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丹
【摘要】四川苗族同胞有自己的语言和生活习俗,在生活中兼用苗语和汉语,中学时开始学习英语。受生活空间和地域、人文等方面的影响,苗族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时往往会遇到诸多阻碍。需要从教学手段方面出发,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苗族学生顺利学习英语。本文通过分析苗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与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苗族 大学生英语 学习障碍 成因 对策
四川苗族同胞主要生活在四川省东部和东南部,那里山峦起伏,交通和信息传播均受影响。据了解,大多数苗族同胞在走进大学之前,英语学习多以应试教育为主,练习英语多局限于英语课堂,平时受汉语和苗语挤压,英语的语言环境极为稀薄。当他们升入大学以后,和教育发达省份的同学在一起读书,不但不能迅速建立起英语的语言自信,而且因口语基础不好,往往怯于当众练习,造成英语学习障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解除学生的焦虑和沮丧情绪,逐一分析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才能破解他们的英语学习障碍,促进苗族学生英语成绩提升。
一、苗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专业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1.不同语言思维模式的冲突。长期使用的语言,往往会形成一个固定的语言思维定势。汉语和英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所以跨越这个语种本身就有很大的困难。而对于四川苗族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小时候的语言环境是苗语,所以不同语种,不同语法之间的切换,往往会造成思维的混乱,对语言表达速度构成障碍。
2.生活环境造成的文化交流障碍。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人文的集中体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大量宗教文化、俚语、典故成为语言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要想学好英语,特别是作为一种专业来说,必须要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四川的苗族同胞聚居于四川东部及东南部,泸州、宜宾等地,那里地处长江上游,山峦叠障,江流湍急,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纯正的英语文化,对英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演进、宗教信仰、民族风情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在理解英语词汇、短语时往往会出现片面理解,或者用苗语、汉语的用语习惯去理解,造成学习难度的增加。
3.学习心理落差造成的自我设限。语言的学习,需要长年累月的词汇积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应用。而对于学习环境、师资力量都欠佳的四川苗族同胞而言,先天性的英语基础薄弱,导致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而英语专业以英语学习为主课,对英语的中的听说读写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说”的方面,四川苗族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骤然间和来自经济、教育发达地区的同学在一起学习,极易产生挫败感。
再加上全新的大学生活,苗族同学喜欢亲近同学,在老乡会里寻找文化认同,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他们融入新集体的难度。语言学习的潜力,是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挖掘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同学往往可以从容地应用英语进行沟通,这就会给四川苗族大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形成一道鸿沟。由于缺乏练习,自卑心理会越来越强,不断地给自己进行心理设限,最终厌学情绪浓郁,出现恶性循环。
二、四川苗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1.组建兴趣小组,打消自卑心理。可以将四川苗族大学生组成兴趣小组,找出共性的难题,一起练习、提升英语水平。首先要对他们的英语基础做一个摸排,把教育背景和成绩相近的苗族同学分为两个小组,进行单独辅导。
英语专业的课程里,有很多难点,但是总的来说,英语基础决定了大学英语的学习进度,比如发音、基础语法、词汇量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共性,有的是个别情况,要找出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打消自卑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新学习模式,构建英语语境。英语的用语习惯和汉语、苗语完全不同,例如,英语喜欢用否定的反问,来征询一个肯定的答复,如果直译过来,经常是奇怪的反问句。而按照汉语和苗语的用语习惯来讲英语,又经常会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中式英语”,究其根源,是语言习惯的差异所致。四川苗族大学生在走进大学之前,往往将英语学习局限于课堂和考试,所以没有在英语语言环境里生活的经历,也就容易出现语法的错误。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一个英语语言环境,不断强化他们的英语思维。
3.强化学习成就,提升英语自信。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苗族大学生的英语自信,让这份自信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对于大学英语专业来说,同学们都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鼓励四川苗族大学生直接阅读简单些原版英语书,甚至将英语文章翻译过来,再对照名家的翻译,去品味英语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利用英语学习软件,录制英语音频,让每一个进步都变成看得到听得着的成果。也可以发起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用英语给十年后的自己写封信;用英语介绍四川苗族聚居区的山水、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
三、总结
初步调查显示,四川的苗族大学生,受地域、文化、教育基础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诸多英语学习障碍。但在同时,由于进入大学,有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多方努力,帮助他们完成英语水平的赶超之路,实现英语水平的突飞猛进。
参考文献:
[1]杨玲.四川方言区在校学生的语言态度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2).
*本文为“南阳师范学院2016年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与障碍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