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
摘 要 本文从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三方面对我国儿童安全座椅行业现状作了介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見。
关键词 儿童安全座椅 政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技术环境
一、前言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85亿辆,其中汽车1.8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4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2.96亿人。汽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得儿童乘坐汽车的机率也大大增加。随着人们对儿童乘车安全的日益重视,儿童安全座椅市场迅速崛起,儿童安全座椅的接受度在我国迅速提高,短短3年间销量增长60倍,但其普及率仍然远低于国外。我们必须在国家立法、宣传教育、产品研发和检测技术等方面加以完善,为儿童乘车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二、政策环境
(一)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行为规范进行规定的最高法律,目前该法条款中没有针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的专项内容,儿童安全座椅因此还未完全“有法可依”。不过关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我国地方性立法已经走出了一步。目前,包括四川、合肥、上海、山东、深圳、杭州等多个省份或城市已经出台相关法规,为当地儿童出行安全保障提供了更加详细的规范。
(二)相关国家标准
在我国,与儿童约束系统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有:
1. GB 2788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2003年就开始进行我国儿童约束系统标准及试验方法的研究工作,并于2004年正式向国家标准委提出立项申请。2006年,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立项。2012年7月1日,《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儿童和车辆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2. GB 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该标准中要求,“乘用车(单排座的乘用车除外)应至少有一个座椅配置符合规定的ISOFIX儿童座椅固定装置,或至少有一个后排座椅能使用汽车安全带有效固定儿童座椅”,“专用校车和专门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非专用校车的每个学生座位(椅)及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均应安装两点式汽车安全带”。
新版标准已于2016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
3. GB 14166-2013《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该标准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安装了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M1和N1类车辆。
4. 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拉带固定点系统》。该标准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和儿童约束系统的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的位置、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使用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安装固定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M和N类车辆,也适用于具有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的M1和N1类车辆。
(三)产品监督审查管理及评价规程
1.市场准入管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认证,是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3C认证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是保护消费者消费权益的防火墙。
2014年1月,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公告》,要求自2015年9月1日起,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标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同年10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举办首批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产品认证颁证会,为有资质的企业颁发CCC认证证书。
2.行业监督 组织抽查 法定检验。2016年6月28日,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在北京召开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生产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实施《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安全要求:易用性、生产一致性与化学安全》团体标准,15家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企业自我声明执行。该标准在产品的易用性、生产的一致性和针对产品所含有毒有害物质指标三个方面要求更加严格,严于国家标准,将于2016年9月1日实施。
为了规范市场,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国家各级质监部门每年组织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抽查,依据国家及相关产品标准要求检测,并发布检测报告。
此外,自2015年2月1日起,根据质检总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调整和商品编号联动调整的公告》,将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纳入实施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范畴,即进出口的儿童座椅须经当地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方可通关。
3.我国主要的产品评价规程。第一,C-NCAP儿童约束系统 (CRS)评价规则。该评价规则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14年提出并实施的。评价项目分为使用方便性能评价和碰撞安全性能评价。主要测试项目包括使用方便性、儿童座椅不同固定形式和倾斜角度的多组模拟碰撞试验,如固定形式包括儿童全背带式约束带固定、碰撞栏固定、成人安全带固定,而倾斜角度则根据产品功能分为直立和倾斜等。第二,中国儿童安全座椅易用性评价规程。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联合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发布《中国儿童安全座椅易用性评价规程》。规程分为标识易用性评价、说明书易用性评价、儿童保护易用性评价和儿童安全座椅安装易用性评价4个部分,评价结果以5个星级的方式展现。5星级评价是最好的,星级越少,易用性也越弱。
三、社会文化环境
儿童安全座椅首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家相继出台相关的法规,强制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在我国,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是最近几年,汽车社会相对没那么成熟,家长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造成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低。可以这么说,我国是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大国,但也是消费小国。2012年我国儿童安全座椅国内外总销量约为1000万个,而国内销量仅占5%。根据汽车之家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儿童安全座椅年终调查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只有近一成。
(一)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现状调查
2015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对北京、青岛、大连、哈尔滨、南京、长沙、厦门、宁波等8座城市的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8座城市的儿童安全座椅平均使用率为33.26%,使用率最高的为北京,达到39.6%;最低的为长沙,仅有8.77%。一线城市使用率这么低,全国儿童座椅使用情况更为堪忧。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也针对北京地区1~6岁儿童家长进行了关于儿童安全座椅认知度和使用情况的调研。发出问卷320份,有效240份。结果显示,在调研人群中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仅占13.2%。影响使用的主要因素为儿童不喜欢乘坐,其次是安全座椅携带和出行安装不方便,然后是质量差及价格贵等原因。
(二)有关宣传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公益活动
