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的研究

2016-11-05 17:35程越
企业导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电网系统

程越

摘 要:针对电网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首先对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与发电厂分散测控进行介绍,然后提出系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对应用技术升级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旨在为电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电网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电网系统升级

伴随我国电力行业及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转变,电网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系统当中各种设备、装置都在不断变多,复杂性较高。为保证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在自动化应用技术出现以后,该目标的实现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和支持。现围绕电网系统及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对其升级等内容作如下分析。

一、电网自动化应用技术

(一)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在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系统中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完成自动化工作。在对网络实施连接时,将广域网作为基础,下分调度中心、发电厂、变电站等。在系统中实现调度自动化,可对各种基础数据进行实时化处理,并动态监测电网安全。

(二)变电站自动化。在变电站运行实现自动化之前,需由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测,由于工作量较大,所以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差错。而在实现自动化以后,传统的人工操作将被取代,真正实现了无人值守,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还能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出现的差错,很好的保障了运行安全。在现代化变电站当中,已不再使用传统的电磁式设备,而是应用当前十分先进的全微机化装置,而二次设备也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此外,在对变电站进行监视时,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在引入自动化技术后,这些繁琐的工作均能由科学计算机来完成,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二、电网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实际问题

(一)监控系统运行方面的问题。(1)系统升级。在传统监控系统当中,系统核心为控制计算机,与间隔层设备之间进行通信,针对间隔层中需要向上传输的信息,该计算机需要优先处理。另外,通信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调度主站,在控制计算机协调作用之下,调度子站可发挥出全部的功能。而且计算机自身还具备交互性、可维护性等特征,确保变电站稳定运行,同时提供可靠的继电保护。但是,在电网实现升级以后,由于监控系统无法适应,所以极有可能出现系统瘫痪。(2)保护机制。变电站运行中,安全性至关重要,监控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问题,并通过警报、提示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在监控系统中,后台控制具有预警的作用,如果后台控制不能正常工作,则预警功能将完全失效,导致无法发现运行中潜在的问题,对变电站的实际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还会引发故障。

(二)增容限制。在对原有监控系统进行设计时,由于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软硬件实际配置均较低,进而造成系统稳定性不佳等情况。在电网升级以后,监控系统依然是旧版本,为满足实际运行需求,必须进行有效的增容,但增容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系统稳定性很难得到保障。

三、电网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升级

(一)基本思路。监控系统中,借助测控设备可对基础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然后将数据传输到通信层,再进入变电站,对数据实施综合处理,形成操作指令,返还到通信层,根据操作指令对间隔层进行有效控制。

(二)升级方案。数据通讯过程中,借助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一同完成,在使用相应的程序进行处理以后,传输到监控系统当中。对于系统升级而言,除了运用规约转换器,还要利用远动子站,其中,规约转换器使用双串口,而远动子站则是智能化的通信管理设备,系统中基础数据采集完毕以后,通过线缆,进入规约转换器进行处理,然后再输入到相应的调度中心,完成一系列调度工作。

(三)串口服务。串口通信设备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升级方案多运用4网口16串口设备,这种设备不仅可以当做常规的规约转换器,还具有串口功能,和以太网进行连接,实现串行接口和以太网之间的可靠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间隔层数据完成采集后,调度主站能立即受到相应的信息。采用此服务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可当做服务器进行使用,自身存在很高的独立性,基于此,在进行串口等工作时,将更具扩充性,和网络直接相连,无需对程序和设置进行修改,具备良好的便利性。

结束语: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其主要蕴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变电、输电与配电,主要负责电能输送和分配的工作。变电站在系统中意义重大,变电站运行时需要保障安全性,借助监控系统对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此外,在电网系统升级中,需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以太网等先进技术,并对监控系统升级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系统监控能力,以此从根本上确保变电站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钟式平.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解析[J]. 江西建材,2015,10(20):209-210.

猜你喜欢
电网系统
电力运行总体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