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军+李雪
【摘 要】针对非电专业本科生基础课程《电工电子学》教与学中存在授课时间少、讲授内容多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动态反馈教学方法。首先对选课学生基础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教学效果实时检测手段评价教学效果,进而对教学进度进行动态调整,最后针对上海大学近三年《电工电子学》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动态反馈教学法;电工电子学
随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术通识课被增加,使得以往的非电专业本科生基础课程如《电工电子学》授课时间大幅度减小,而讲授内容多并且难度较高,另外自从2011年我校大类招生后分流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给《电工电子学》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困难,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水平是一个挑战性问题。为此,借鉴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实时反馈控制思想,提出一种快速动态反馈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我校《电工电子学》实践教学中,取得了初步实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1 选课学生基础分析
我校实行大类招生,在大学一年级学生按照由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第一学年绩点、个人综合表现三部分组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分流,综合成绩越高,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越大,然后本科生会根据专业志愿被分流到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等,每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不一样如钱伟长学院的学生成绩普遍绩点较高、基础较好等,并且来自不同省市的学生基础也不一样,如浙江省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好等,这就使得选《电工电子学》的本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巨大的难度。
2 教学效果实时检测
2.1 课堂测试
在《电工电子学》每章授课完成后,为了实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精选一些代表性的题目,利用上课时间进行课堂小测试,如三极管放大、截止和饱和区判断及每种情况下的特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等,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2.2 课堂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对关键知识点,采用提问方式,一方面使同学们聚焦重要知识,如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电子电路中的负反馈、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等,另一方面可实时了解同学们对重要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强调,使同学们尽可能地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
2.3 课后作业
在每堂课授课后,对关键知识点如放大电路中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中的微变等效电路计算、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综合、时序逻辑电路中的计数器设计等,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使同学们更深一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批改同学作业,根据同学们的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同学们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动态调整措施
3.1 教学进度动态调整
根据课堂测试、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实时检测教学效果,实时判断同学们掌握关键知识点情况,同时结合选课学生基础情况,在兼顾大多数同学情况下,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同时对成绩较好同学,安排自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水平,针对进度落后的同学,进一步安排课后辅导。
3.2 课后答疑
针对《电工电子学》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专门的答疑时间,同时晚上也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答疑辅导,可以解决成绩较好同学自学知识中的疑难问题,大部分同学的作业以及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尤其针对跟不上进度的同学,特别加强辅导,使同学们及时赶上进度,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提高。
4 实践结果分析
针对2013-2014、2014-2015以及2015-2016连续三年冬季学期同学,采用快速动态反馈教学法进行授课,最后采用闭卷考试进行学期考核。采用填空、选择和综合计算题进行测试,并且易题占30%、中难题占50%和难题20%,三年学生成绩如图1和表1所示,从图1中可以发现: 2013-2014年同学成绩大部分集中到60-69分和70-79分;2014-2015年同学成绩集中到70-79分和80-89分之间;然而,2015-2016年大于90分的同学从2013年的约3%提高到的约31%,80-90分之间的同学从2013年的约8%提高到约35%。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平均绩点从2013-2014年的1.59,到2014-2015年的2.50以及2015-2016年的3.20,这三年学生成绩逐年明显提高,这表明随着教学方法日益成熟,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本文所提教学方法效果越来越显著。
5 结论
本文考虑非电专业本科生基础课程《电工电子学》教与学中存在授课时间少、讲授内容多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一种快速动态反馈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首先对选课学生基础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课堂测试、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实时检测教学效果,进而对教学进度进行动态调整,最后针对上海大学近三年《电工电子学》的教学实践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钟玉海,王守恒,朱家存.高等教育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145-149.
[2]陈亮,周孟然.浅谈非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教学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5,22:45,294.
[3]宋杨.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创新实践[J].科技视界,2015,30:160.
[4]邬冬华,褚全忠,张金仓.宽口径、大理科通才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上海大学学报(高教科学管理版),2008(1).
[责任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