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云 郭胜伟
摘 要:本文阐述了澳大利亚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起源与发展沿革,分析了澳大利亚高校现行科研评价体系即澳大利亚科研卓越(ERA)的指标构成及相应的评价方法,以及澳大利亚科研评价体系的激励机制,希望能为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澳大利亚;科研评价;科研卓越
一、澳大利亚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起源与发展
1.澳大利亚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起源
1977年,澳大利亚成立联邦高等教育委员会,负责教育和科研经费资助的相关事宜。1988年,澳大利亚引入“统一的国家体系”,并确定了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简称ARC)为科研评估部门,由此统一了科研与教育经费分配体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有资格获得科研拨款的大学数量增加了三倍。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于1990年开始使用相关资助模式(Relative Funding Model),引入联邦竞争性研究基金研究配额(Research Quantum)指标,以决定大学所能够获得的科研经费数量。当然,由此获得的科研经费数量并不能代表科研质量。
1993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对研究配额这一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改革,宣布从1995年起,研究配额将根据新的综合指数进行分配,出版物、高等学位完成率成为评价内容。至此,澳大利亚科研评价体系粗具规模,有了统一的科研与教育分配体系,确立了主导机构和明确的评价标准。
2.澳大利亚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科研评价体系发展至今经历了由综合指数(Composite index)到科研质量框架(Research Quality Framework,简称RQF)再到澳大利亚卓越科研(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简称 ERA)的转变。
(1)综合指数。澳大利亚政府于1995年将综合指数作为科研评价标准,并将其应用到澳大利亚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中,其结果会影响澳大利亚多数高校的部分科研拨款。至2004年,7%的澳大利亚高校科研支持都是基于综合指数的评价结果来分配的。
综合指数评价以大学为独立单元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测度科研投入,即高校所获得的科研经费数量和科研产出,包括出版物数量以及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数量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衡量高校的科研成果以及分配科研资金简单地基于这些出版物、外部科研资金和学位的数量指标,这样的量化考核手段存在明显缺陷。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导致高校发表的科研成果数量大大增加,1992—1996年澳大利亚高校科研成果发表率年增长8%,在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收录率每年增长2%。然而其科研成果的质量却出现了问题:在1988—1993年间,澳大利亚的科研文献引用影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的排名从第 6 位降到了第 11位。换句话说,澳大利亚的学者们发表的论文数量上升了,但这些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下降了。
澳大利亚政府认识到综合指数的不足,于是开始筹备新的科研评价体系,即 RQF。
(2)科研质量框架(RQF)。2004年5月,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宣布澳政府将为由公共经费支持的科学研究建立质量评价及准入制度,他们将其称为科研质量框架(Research Quality Framework, 简称 RQF )。
较之于综合指数,在收集了各大学、专家及商界和教育界人士建议的基础上建立的RQF制度更为复杂,也更为成熟。RQF制度以研究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包括13个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每个组有 12 个成员,专家组成员包括至少3个外国专家和3个终端用户。鉴于综合指数在量化考核方面存在缺陷,科研质量和科研影响便成为RQF制度的评价依据,目的就是要更加迅速地认定和奖励澳大利亚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中产出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2007年第二季度,澳政府安排了一次RQF科研评价试运转,并确定于2008年正式执行。但是RQF 还未及实施,2007年政府换届,新一届政府于2008年宣布以澳大利亚卓越科研制度(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简称ERA)来取代RQF制度。
(3)澳大利亚卓越科研(ERA)。新一届政府在2008年2月底宣布进一步改进科研质量,用卓越科研ERA取代了RQF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ERA制度在2010年进行了第一次评估。这是澳大利亚第一次有组织地对学科优势和发展领域进行的一次全国性盘点。
ERA主要是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活动各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较之于综合指数和RQF制度更加切实可行,以分级编码的学科为科研评价单位,评价内容更加全面,涉及科研质量、科研数量及活动、科研应用以及科研荣誉这四个方面。较之于以认定和奖励高质量科研为目的的RQF制度,ERA增加了使澳大利亚各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国际可比性以及竞争力的目标。
