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机遇

2016-11-04 17:22赵春华
中国服饰 2016年9期
关键词:眼镜服装时尚

赵春华

去年,《碟中谍5》在中国上映获得了满满票房,许多场景让人脑洞大开。其中,尤以阿汤哥的智能潜水服最为令人叹为观止,更掀起了智能穿戴热潮。直到今天,可穿戴智能领域依然是品牌争相攻占的阵地。

阿汤哥的这件潜水服十分炫酷,不仅自带氧气充气和监测功能,还能与电脑同步,提示氧气充盈度,以确认穿戴者是否安全。这件潜水服不仅完美演绎了智能服装的神奇威力,也表明,可穿戴智能服装已经开始进入大众市场。

可穿戴技术发展至今,渐趋成熟,诸如智能眼镜、手表、首饰、鞋帽等,大大提升了人们的体验与应用。从Google眼镜到Nike智能鞋,从Apple Watch到纳米纤维智能服装都可窥见。科技创新颠覆了大众对时尚的定义,将这项技术无缝整合到人们的生活中。

可穿戴智能服装分为可穿戴电子服装设备和可穿戴纺织品。

其中,可穿戴电子服装设备又分为配饰的和固着于服装面料表面的设备两种。这类产品在配饰上或服装表面嵌入高科技电子设备,使其具有超出服饰之外的功能。目前市场上已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如智能眼镜、手表、手环和首饰等。

可穿戴纺织品则是能够改变纺织纤维的成分、性能等,使纤维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目前的产品有可以测量人体心率的纳米纤维智能服装、可随外界温度和人体温度改变的变色服装等。

这些可穿戴智能产品赋予服装电子化的特性——将以往只有金属或塑料制品才能携载的科技功能,通过时尚设计、柔和材料、人性化功能等融人到人们的生活,将科技与人文高度结合,实现科技的“软着陆”。

然而,不同于手机、电脑等传统媒介设备,可穿戴智能服装是将电子设备或传感器植入或嵌入衣着中,并通过智能眼镜、手表、衣服、鞋子等形成人体信号的体域网,对人的肢体和感官活动进行跟踪、捕捉、判断、扫描、收集、交互和反馈,它利用和扩展人体机能,具有极大的便携性,是对人自然属性的延伸。

相对于传统服装品牌的审美和使用习惯,可穿戴智能服装通过时尚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时尚营销创造诸多卖点。

不过,可穿戴智能服装绝非昙花一现的噱头,反而是无限延伸和可塑性的行业潜力股,它甚至代表了时尚行业的新发展方向。如今,可穿戴智能服装已经成为服装产业的新蓝海,它的推广与普及将带来广阔的时尚营销机遇与空间。其营销卖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硬件的软植入与时尚化设计。可穿戴智能服装与普通服装不同,它将电子设备与服装或配饰融为一体,将硬梆梆的电子设备微型化或柔化处理,因此产生极大的便捷性。如以Google眼镜为代表的携带式小型计算机,将计算机绝大部分功能集成到一个轻量级的框架上,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指、眨眼或者语音进行操作。只要说声“OK,Glass”,眼镜即可通过预置命令进行拍照、搜索、GPS定位、发短信、同声传译等。

除此之外,可穿戴智能服装通常很注重设计感,尽量弱化科技产品的冰冷形象。如智能手表Apple Watch,外形时尚、做工细致,虽然是科技产品,却不逊于手镯等装饰品带给人的时尚美感;Nike智能运动鞋则注重色彩搭配、形状和舒适度,其设计保持了品牌一贯的设计水准。

其次,卓越的视觉体验。可穿戴技术将电子设备直接植入配饰内部,使其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提升了视觉应用的便捷性与速度感。如Google眼镜,使用者可以随时发出指令,利用眼镜自带的摄像与放映功能进行拍摄、记录周围事物、观看视频节目或进行信息交互,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的分享在瞬间完成。此外,可穿戴设备的完善使虚拟技术带给人们更多的真实体验,如索尼VR虚拟现实设备,可将虚拟图像叠加到现实景象中。通过智能眼镜,人们可以产生天涯咫尺的体验,远方的景象、会议或亲人的“面对面”交谈,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过去人们只有通过电脑或影院才能感受到的虚拟与真实交错景象,如今通过眼镜可随心所欲地自由体验。

最后,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可穿戴智能服装通过超越服装的特殊功能体现对人的关怀。如Nike3月发布的HyperAdaptTrainer 1.0运动鞋,脚后跟部位集成了传感器。当用户穿上它时,脚后跟的传感器被激活,运动鞋开始自动调整松紧,侧面的按钮也可以调整松紧,以保证用户达到最佳舒适度。而阿迪达斯充电保温运动裤则在裤腿中置入电池,可以保持体温。与此同时,还有些智能服装能够将人体、环境与视觉信息相结合,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可穿戴智能服装作为人文与科技的结合体,前景极为广阔。其个性时尚、附加值高,既可以在普通大众之中流行,又可作为高档奢侈品小众化营销,智能服装既带给企业更多的商业机会,也赋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从2013年至今,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智能服装从2013年、2014年出货量几近为零的冰冻状态跃升到2Q16年预计的2600万件,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

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关于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预测报告,2016年智能手表占最大营收份额,营收将占全球可穿戴设备总营收的62%,健康手环占最大出货量份额。与此同时,国产的小米产品等通过超低价格开始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另外,市场受智能手表驱动,2022年可穿戴设备的整体批发销售收入将达到450亿美元。

眼下,中国国内IT企业如华为、百度、小米、360、联想等,纷纷涉足可穿戴智能服装并展开尝试,敏锐地把握到了行业趋势。还有许多科技型的创新团队也开始布局。但遗憾的是,传统服装品牌企业至今对这一新趋势仍没有强烈意识,有的还只停留在利用互联网打通营销渠道的层面,忽视了这个可能颠覆产业技术和格局的浪潮。

而值得欣喜的是,李宁等服装企业目前在智能鞋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其与小米合作,由李宁提供专业测试数据,小米手环团队负责将其转化成算法,将智能芯片位于鞋底进行运行。同时,智能跑鞋可以和小米手环共用同一款APP,对“跑姿和步态”进行分析。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和纺织企业投入到智能可穿戴潮流中,在服装设计、纺织品、面料纤维等领域实现发明创造,利用国际市场的空缺,创造先机,提升品牌溢价。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具有智能化、嵌入式、多功能等特征的可穿戴设备渐渐进人人们的生活,并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方式。

可穿戴智能服装具有极大的商业空间可以利用,对其合理地开发与应用,将为品牌创造新的商业机遇。

猜你喜欢
眼镜服装时尚
道具服装
从天而降的眼镜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神奇的眼镜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青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