生活,缺乏那种活蹦乱跳的情味儿。于是,我鼓励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民间故事、俗言、谚语、歇后语、歌谣等,学生作文的语言感染力越来越强。根据这次实验的体会,我写成了第二篇论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因工作忙,懒得抄,我让一名学生给我抄一遍。寄给《黑龙江教育》编辑部后,我接到编辑魏永生老师的来信:“从文章就可以看出你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立足点和诸人不一样,所以比较新鲜,有特点。我们广大教师终日局限于狭小天地,循规蹈矩,难有突破,正需要如你这样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研究的文章。所以,你是有优势的。当然,文章也有可商量之处,有些我写在了一边,有的改了一下,不知当否,请酌。从你的信看,文章不是你抄的,所以繁乱不堪,有难以卒读之感。请你最好以端楷抄清,然后寄我。附上一本稿纸备用。另:文章题目能否再生动些,换个形象点的最好。魏永生。1992年6月23日。”我按魏老师的建议改好了文章,最后加了个正标题,成了《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此文发表在《黑龙江教育》1993年第6期上。

《黑龙江教育》编辑既是我难得的师长,又是我真挚的朋友,有什么苦衷我都愿意对他们倾诉。1997年,我9岁的儿子偷偷跑去水库洗澡,不幸溺水身亡,我悲痛欲绝,写了一篇散文《子殇》寄给魏永生老师。魏老师打来电话说:“编辑部的全体同志都很关心你,希望你千万不要消沉,要振作起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黑龙江教育》在发表《子殇》时在最后一段加了一条光明的“尾巴”,表示对我的安慰。

1999年,我在乡教育办担任教研员。一天,《黑龙江教育》编辑李伟晗老师给我打来电话:“国庆节快到了,我想请您给我们刊物写一篇关于热爱祖国方面的文章。”一个省级知名刊物向一个未名的山乡教师约稿,这恐怕是很少见的。我内心特别激动,回到家就写了一首散文诗《仰望国旗》。寄去不久,又接到李老师的电话:“这首诗写得不错。但我觉得如果删去首尾,每一段都以‘仰望国旗……开始,是不是更好些呢?”我茅塞顿开:这样一改,将构成排比段,结构更富于张力,也大大增强了气势!这首诗虽然不长,却经过我们多次通话反复商讨、交流才定下稿,最后在《黑龙江教育》1999年第10期发表出来。

就这样,在《黑龙江教育》诸位老师像辅导小学生作文那样的耐心抚植下,我的写作水平也慢慢地登上新的台阶,经常有论文、诗歌、散文在该刊上发表。在《黑龙江教育》的鼓舞下,我的潜能受到激发,从此一发不可收,不断有教育文章和文学作品在报刊发表。其中,我的研究文章《谈教师的“教商”与学生的“学商”》获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第四届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论文大赛理论组一等奖,我被聘为中国教育学会课题研究员,该文被收入北师大张兴教授主编的、光明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大型教育文献《教育创新与实践指导》一书。到目前为止,我已在全国几十种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二百多篇(首);发表或被转载教学论文、教育随笔八百多篇次,成为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为了表示我对《黑龙江教育》编辑老师的知遇之恩,在我的诗集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后,我第一时间给每位编辑老师寄赠一本我的拙作。

在庆祝《黑龙江教育》创刊70周年之际,在我论文集即将出版之际,回顾自己走过的科研和创作之路,真是感慨万端。是一代又一代的编辑老师的牵手引路,使我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小学教师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学者。到现在为止,我还未能见到各位老师一面,也许今生也未必能有缘与您们谋面,但内心的这份情感如地窖中储存的老酒,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能越来越浑厚、醇香。

编辑/于金苗

猜你喜欢
罗列黑龙江论文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游在城市里的鱼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使用广泛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