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林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的各项防控防治措施不到位,林业生产无法保证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会影响经济效益。本文从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着手,阐述了病虫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总结了相关的治理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控防治措施加以改进,希望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控防治措施;治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40
本文主要介绍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在实际情况中应遵循的治理原则,从调整整个林业工程的树种体系和物种结构入手,从根源医治林业工程病虫害的问题,建立全面可调控可管理的病虫害防管理机制,从而提升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营林生产顺利进行。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自然因素
一方面,我国原始森林破坏严重,人工种植的森林占据绝大多数林业面积。生态的自身防护能力较差,年限较短,容易出现大面积的林业病虫害现象,对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1.2人为因素
除了自然因素以外,人为因素也是导致病虫害的一个关键原因。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林业生产者对农药的使用存在很多误区,一旦发生病虫灾害,首要的方法就是选择农药去杀虫。久而久之,不仅农药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并且病虫会因此增强对该农药的抵抗力,导致灾害更加严重,甚至会导致破坏林业自身的生态系统,使林业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1.3治理难度大
在林业病虫害治理过程中,病虫害本身的抵抗力很顽强且繁殖周期短,病虫的数量会随着时间而快速增加,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杀灭害虫,将会增加林业病虫害的扩散范围,后期再想去除病虫害的难度也会更大。
2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2.1病虫害数量大且繁殖周期短
我国的森林面积十分广阔,病虫害可能在任何一个森林区域内发生。因此林业管理部门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控制和监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地点,但是由于病虫害的数量庞大且一旦进行繁殖,繁殖周期短,在短期内可能造成巨大的威胁,传播速度十分迅速。
2.2病虫害扩散范围面积大
由于病虫害扩散的速度十分快,在我国林业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是病虫害的主要发生地,一旦进行传播,在短期内会影响到该范围内几千甚至上万公顷的林业资源,对自然的破坏能力极强。
2.3病虫害抵抗能力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也在逐步更新换代,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随着农药的增施在进一步加强。我国杀虫制药技术趋于成熟,能够有效提高林业病虫的防治,但是从长期来看,害虫经过三番五次的农药洗礼,普遍已经表现出抗药性特征,传统的农药已经无法彻底灭除这些病虫害,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断加强,其适应力和顽固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病虫害的这项特点将会带来一次比一次更加严重的灾害。
3对林业病虫害的有效治理措施
3.1健全林业病虫害的防控防治制度
在病虫害的防治防控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防控防治体系, 完善监测网络,能够及时对病虫害的蔓延和破坏做出系统性预警,提醒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做出正确的治理决策。在林业的核心地段和区域应加强严密监控,提高防控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促进病虫害防治防控措施有效实施,为实现林业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健康、和谐的自然环境。
3.2提高灭除病虫害的农药技术
林业系统是小型的生态系统,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是生态系统不稳定的表现,所以治理病虫害的原则应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角度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对外来可疑的病虫害进行监控,随时检查生物传播链条的健康性,建立起完善的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的完整生态系统,从而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来提高对病虫害防控防治的管理水平。
3.3遵循自然规律加以调节
林业病虫害防控防治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防治被害虫破坏和侵蚀,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充分遵循自然规律,调整林业工程的树种体系和物种结构,使其达到自然的最优化,在防控防治中,控制各项开始,尽量采用稳定的生态保护系统和措施,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同时控制林业病虫害防控防治的成本与消耗。
4结语
林业病虫害作为林业工程进程的主要障碍,加强防护机制是有效管理林业病虫害问题的主要途径,缩小林业中病虫害的范围,最大程度地提高林业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原则入手,让病虫害的防治防护措施落到实处,真正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建立全面的管理体系,结合原有的经验和教训,为林业病虫害防控防治工作的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姜淑芳. 浅议林业病虫害的各项防控防治措施[J]. 科学中国人,2016(12):25.
[2]阿吉古丽·吐合塔洪. 浅议林业病虫害的各项防控及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2015(11):71-72.
[3]崔高君. 浅议林业病虫害的各项防控及防治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2014(02):11.
[4] 黄卫民,宋效严.新时期安徽省林业生产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03,(03).
作者简介:潘大路,中专学历,镇赉县林业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病虫害防治与营林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