二、澳大利亚现行科研评价指标构成及相应的科研评价方法
ERA针对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及权重,而对于不同的指标,ERA使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
1.ERA的指标构成
ERA的指标构成有四大类:科研质量、科研数量及活动、科研应用及科研荣誉。
科研质量主要通过出版物指标、引用指标、同行评议来测评。其中出版物指标是澳大利亚科研评价中最简单、常见的指标,覆盖了出版物形式的科研产物,非常全面和灵活,几乎适用于所有领域。通常计算公式为:P=著作数量×
a1+期刊文章数量×a2+书籍章节数 量×a3 +……(a1,a2,a3为权重系数)。
科研数量及活动测评的是科研产出、科研投入等,主要影响因素有科研人员数量、科研时间,外部资金,研究生数据,荣誉和奖励,演讲,国际访问,通常的计算公式为:Tr = 花费在科研上的时间 /总工作时间*100。
科研应用主要测评的是科研获得的专利情况、科研商业化的收入以及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指标,例如,“工程与环境科学”的植物育种权利、适用于“人文与艺术学科”的注册设计和“医学与健康科学”的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简称NHMRC)的支持指南。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政府针对高校科研的拨款是通过ERA测评的各高校科研产出的质量结果,而不是科研投入的多少来分配的,科研产出质量排名越高,所获得的科研拨款就越多, 反之则越少。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拨款,高校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纷纷通过提高自己的科研产出的质量来获得更高的排名,由此促进了澳大利亚高校科研的发展。
2. ERA科研评价方法
ARC按照学科群的划分方法相应地组成8个学科评审专家委员会(Research Evaluation Commission,简称REC)。2015年的REC成员是由149个来自海内外各个学科领域受国际认可的专家组成的。这些专家从科研质量、科研数量及活动、科研应用以及科研荣誉这四个方面来评估相应各个学科。
为了使ERA的评价结果具有国际可比性,其采用了五分制量表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5分代表科研成果达到世界顶尖水平;4分代表科研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3分代表科研成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分代表科研成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分代表科研成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N/A代表科研成果没达到评价标准,因此未予以评价。
由于各个学科的不同,ERA对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通常使用引用率等科学计量指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实行的是代表作同行评审制度。这些代表作除了接受REC评审专家的科学计量评价,还要接受同行评审。人文和艺术创作两个专业群需要接受同行评议。
三、澳大利亚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发展对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借鉴作用
1.建立权威的统一的全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科研评价体系,没有有效的政策、理论、实践和全国性的指导,导致各个院校在科研评价方面盲目无序。澳大利亚科研评价体系的发展显示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统一将有利于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引导和调控科研发展的方向,从而为科研人员提供稳定开展科研工作的环境,优化科研资源,减少急功近利的科研投机行为,推进科研的健康发展。
2.组织资深的国内外科研评价专家团队
澳大利亚科研局ARC构建了评审专家库,由7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以保证评价的公平、公开和透明。而我国大学的科研评价由民间机构完成,缺乏国外专家的参与,而这些机构又缺乏质量控制机制,其评价结果往往遭到质疑。因此,为了保证科研评价过程的公平和科学,我国需要组建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国内外科研评价专家。另外,广泛吸纳国际专家参与中国的科研评价,不仅能够提高科研评价过程的客观性,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科研水平向世界水平迈进。
3.规范科研评价标准,与国际接轨
考虑到各个学科间的差异,我国应学习国际上的评价标准,从不同的学科特点出发,采取适宜的科研评价方法。例如,澳大利亚将所有学科整合成8个学科群,对人文学科和其他学科采取不同的科研评价方式,这样有利于各个学科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与国际上的科研评价标准接轨,也可以使中国的科研评价结果具有国际可比性。
参考文献:
[1]赵 勇,张灵阁,韩明杰,等.澳大利亚科研评价体系的演变、特点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5(12):149-155.
[2]Geuna A,Martin B R. University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funding: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Minerva,2003,41(4):277-304.
[3]陆根书,张晓磊,席酉民,等.构建高校科研评价系统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4]丁 宇,黄艳霞.澳大利亚RQF科研评价制度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5):29-33.
[5]顾丽娜,陆根书.澳大利亚科研评价体系介绍[J].理工高教研究,2006(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