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摘 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学积累,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理解鉴赏能力。当然,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常抓不懈才会见成效。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水平;策略
1.丰富学生的阅读途径
读书,读的是书上的内容,同时还要体会其中的感情。作为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读书,从书中积累知识,懂得将自己的课外书拿出来和同学分享,并通过互换来扩大自己读书的范围。学生之间在互换课外书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选出优美的词句记录下来,设计一部分板报来张贴好的笔记,学生就可以通过板报形式进行互相学习和相互欣赏,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课外书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了解的东西多了,在学习课本内容时自然能够融会贯通,并在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风格及写作时的意境等信息后产生共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另外,文章的情感体现在文章中,并不显现在外,教师也不可能通过三言两语就让学生体会到。只有通过不断阅读,通过朗读时语气的调节、声调的顿挫,配合表情,才能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振,实现朗读水平的提升。
2.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中,大多数是写人和记事的文章,再就是绘景、抒情类型的,都极为生动,内容上比较具体。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出适当的引导,将其中的精美语句摘抄出来,并联想生活经历来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勾画出相应的形象,对文章中描述的情感产生感想和共鸣。此时,学生自然会为勾画的情境所吸引,并走进意境中,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形成越读越爱读的良性循环。另外,教师要学会放手,给学生自信,让他们可以大胆、自由地朗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实现目标。如,两人一组朗读文章,相互欣赏和纠正。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踊跃上台读、讲、诵、演等,这样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勇气,展示了自我,还能通过成功的体验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并越来越喜欢朗读,逐渐形成朗读的好习惯。
3.发挥范读的作用
小学生年龄较小,掌握的知识也很有限,因此在朗读中缺乏创造性,基本上都是在模仿教师的表情、语调等。所以,对于学生来讲,教师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要适当掌握范读的技巧,帮助学生提升朗读水平。教师进行范读教学也要选择好时间,可以在学生朗读遇到困难或者学生强烈要求教师范读时范读。在范读时,要求教师必须发音准确,表达富有感情,并配合恰当表情,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示范。对于范读的内容,教师也要有所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的范文来读,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困难的重点语句来范读,或者选取突出中心思想、语句鲜明的段落范读。范读可以由教师示范,也可以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这样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会更快地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4.采取多样化朗读方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往往没有较强的意志力,好动,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朗读学习中也是如此。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如果一味地采取单一形式,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朗读教学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应杜绝一味地让学生重复性地进行朗读。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将集体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穿插使用。朗读中,教师还要注重评价的作用。评价语言得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交流,创建和谐学习环境。如,教师在学生朗读结束后给予“吐字清晰,有感情”“表达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很好!”等评价,学生会备受鼓舞和激励,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朗读自信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还能将学生带入课文情景,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起到促进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积极总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 军,郝思涵.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0).
[2]孙晓慧.浅谈小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