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紫甄,赵莹,陈顺仪,黄艳佳,罗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400;.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广东东莞53808)
·论著·
三台不同生化分析仪间部分生化项目结果比对和偏倚评估
梁紫甄1,赵莹1,陈顺仪1,黄艳佳1,罗颖2
(1.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1400;2.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广东东莞523808)
目的分析日本Olympus AU5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AU5400)与美国Beckman Coulter 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AU5800)、美国强生Vitros FS 5,1全自动干生化分析仪(简称FS 5,1)的葡萄糖(Glu)、钾(K+)、钙(Ca)、肌酐(Cr)四个项目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以AU5400为参考系统,AU5800和FS 5,1为试验系统,同时检测新鲜血清标本的Glu、K+、Ca、Cr,计算相关系数(r)和回归方程,并以1/2CLIA'88允许偏差范围为标准,对临床可接受性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检测项目在试验系统与参考系统间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除Cr外,其他三项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都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三套分析系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Glu、K+、Ca三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可相互认可并被临床所接受;Cr则对其在系统间的不可比性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校正后重新分析偏移评估和相关性,也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对分析;偏倚评估;相关性
伴随着医院的发展,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检验需求,本科室同时采用日本Olympus AU5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AU5400)、美国Beckman Coulter 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AU5800)和美国强生Vitros FS 5,1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简称FS5,1),于是就有不同分析系统检测同一项目的现象出现。由于不同分析系统间的系统配置存在差异,如检测光路、反应介质、检测方法、校准品、质控品和试剂等都有差别,故常导致检验结果的不一致。国际标准《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对检验结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方法学比对是实现准确度溯源和患者标本结果可比性的重要途径[1]。故按ISO15189的要求,为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对三套分析系统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用患者标本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倚评估-批准指南》(EP9-A2)[7]进行方法学比对。
1.1 标本采集每天从本院门诊或病房患者的新鲜生化检测标本中收集8个无溶血、无脂血、无黄疸的新鲜血清,连续收集5 d,共40个标本。其中50%的标本的分析物浓度位于参考区间以外,所有的标本的分析物浓度都在检测线性范围内,并覆盖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每天标本收集后及时分离血清,并在2 h内在每台仪器上完成两次平行测定,第一次测定顺序为第1个血清到第8个血清,第二次测定顺序为第8个血清到第1个血清。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日本Olympus AU5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 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强生Vitros FS 5,1全自动干生化分析仪。
1.2.2 试剂AU5400与AU5800的试剂相同,Glu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葡萄糖氧化酶法),K+为Beckman Coulter配套试剂(离子选择电极法),Ca购自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偶氮砷Ⅲ法),Cr购自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苦味酸法);FS5,1使用的试剂为该仪器配套干化学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参考系统的确定由于AU5400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成绩优秀,其检测结果具有溯源性[2],且其余两个系统相对于AU5400均为新系统,故以AU5400为参考系统,AU5800和FS 5,1为试验系统。
1.3.2 仪器准备和质量控制按照科室内制定的SOP文件对3台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每次检测标本前保证质量控制结果在控,保证实验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1.3.3 离群值的判断与处理计算每个标本在每个分析系统平行检测结果的绝对差值,然后计算该分析系统检测的所有标本的绝对差值的均值,取绝对差值平均值的4倍为“可接受”限(取舍到报告值前一位),如果有绝对差值超过上述“可接受”限,则为方法内离群值。计算同一标本在不同系统间平行测定结果的均值的绝对差值及绝对差值平均值,取绝对差值平均值的4倍为“可接受”限(取舍到报告值前一位),如果有绝对差值超过上述“可接受”限,则为方法间离群值。若离群值数量未超过标本总数2.5%,可直接将其删除并检测新的标本取代;若超过2.5%,则需分析原因并重新收集标本检测。
1.3.4 相关性分析分别将AU5800和FS 5,1的结果与AU5400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参考系统AU5400结果为X,试验系统AU5800和FS5,1的结果分别为Y1、Y2。用SPSS 19.0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处理,运用相关系数(r)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初步判断。若r≥0.975,则认为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可靠,两套分析系统的相关性良好;若r<0.975,应测定更加宽的浓度范围的标本至r≥0.975[3],并分析相关性差的原因。
1.3.5 临床可接受性评价按临床需求,将各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浓度(Xc)代入回归方程得到其实验浓度值(Yc),计算分析系统之间的系统误差(SE)和相对偏差(SE%)。以SE%≤1/2 CLIA'88允许偏差范围属临床可接受水平为标准,判断参考系统与试验系统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公式如下:
SE=|Yc-Xc|
SE%=(SE/Xc)×100%
2.1 离群值检测结果本次实验FS 5,1与AU5400的比对中项目Cr出现一组方法间离群值数,未超过标本总数2.5%,将该标本所有结果剔除并检测新的标本取代。检测新标本后未出现离群值,所有数据可用于统计学分析。
2.2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对X和Y1、Y2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结果见表1,所检测的项目Glu、K+、Ca、Cr的r≥0.975。
表1 分析系统间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3 临床可接受性评价在医学决定水平处计算分析系统间的SE和SE%,结果见表2和表3。检测项目Glu、K+、Ca的SE%≤1/2CLIA'88允许偏差范围。但项目Cr的SE%超出了1/2CLIA'88允许偏差范围。
表2 AU5400与AU5800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的临床可接受性
表3 AU5400与FS5,1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的临床可接受性