为了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近些年,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机构、企业等都积极开展以“儿童安全乘车”为主题的公益和技术交流活动,如:
自2008年,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通过出版系列画册、召开咨询会、制作宣传片、组织培训等途径普及儿童安全座椅知识;
儿童安全乘车工作推进办公室每年举办“安全童行·儿童安全座椅巡回路演”活动,是集专业、广泛、持续于一身的公益宣传平台;
2013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也联合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整合旗下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西雅特、保时捷、宾利六大品牌,共同发起了中国第一个由汽车企业从集团层面进行运作、联合众多子品牌、合资企业及经销商共同参与的儿童道路安全项目“大众汽车集团儿童安全行动”,推动儿童安全座椅在中国的普及;
2014~2015年,上海機动车检测中心暨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连续主办了两届儿童乘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这是我国儿童乘车安全技术领域的国际性跨学科的高层技术交流,这也是我国全方面关注儿童乘车安全技术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论坛。对我国儿童乘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儿童乘车安全意识的提升、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技术环境
儿童安全出行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相关机构也纷纷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并应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产品开发。经历50余年的发展,国际上儿童安全座椅的设计与加工技术已非常成熟。随着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易用性、环保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全座椅还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人机工程学
儿童安全座椅是目前公认保障儿童乘员安全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因为儿童安全座椅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发育特征进行研发设计,并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对儿童的冲击力,减轻对他们的伤害。把人机工程学的原理运用到现代儿童安全座椅设计中,可以提高安全座椅使用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发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安全座椅来保护不同身高、体重和年龄的儿童乘员。
在我国,人机工程学起源较晚,兴起于20世80年代末,在1998年开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到了2001年人机工程学才形成独立的门类。多年来,基于成年人体的人机工程学研究发展较快,而针对儿童人体的人机工程学研究较为薄弱。此外,我国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也出台较晚,缺乏系统完善的设计理论,主要采用复制改造等方式进行产品设计,产品很难达到安全技术标准,在舒适性和易用性方面也有待提高
(二)损伤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是进行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及运动损伤研究的基础。近些年,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如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生物力学研究室、法国雪铁龙/雷诺公司碰撞实验室、瑞典沃尔沃安全中心等都纷纷加强运动损伤生物力学研究,希望能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儿童乘员的伤害。
在儿童乘员保护方面,瑞典始终走在前沿。以瑞典奥托立夫公司为例,除了传统的安装在车辆座椅的儿童安全座椅,奥托立夫通过对4岁以上后排儿童乘员保护的研究,以通过安全带和增高垫相结合开发了集成式儿童增高坐垫。增高坐垫可使儿童乘坐高度增加约10cm,从而使腰带正确地放置在儿童盆骨区域。缩短坐垫长度可以使儿童的膝部自由放置,不需要将骨盆向前移动。研究表明,正确使用增高坐垫可减少59%的伤害。
我国对于儿童损伤生物力学的研究仍需要不断深入,各方面技术能力比较欠缺,尚未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三)侧撞试验技术
如今,儿童正面碰撞保护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研究发现,仅从易受伤程度考虑,汽车侧面碰撞中受侧撞儿童受伤的概率远超正面碰撞,因此儿童侧撞损伤研究成为现在的新课题。
目前,开展侧撞试验的研究通常以台车试验方式进行。较早开展此项试验的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通过完整的试验流程,可以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侧撞保护性能进行评估;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在综合现有试验方法和评价流程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侧撞试验方法和流程。
我国暂时还没有关于儿童安全座椅侧撞台车试验的公开文献。
五、解决儿童安全座椅行业主要问题的建议
(一)加快出台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国家法规
在我国,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低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强制使用的法规。纵观世界其他国家,自1968年英国制定第一个关于儿童乘员保护的法规BS 3254开始,至2015年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强制使用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法律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标准。随着社会各界对儿童乘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儿童安全座椅入“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了儿童乘员的安全,各方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促进全国性儿童安全座椅强制使用立法的尽快实现。毕竟早一日立法,儿童乘员就早一日得到安全保障。
(二)培养安全乘车意识 从“要我坐”转变成“我要坐”
尽管近些年我国在推广和使用安全座椅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时至今日,家长在儿童乘车出行的安全意识等方面仍与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掌握的安全知识还很匮乏。
有家长认为儿童抱在怀里是安全的,坐不坐安全座椅没什么关系。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首先,发生碰撞时,出于人的本能,成人会松开手臂保护自己;其次,根据测试数据显示,车辆时速达到40km/h时急刹,几千克重的婴儿会猛增至百千克以上,成人根本无法抱住。可见怀抱儿童乘车最安全是个误区。
作为儿童安全乘车最直接的实施者,家长或监护人必须深入学习安全知识。相关部门有必要专门针对儿童安全乘车进行系统教育,多开展相关宣传、科普的公益活动。此外,家长应为儿童从小灌输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乘车时能主动坐在安全座椅上。大家要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在全社会形成儿童安全乘车的氛围。
(三)加强基础研究 提升检测技术能力
作为保障儿童乘员安全的关键配件,安全座椅的工艺设计和质量水平至关重要。必须加强人机工程学、儿童损伤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形成系统完善的设计理论,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儿童人体工程的产品,满足舒适性、安全性、易用性的需求。
随着如何更有效避免或降低侧撞事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日益受到关注,很多宣称带有防侧撞功能的产品涌入市场。但由于缺乏相应检测能力,无法对实际效果作出权威的验证和评估,这为很多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困扰。另一方面,我国的相关标准都是参照欧洲标准制定,随着ECE R129法规的出台,其中增加侧面碰撞保护性能评价要求也将势必将纳入我国新的儿童约束系统标准。因此,要加快开展和完善侧撞试验的步伐,提升检测技术能力,把技术含量更高、更安全的产品带给儿童。
六、结语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在发生碰撞时,儿童约束装置可以将婴儿的致命碰撞可能性降低约70%,将幼儿死亡率降低54%到80%。所以正確使用合格、合规的儿童安全座椅是保证儿童乘车安全最有效的方式。
经过多年来各界的努力,我们看到了我国在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方面取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减少、避免儿童乘员的伤害是所有人的愿景,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儿童安全座椅行业能更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为儿童乘车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6.
[2] 张金换,许述财,杨欣,马春生.汽车儿童乘员碰撞伤害与防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