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独角兽企业

2016-11-05 15:43袁晓辉高建
清华管理评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独角兽创始人估值

袁晓辉 高建

独角兽企业(unicorn company)是投资行业的术语,用来指代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非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一词最早由硅谷的一位风险投资人Aileen Lee在一篇科技媒体报道中提出,以说明10亿美金以上企业的稀有性。

自从2014年开始,伴随全球资本市场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业神话,呈现出这个时代资本市场与企业创新相结合所爆发出的巨大力量。

独角兽企业以突破性的技术产品或新颖的商业模式,快速获取大量用户,成为所在领域潜在价值的掘金者。它们不仅得到了用户的青睐,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获得了支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资源。独角兽的诞生,不仅成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标杆,也让很多投资机构通过资本退出获得大量收益。可以说,发现一只潜在的独角兽,无论对于产业界还是资本方,都具备相当大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具备了哪些条件的创业公司更有可能发展成为独角兽?我们能否从全球现有独角兽,比如Uber、Xiaomi、Airbnb、Palantir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一些共有的成长规律,从而提炼出识别未来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关键特征?

本文将对当前全球所有独角兽企业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合现有独角兽的共同规律,寻找识别未来潜在独角兽的关键因素。分析数据来自Fortune、CB Insights、Tech Crunch和IT桔子等科技媒体公开的独角兽企业信息。

全球独角兽企业正在加速形成

截止到2016年3月1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共216家,与2015年初Fortune公布的88家相比,数量增加了近1.5倍。

216家企业中,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出现在2009年,在之后的4年中,数量增长缓慢。到2014年和2015年数量明显增多,两年的数量之和占到了独角兽企业总数的86%(如图1)。高估值的创业企业在2015年加速形成,说明全球进入新兴产业崛起、风险投资活跃的旺盛发展期。

估值10-20亿美元企业占去大半,百亿美元企业仅14家

从估值分布来看,估值10-20亿美元的独角兽有142家,占总数的66%,估值百亿美元的仅13家,占总数的6%(如图2)。说明独角兽企业估值更多集中在10-40亿美元,真正的巨型独角兽数量较少。

空间分布集聚:美国诞生独角兽数量最多,中国位居第二

从空间分布来看,美国和中国分别以111家和74家独角兽企业排在前两位,分别占全球独角兽数量的51%和34%。印度、德国、英国、新加坡排在第3到第6位,各自的企业数量不超过10家(如图3)。说明近两年随着中国政府提出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逐渐形成了一批高估值的创业企业,中国在孵化和培育独角兽的数量方面不断与美国缩小差距。

独角兽企业识别的五个关键特征

我们从全球216家独角兽企业身上,总结它们共有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寻找到五个方面的关键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出潜在独角兽,以下依次说明。

关键特征1:呈现指数增长

独角兽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较高的市场估值,多因为其能够创造突破性的价值主张,通过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开创或占领某一领域的细分市场,从而获得用户数量、收入或企业估值的指数增长。

2016年3月,估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13家独角兽企业(如表1),根据其用户群体的差异,其指数增长体现为两种情况:

一类是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企业,企业的指数增长直接体现在用户数量的增长上。这类企业多集中在需求响应、电子商务、社交、互联网软件服务、硬件中的消费品类等领域,如Uber、Xiaomi、Airbnb、Snapchat等企业。Uber美国区每月新增用户变化数据和小米MIUI产品的用户累计变化数据可以清晰地呈现出这种指数增长的规律。根据测算,Uber的累计用户数量平均约3.5个月翻一番(如图4),小米MIUI的累计用户数量平均约7.9个月翻一番(如图5)。而这种指数增长大多是因为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在初期获得种子用户以后,通过市场推广及用户口碑传播,从而实现用户的快速积累。