根据表2和表3显示的结果看,实验系统与参考系统间项目Cr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但相关性好(r>0.975),所以回归方程是可靠的。根据直线回归方程对实验系统的Cr进行校正处理,从而使不同分析系统间的结果一致[5]。Cr校正后所得线性回归分析,AU5400与AU5800回归方程为Y=X+0.168,r=0.999,相关性好,AU5400与FS5.1回归方程为Y=0.997X+1.085,r=0.998,相关性好。
2.4 Cr经校正后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的临床可接受性对于Cr经校正后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见表4。AU5800与FS5,1项目Cr经校正后的结果分别与AU5400的结果均具有可比性,相互认可,并能够被临床接受。
表4 Cr经校正后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的临床可接受性
本次实验结果出现的离群值在未超过测量总数的2.5%,说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性能稳定。离群值进行剔除和补充后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检测项目在实验系统与参考系统间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证明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可靠,仪器间的相关性良好。本组检测项目Glu、K+、Ca的SE%≤1/2 CLIA'88允许偏差范围,说明实验系统与参考系统之间的Glu、K+、Ca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相互认可,并能够被临床接受。项目Cr在医学决定水平的低值处的SE%超出了1/2CLIA'88允许偏差范围,但在医学决定水平的高值处却显示为可接受。原因分析:(1)从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观察到方程截距较大,而Cr的检测范围较宽,在高值处截距对SE%的计算干扰较小,而在低值处的影响较大,导致在高值处可接受,低值处不可接受的情况出现;(2)干生化分析仪每个不同批号的试剂间有批间差;(3)两套分析系统分别代表了湿化学法与干化学法,现在临床生化检测Cr湿化学法主要是用苦味酸法,苦味酸法因容易受黄疸、乳糜血、维生素C以及体内代谢物质,如尿酸、丙酮酸等众多因素的干扰使肌酐测定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4]。干生化分析仪采用多层薄膜技术不仅能掩盖待测物的有色物质并提供背景,选择性地阻留或去除干扰物质,还可将等同于湿化学法反应原理的各种物质分层中进行[5]。两套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都不同,但根据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两者相关性良好,认两者间检测结果的差距为系统误差,需要对系统进行校正才能给临床提供正确的检测结果,因此比对实验对于保证两套系统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不同分析系统间对相同项目检测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是保证临床结果准确一致的重要条件,ISO15189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强调方法学比对是实现准确度溯源和患者标本结果可比性的重要途径。另外试剂批号的更新,导致批间差的存在,为减低批间差,必须对新批号试剂进行标准校正。因此实验室不同分析系统间需适时进行对比实验,对于医学水平处偏倚不可被临床接受的项目必须找出原因并校正,以保证临床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测量同样的分析物,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仪器或不同的检测系统,均需要采取必要的测试程序,来验证由于方法、仪器或检测系统的差异能否让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如果检测系统经验证不能够提供可比性的结果,那么就应该建立不同方法、不同仪器、不同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魏昊,丛玉隆.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认可与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72-75.
[2]李晓岚.干生化分析系统和湿生化分析系统对肌酐和尿素氮测定结果可比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7)∶750-751.
[3]张科,张德太.NCCLSEp9-A2在不同生化检测系统间测定误差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2)∶1144-1145.
[4]汤菲,安黎云,贾克然,等.湿化学酶法测定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肌酐假性增高的评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8)∶1070-1071.
[5]陈正文.临床生化干化学分析和湿化学分析得初步比较[J].求医问药,2013,11(3)∶210-211.
Comparison analysisbetween different biochem icalanalysis systems.
LIANGZi-zhen1,ZHAO Ying1,CHEN Shun-yi1, HUANG Yan-jia1,LUO Ying2.1.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Guangzhou Panyu Central Hospital,Guangzhou 511400,Guangdong,CHINA;2.Guangdong MedicalCollege,Guangzhou 523808,Guangdong,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arability of Glu,K+,Ca and Crmeasurementbetween Olympus AU5400 analyzer,Beckman Coulter AU5800 and Vitros FS 5,1 analyzer.M ethods According to the Ep9-A2 document of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AU5400 analyzer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system,and AU5800 and FS 5,1 analyzer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system.Meanwhile,the levels of Glu,K+,Ca and Cr of serum were tested.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and regression equation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clinical acceptability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range of the half of the allowed total error of CLIA'88.Results There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ference system and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in all the tested projects(r>0.975);the expected bias of the other three could be accepted in clinical acceptable range except Cr.Conclusion Three sets of analysis system hasgood correlation,and theexam ination of levelGlu,K+and Cahave the commensurability,which can bemutually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by clinicalapplication.After analyzing the non-comparability of Cr between the three systemsand re-evaluating thebiasassessmentand correlation,the resultalso can beaccepted by clinicalapplication.
Automatic biochemistry analyzer;Comparativeanalysis;Biasestimation;Correlation
R446.1
A
1003—6350(2016)16—2658—03
2016-02-16)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6.16.027
梁紫甄。E-mail:5448905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