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读者咨询
我今年55岁,前年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偏高,为7.2毫摩/升,我进行了饮食控制。去年复查,空腹血糖为7.6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为8.1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为5.6%。今年复查,空腹血糖为7.8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为7.6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为5.4%。为什么餐后血糖反而比空腹血糖低呢?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都是餐后血糖比空腹(或餐前)血糖高,但也确实有一些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答案。
1.标本留置时间过长或某些药物干扰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服用维生素C等,均会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偏低。
应对策略:采集后的标本不要搁置时间太长,患者暂时停止服用维生素C等可能干扰结果的药物。
2.降糖药物的影响
例如,进行“三短一长”(三餐前注射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晚上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者用量过大(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均可导致空腹血糖升高;而三餐前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用量过大,则可导致餐后血糖偏低。
应对策略:加强全天候(尤其是夜间)血糖监测,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科学调整药物剂量,合理安排饮食及运动,保持血糖平稳。
3.肝病对糖代谢的影响
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糖往往正常甚至偏低,进餐后,血糖迅速升高,30分钟即可达峰(>10毫摩/升),随后血糖开始下降,餐后2~3小时的血糖值可低于空腹血糖水平。这是由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而慢性肝病患者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从而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2小时后,由于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可使餐后2~3小时血糖值低于空腹水平。
4.2型糖尿病“前期”或“早期”
此类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略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符合“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在餐后3~5小时(即“下一餐前”)血糖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餐后血糖轻度升高,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延迟分泌增强,从而导致餐后血糖明显下降,甚至低于空腹血糖。一般认为,这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应对策略: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餐时血糖调节剂),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5.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此类患者常常会出现餐后血糖比餐前血糖低的现象,症状一般较轻,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短(15~20分钟),多可自行恢复或稍进食即可缓解。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高血糖素反应减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
应对策略:避免进食可迅速吸收的单糖类食物,推荐低碳水化合物或高脂、高纤维饮食;合并情绪焦虑、易激动、睡眠不佳的患者,可服用一些镇静安神、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如谷维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