另一类是面向企业或政府等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企业的指数增长体现在基于技术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望,从而吸引大量机构用户,获得收入或融资金额的指数增长。这类企业更多地集中在大数据、网络安全、交通设施等方向,如Palantir、SpaceX等企业。Palantir作为目前硅谷估值最高的大数据公司,初期从政府业务起家,通过大数据分析,协助美国证监会成功发现麦道夫“庞氏骗局”,并成功协助追捕恐怖分子本·拉登,获得良好的社会声望,基于此获得了大量来自政府和企业的服务订单,从而获得年收入的指数增长。年收入平均约1年翻一番(如图6)。

即多数企业在成为独角兽之前,其用户数量、收入或融资金额就已经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因此,识别一家企业是否拥有成长为独角兽的潜力,指数增长成为第一个判断标准:评估该企业是否能够获得指数级别的用户增长或收入增长。

关键特征2:所在行业领域快速发展

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往往代表着在特定的技术周期和文化潮流之下,某类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空间迅速增长。企业如果恰恰属于快速增长的行业领域,则更有可能成长为独角兽。从目前全球216家独角兽企业的行业领域分布数量和行业领域平均估值,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最有可能孵化出独角兽的行业领域(如图7)。

目前,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五个行业领域是:电子商务、互联网软件服务、金融技术、大数据和健康医疗,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五个领域的关注。这五个领域涉及的具体业务内容包括:

电子商务:48家独角兽,涉及综合或细分领域的网络电商,包括母婴电商、食品电商、票务市场、时尚电商等面向特定类型消费者或销售特定类型商品的方向。

互联网软件服务:41家独角兽,涉及商业软件、生产效率软件、网络广告、网络交易、在线招聘等面向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业务。

金融技术:28家独角兽,涉及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保险、云计算等与金融相关的方向。

大数据:14家独角兽,涉及大数据行业分析、大数据存储、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广告等基于大数据的行业支持或大数据基础设施方向。

医疗健康:12家独角兽,涉及药品发明、实验室服务、基因检测、生物技术、健康保险等方向。

此外,需求响应、社交、网络安全、广告技术、移动软件服务等领域也有5家以上的企业。

从各行业独角兽企业的平均估值来看,需求响应、硬件、其他交通和设施是估值最高的四个方向,反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如图8),具体的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需求响应(Uber、滴滴快的、饿了么等),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设施服务(WeWork)。这两类行业是采用互联网工具和共享经济的方式,整合闲置资源,满足较大用户群体的共性需求,从而行业平均估值较高。

技术驱动下的硬件生产(小米、大疆、魅族、Jawbone、Carbon3D等),技术驱动下的其他交通(Space X)。这两类行业基于高投入的研发,将技术、硬件与软件结合,形成新型的产品或设备。

基于细分服务市场的社交(Snapchat、Pinterest、蘑菇街、秒拍等)。此类行业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社交平台。

以上分析表明,较大的市场容量、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技术产品的创新,是判断行业领域能否诞生独角兽的关键。从当前的发展来看,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生产、生活服务相结合的领域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如电子商务、需求响应、互联网软件服务、大数据等方向。当然,正在成长中的新兴产业方向,如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面向企业的互联网产品服务等,也很有可能在未来诞生高估值的独角兽。

关键特征3:位于全球创新创业中心

企业所处的成长环境对于其能否成为独角兽,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在创新创业环境更为完善的地方,才可能拥有更多的技术人才和更充裕的资本。

我们所在的研究团队曾开展过针对全球创新创业中心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筛选出28个全球创新创业中心,其中包括27个城市和1个区域(硅谷)(如图9)。它们都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拥有世界知名的大学或科研院所,不断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知识、新兴思想、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专利成果;2、拥有全球范围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及其带动发展的产业集群,持续产生大量创新产品,创业氛围活跃;3、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科技产品影响力辐射范围广泛,能通过全球创新网络影响和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从当前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区位分布来看,它们分布在全球16个国家中的55个城市区域中,包括24个美国城市区域,12个中国城市,4个印度城市,2个加拿大城市,2个以色列城市等。

