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见
摘 要 通过30多年的减贫实践,我国普遍性的极端贫困已然成为了历史,区域贫困也得到基本解决了。然而农村贫困地区的减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许多地区返贫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源于这些地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我发展问题,没有完全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仅仅依赖于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应当是与人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只有通过农村贫困地区人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样的减贫道路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基于此本文试图基于能力贫困视角探讨研究农村减贫工作。
关键词 减贫 农村 反贫 能力贫困
尽管国家在制定减贫策略的时候也强调了要注意开发贫困地区人口的能力,然而在减贫实践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仍然过分强调物资扶持对减贫的作用,比如“项目扶贫”“优惠贷款”等,但是这些措施都忽略了贫困地区的人这个自身这项因素,忽略了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减贫工作实踐中,缺乏对贫困人口的培养和引导,对贫困认识上的失误也必然导致减贫速度缓慢,减贫效果不稳定。因此重新审视和重视能力贫困,加强贫困人口能力建设,不仅是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农村贫困地区减贫工作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一、能力贫困概念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对于贫困人口的解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收入贫困这个概念,他提出尽管贫困与低收入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是造成贫困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收入低下,因此对于造成贫困原因的考察不仅停留在收入考察上,而应该关注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贫困。[1]由此可见基于能力贫困理论,应当改变以个人资源占有量或个人收入来衡量贫富这个传统标准,通过引入能力参数来考察人们的生活质量,即考察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功能的实际能力。因此在能力贫困视角下,要解决农村贫困地区问题,根本之道还是要提高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
二、能力贫困视角下农村减贫对策
(一)加大贫困人口教育投资
要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大贫困人口的教育投资,这是最具根本意义的救助与支持。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对九年制义务教育予以了普及,但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等仍然远远落后于城市水平,农村孩子是无法与城市孩子一样获得同等教育的。而且由于家庭贫困,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压根就没有顺利走完九年教育历程,中等教育的辍学率甚至更高。因此,政府必须切实加快农村各类教育的发展,并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完全实现作为最优目标,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拨款中的比例,至少需要达到60%。[2]此外,国家还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硬约束机制,对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加强引导和规范,落实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的同时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确保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能够拥有充足且稳定的教育经费。此外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促使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教育模式的协调发展,为农村贫困人口可行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贫困人口社会组织
在长久以来的减贫工作实践中,我国政府部门始终是以家长姿态来操办减贫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因此始终无法有效调动贫困人口的减贫积极性。[3]而在能力贫困视角下,政府应该相信贫困人口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实践实现脱贫。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以及减贫工作的参与度,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组织培养贫困人口成立自己的社会组织,相信这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减贫活动。一方面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自觉主动参与到减贫工作中来,而不是坐等政府的扶持与安排;一方面又可以使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支持,从而对持有的资源予以合理有效地使用,进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居民普遍存在健康生存能力低下的情况,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却是可行能力脱贫得以实现的基本标志,是农村贫困人口消除贫困的内在基础条件,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予以进一步的健全,向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比如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清洁用水、最低生活保障等等),又如增加公共卫生财政支出,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医疗救助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对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能力,防止陷入因贫失医、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之中,力保减贫成果不会被疾病所摧毁。
(四)形成农村减贫多元格局
农村减贫工作的开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应当学会借力社会力量来有效衔接救助式减贫与开发式减贫,通过结合社会政策、行业政策、区域政策等多项政策,通过利用社会资金、国债资金等多种社会资源,形成农村贫困地区多种举措、多种力量有机结合的减贫多元格局。具体做法如下:一是通过相关政策的放松,来鼓励民间融资投入到农村贫困地区减贫工作中来,比如引导外国农村、国际扶贫组织发展合作项目,引导慈善组织来农村贫困地区兴办教育、引导企业来农村贫困地区投资建厂等。二是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县乡企业,鼓励贫困农民自主创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成波,王磊.简论阿马蒂亚·森能力贫困理论及对完善中国低保制度的启示
[J].生产力研究,2010(05):203-205.
[2] 宋宪萍,张剑军.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反贫困对策构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69-73.
[3] 雒佩丽.河南省农村减贫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07):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