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王杰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五年一贯制学生被贴“标签”现象做出阐释,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其原因和解决策略,从而正确地了解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特点,更加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标签;影响
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特定时期和区域里发挥着重大作用。而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我们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对学生特点的认识也存在些许偏差。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经常会给学生贴“标签”。标签理论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关键是应该明白它的作用——它是为了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了解并教导学生,而不是要歧视、隔离、淘汰学生。有时,一些被贴上不好标签的学生会有一些极端的认识和更加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等,从而导致“标签”的良好效果并没能得到体现,反倒是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高职五年一贯制学生被贴“标签”现状
近些年,许多处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和专家对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特点都有很多深入的分析,普遍达成以下共识。
(1)五年一贯制学生都是由初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的,与普通高职大专生相比,他们缺少高中阶段的学习和历练。
(2)这些学生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大多数思想品质较好,他们乐观开朗,喜欢帮助人,比较爱劳动,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少数学生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没有良好的素养,最终导致学习不上心,不讲文明礼貌,做出很多不良行为。
(3)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在同一学龄阶段的学生中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初中知识掌握不到60%,不过文科生的成绩相对好些,记忆能力较好,相较而言,偏理科的学生成绩稍差。
(4)行为上,这些学生都处于青春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属于情绪性格主导行为的敏感时期。换言之,行为受到情绪性格的影响较为直接,遇事易冲动,从众心理强,模仿能力强,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
(5)在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学生父母离异或者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方式多存在粗暴、放纵、溺爱、盲目等特点。
以上这些对现在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特点的分析评价,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和教师有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去对比、分析自己的学生特点,也有助于学生自我分析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从而更好地去适应新环境。但是有些人在了解学生方面太过于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并对五年制学生的评价分析加以主观感情色彩,过度地将其与普通高职专科生进行对比,突出夸大五年一贯制学生的不足,为之贴上不良的“标签”,这给当下五年一贯制学生带来很大影响。
二、不良“标签”对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影响
以往专家学者们通过深度研究,总结出了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普遍特点,这对研究和教育工作都很有帮助。可是一些人在引用他人观点的时候,就直接给现在学生贴上“五年一贯制学生是差生”之类的消极“标签”,但是这些被贴上“标签”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是差生。这导致这些学生慢慢成为这类标签所标定的人,也就是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提出的“标签效应”,即某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他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上的标签内容一致,贴上标签后所产生的作用就会非常大。
有这样一些案例可引发我们思考。
案例一:西安某学校给差生戴上绿领巾,并称此举只为激励学生上进。事与愿违,这样的贴“标签”方式并没能激励那些学生上进,反而造成了那些被贴上“标签”的学生心理不健康,甚至可能出现“马太效应”。
案例二:湖南省新田县一中学生谢某的文章《一个差生的心声》: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我的遭遇使我由一名好动的学生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性格暴躁的“怪人”。
案例三:重庆某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之一,找心理咨询老师做心理疏导,原因是给他们上专业课的老师说他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上课总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扰乱课堂秩序。后来为了当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在课堂上不再提问。但老师还是不喜欢他。于是他的自我认识出现偏差,失去自信,最终变得闷闷不乐,讨厌上课,甚至害怕课堂。
案例四:某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四年级学生进入第四年,也就是转变为大二专科生第一年,与普通高职其他大二学生一同学习,并由普通高职专科班辅导员辅导。这些学生中有的出现厌学,有的逃学,有的选择退学。导致这样结果的因素之一便是辅导员只负责管理原来班上的普通高职专科生,对他们不管不顾,并评价他们学习太差,学习习惯不好,会影响全班学习气氛等。
三、原因分析
1.五年一贯制学生自身因素
部分学生在接受他人对其评价的时候,会全面接受或全部否决,不能积极看待他人对自我的评价,自身没有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心理年龄偏小,因而不能好好地利用老师或家长给自己贴的这个“正面标签”,反而产生叛逆心理,越发增强了“负面标签”的效果。
2.学校教育的影响
五年一贯制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其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会使得一些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忽视或淡化对他们的管理。并且新模式刚出现不久,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相对不够系统化,更多的教育管理方式还处于探索中。
3.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过程参与程度不够,过多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或是过度溺爱,这对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大影响。
4.“标签效应”自身因素
一般来讲,学生个体的很多特征都具有共性,而个体的某一特征很难引起他人特别的关注。只有他人成为我们感兴趣的对象时,他才会被人注意,被我们认知。所以“标签”本身就存在以偏概全的因素,并且还存在类化因素。如,当某一学生的某一特征被贴上“标签”后,人们就会按照所贴的“标签”去理解这一特征所代表的个体;“标签”还存在暗示和指向因素,当五年一贯制学生被贴上“积极标签”之后,就会暗示自己必须与“标签”内容一致,不然自我认知就不协调了,心理不一致了,便会进行印象管理,产生积极的“标签效应”。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一旦被周围人贴上某种“不良标签”,往往会认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摆脱不了这个“标签”,便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放弃努力,产生消极的“标签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合理看待标签,不要人云亦云,要勇于挑战自我。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积极标签”来鼓励和诱导自己和他人。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积极暗示,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最终把这种积极的暗示作用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魏文选.不要给学习差的学生贴标签[J].中国教育学刊,2016(5).
[2]罗 湘.不要轻易给学生贴标签[J].四川教育,2015(Z1).
[3]蔡爱萍.现代教育理念下请永远不要给学生贴上“困难”的标签[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