将独角兽所在的城市与全球创新创业中心的分布相比对,发现有170家独角兽位于19个创新创业中心,数量占独角兽总数的79%,估值占总体估值的88%。不难看出,独角兽更容易在全球创新创业中心诞生,这是由于创新创业中心拥有技术、人才和资本方面的充足储备,在创新创业环境方面也优于一般城市,因此大量创业企业涌现,而在这些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地处创新创业中心也能够让它们接触到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从而能够产生更多的独角兽。

拥有独角兽数量最多的前7位城市,都是全球创新创业中心,其中美国城市4个,分别是旧金山、硅谷、纽约、洛杉矶,中国城市3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其中,北京以41家独角兽位列全球城市第一,成为独角兽企业最为集聚的城市,旧金山以35家位列第二,硅谷(不含旧金山)以25家位列第三,纽约(18家)和上海(14家)位列第4名和第5名(如图10)。

应该说,美国和中国城市在培育和孵化独角兽企业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城市近两年在独角兽培育方面上升势头迅猛,说明国内的创新创业环境正在改善。因此,是否位于全球创新创业中心也成为识别潜在独角兽的一个关键因素。

关键特征4:成长年数处于4-8年

独角兽企业在成长时间上也呈现出了一些共性特征。全球216家独角兽企业从创办到成为独角兽的用时,分布在1-26年不等,平均用时6.2年。其中注册后1年就成为独角兽的企业包括:小米,Snapchat,Illumio,Global Fashion Group、58到家、爱屋吉屋等16家企业;注册后26年成为独角兽的是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Avast Software公司,创办于1988年。

更多的企业成长时间集中在4年至8年,占所有企业总数的56%;用时3年及以下的占总数的23%;用时9年至12年的占14%;用时13年及以上的占7%(如图11)。

也就是说,由于初创企业所依托的资源和所面对的市场不同,成长为独角兽所需要的用时也会差异较大。但经验显示,注册后的4-8年时间里,初创企业成长为独角兽的数量更多。因此,成长年数处于4-8年成为识别独角兽出现的又一角度。

关键因素5: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水平

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水平会极大影响企业的发展。笔者统计了估值排名在前50的独角兽企业创始人的年龄和教育背景,发现大多数成功创始人的特征是:30岁左右、教育良好、科技或经济背景、拥有团队合作历史或创业经历。

这些企业很少是由缺乏经验的高中辍学生创建的,创始人在创办企业时的年龄为31.7岁,分布在19岁到48岁之间,主要集中在20-35岁之间(如图12);当企业成为独角兽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37.7岁,分布在23岁到57岁,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如图13)。

跟人们先前听说的很多创始人都辍学创业不同,大多数创始人都拥有非常好的教育背景,90%都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70%的创始人毕业于全球大学排名前100的学校。只有不到10%的创始人是从高中或大学本科辍学创业的。

一半以上的创始人在大学中学习的是科技类专业,如计算机、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其中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创始人最多;19%的创始人在大学中学习的是经济类专业,如经济、金融等;管理类、人文类、设计类和没上大学的总和占24%(如图14)。而管理人文设计等类型的创始人创办的大多是面向消费者服务的企业。

大多数创始人在创建企业的时候都拥有联合创始人。根据Aileen Lee(2015)对美国独角兽企业创始团队的分析,发现86%的企业在创建时拥有联合创始人,联合创始人的平均数量是2.6个。这些联合创始人85%拥有在一起工作的经历,他们或者来自同一学校,一同工作过,或者一同居住过。

大多数创始人在创办这家企业之前,有过创办企业的经历,或创立过其他东西。

因此,创始人的受教育水平和创始团队的实力对于识别潜在独角兽来说,也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综合以上五点因素,我们要识别一家潜在独角兽,可以从企业是否呈现指数增长、行业领域是否是当前具备较大市场空间的方向、是否位于全球创新创业中心、成长时间是否符合发展规律及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水平等五个因素来评估。

当然,以上五点因素,是从当前全球独角兽的发展规律中提炼出来的一般性特征,适用于从总体上判断企业的成长潜力,而对于个体企业的评估需要结合特定的发展时机、技术领域和市场空间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分析。

中美独角兽的特点对比

在共同拥有的基本特点背后,不同区域的独角兽由于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不同,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反映出所在城市的产业创新方向和适合不同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我们选择了全球独角兽数量最多的4个城市区域:北京、纽约、旧金山和硅谷,来比较中美之间不同城市独角兽发展的产业领域特征(如图15)。

从城市独角兽产业类型的共性来看,4个城市区域在互联网软件服务领域都拥有多家独角兽企业,但北京与纽约、硅谷和旧金山仍有一定差距。从城市独角兽产业类型的差异来看:

北京在电子商务方面非常突出,拥有15家独角兽,超过旧金山的4家,纽约的3家,反映了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巨大市场;北京同时在互联网软件服务和金融技术方面也拥有6家以上独角兽,体现了北京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应用创新上的能力。

纽约在互联网软件服务、媒体和电子商务方面比较突出,体现了纽约在文化创意和科技服务业方面的地位。

旧金山除了互联网软件服务领域独角兽最多以外,在金融技术、需求响应、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是独角兽分布的产业领域最多、多样化和融合创新最强的城市。

硅谷的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软件服务、大数据、网络安全、医疗健康等方面,反映了硅谷在未来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大数据、医疗健康两个方向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总体来看,硅谷独角兽在各细分产业领域相对均衡,而且区别于其他三个城市,更注重技术产品的创新导向,让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产品创新呈现均衡发展的态势,为今后新兴技术和企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这些独角兽的估值总量来看,也能够看到不同城市的独角兽产业侧重方向各有不同(如图16):

北京在硬件(小米)、需求响应(滴滴快的)、金融技术(京东金融、人人贷等)、电子商务(美团点评、凡客、易到用车等)等四个领域的总体估值最高。

纽约在设施(WeWork)领域的估值较高。

旧金山在需求响应(Uber等)、互联网软件服务(Dropbox、DocuSign、Slack、Github等)、电子商务(Airbnb、Wish等)、金融技术(Stripe、Zenefits、Credit Karma等)、社交(Pinterest等)等领域具备较高的总体估值规模;

硅谷在大数据(Palantir、Cloudera)、医疗健康(Theranos等)、互联网软件服务(SurveyMonkey、Evernote、Medallia)等领域拥有较高的估值。

从以上不同城市独角兽企业的行业分布特征来看,与纽约、旧金山和硅谷相比,北京的独角兽企业集中在需要巨大消费市场支撑的领域,如电子商务、需求响应等,大多是依托于商业模式创新;纽约的特色体现在媒体和设施两方面,属于基于文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旧金山独角兽的行业领域方向更加多样化,既拥有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也有基于技术产品创新的企业;硅谷的企业更偏重于技术产品创新。所以识别潜在独角兽,也需要结合企业所处地环境的特征,综合判断其成长潜力。

结语

在当前全球创新创业和资本市场活跃的背景下,独角兽的出现也呈现加速态势,要识别一个潜在的独角兽企业,我们认为可以从指数增长、行业方向、区位特征、成长时间和创始团队五个方面进行基本判断,并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综合评估,可以大体上确定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实力。

中国和美国独角兽的特征显示,虽然中国城市在独角兽的数量上已经跟美国城市处于可比水平,但在独角兽的技术产品创新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的创业企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体来看,中国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创新创业生态在近年来的不断完善,是促成独角兽涌现的一大背景,在此背景下,增强对技术产品创新的引导与关注,可能将成为提升中国独角兽企业质量的一个方向。

袁晓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高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独角兽创始人估值
世界表情符号日
吃眼泪的小独角兽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王利芬优米网创始人
中外企业并购定价比较研究
关于互联网企业估值的新思考
认不出了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