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剑明
(南京市公安局,江苏南京,210004)
吴先斌:抗战徽章铸刻历史
胡剑明
(南京市公安局,江苏南京,210004)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内景
“一枚枚钢铸铜刻的抗战徽章,有如不死的战士,诉说着那段前仆后继,浴血抗敌的烽火岁月。”吴先斌在他精心收藏的近600枚抗战纪念徽章前,双手合十。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中国人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为了纪念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从当时的民国政府到抗日根据地、不同行业以及单位和个人,都曾制作了品种众多、异彩纷呈的抗战胜利纪念徽章,形成了世界纪念章文化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品种,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这些凝聚着血与火的徽章,如今陈列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内,彰显着它们见证历史的文物价值,以一种物态揭示了在日本侵华期间,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反抗与斗争。
馆长吴先斌说,从收藏第一枚抗战徽章开始,他和许多做个人博物馆的人一样,最初只是想完成内心情怀的实现。但随着“抗战”类藏品的日渐丰富,他对博物馆建设、对抗日战争和历史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仅仅是专家学者来研究这段历史的话,提供给社会的只是一个‘思考的历史’,而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来参与的话,给社会留下的将是‘历史的思考’,恰恰这种‘历史的思考’,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吴先斌希望,通过建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给“历史的思考”提供一个民间切入点。
为此,从2006年开始,吴先斌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自办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目前,该馆抗战遗物藏品5100多件,仅抗战徽章就有600多种。为搜集这些民间抗战记忆,9年间,吴先斌跑遍全国各地,先后走访500多名抗战老兵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企业家出身的吴先斌最早只是和其他企业家一样,对瓷器、玉器等古玩收藏感兴趣,但在收藏过程中,他逐渐接触到一些抗战时期的史料,于是就去请教专家学者,特别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国内研究起步晚,成果相对就少,而且参与研究者层次比较单一,都是专业历史学者,缺乏社会参与。”在张教授的介绍和引导下,吴先斌慢慢对抗战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认识到国内抗战史研究的不足之处。于是,他放弃了其他类别的收藏爱好,专心收集抗战史料、文物,以用于陈列的需要。
2006年,吴先斌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获批准在南京“问世”。这里没有标语口号,只有文物在讲述历史。“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田汉的名言警句镌刻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入口处,震撼着每位参观者的心灵。博物馆入口处两侧墙上写满了参观者的签名和留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成为留言的主旋律。展厅迎门镌刻的巨幅《义勇军进行曲》词谱,激荡人心,催人奋进;侧面悬挂着的72张神情各异的1937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均为吴先斌亲自采访时所摄,真实记录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吴先斌说,馆里现有5100多件珍贵文物,4万余册抗战类书籍,其中关于抗战历史的孤本善本就有2000多件。陈列有日军大屠杀期间的各式军刀,江南水泥厂难民区中方管理人员贾瑞林使用过的望远镜,江南水泥厂会计科副主任徐莘农等记载难民区真实情况的书信,两名日本军人安稳地坐在凳子上开枪的照片……
这些抗战史料、徽章,都是近20年来,吴先斌从全国各地的民间收藏家手中购买的。一件件文物“淘”来不易。当我请他介绍几个购买之中的辛劳故亊时,他笑着说:“还是不去计较个人的辛苦为好,讨价还价的故事太多了,而且我与这些藏品转让者之间后来成了朋友,说多了似乎对朋友也不够尊重,还是看史料、徽章本身的历史故事为好。”总之,为了购买这些徽章,吴先斌往往要“无数次地打电话联系,甚至要坐上十多个小时火车去找收藏家,实地察看实物,大多价格不菲,必须与收藏家讨价还价,常常是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收获无法用辛苦与金钱来衡量。”吴先斌觉得“很值!”
吴先斌说,一枚章就是一段历史。他专门向我介绍了一枚国民政府军政部颁发的“八一三”淞沪抗日忠勇杀敌负伤流血纪念章。他说,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 年8月13日,是“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为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长期抗战,同时也为引起国际社会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中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七七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即使国力远高于中国,日本也动员全国,马上投入全面战争。
8月9日,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士兵斋藤要藏驱车闯入虹桥军用机场挑衅,被中国士兵击毙。驻沪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走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被中国拒绝。日本即动员驻上海4000人的海军陆战队及舰艇登陆人员和“日侨义勇团”共万余人紧急备战。8月11日,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第87师、第88师到上海杨树浦及虹口以北布防,中国空军主力也开始由华北向上海方向集结。
8月13日晨9时15分,日舰重炮向闸北轰击。日海军陆战队一部,由天通庵及横浜路方面,越过淞沪路冲入宝山路,向中国驻西宝兴路附近保安队射击。中国军队为自卫计,予以抗击。淞沪会战由此开始。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持续三个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13日到9月11日,中国军队防卫上海,阻止日军登陆;第二阶段从9月12日到11月4日,两军卷入血腥巷战,争夺对城市的控制;第三阶段,从11月5日到12日,中国军队遭到日军的侧翼攻击,向后撤退。上海于11月12日陷落。
该馆有上海工部局颁1937年紧急时期奖章。“紧急时期”,即指淞沪会战期间,章背面有英文“1937年8月12日至11月12日”字样。会战时,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这次会战以中国失败并付出惨重代价而告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余人,伤亡近5万人;中国军队参战6个集团军约70个师共70余万人,伤亡30万人。但中国官兵以劣势装备同优势装备的日军顽强拼搏,坚守上海三个月之久,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同时,为民族工业内迁,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赢得了时间,并向国际社会昭示了中国坚决抗日的态度。会战也暴露出国民政府的战略失误。在滨海的不利地形下与优势敌人拼消耗、拖时间,违背了持久战战略方针,并给随后的南京保卫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馆藏有一枚同盟胜利章,又称“V”字纪念章,在抗战胜利专题徽章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徽章正中有红色“V”字,绘有中、苏、美、英四国国旗和地球,上、下部铸有“同盟胜利”铭文和“34.9.2”(此为民国纪年,即1945年9月2日)制作时间。四国胜利纪念章已见有多种,如长方形纪念章,章后设计黄色“V”字,表面绘四国国旗。
民族革命抗战胜利纪念章,设计风格相同,中间有“V”字,镌“民族革命抗战胜利纪念”文字;救国安民纪念章,中间设计有“V”字图,刻“救国安民”双钩文字,下半环边缘铸“河北省慰劳将士会敬赠”铭文;还我河山纪念章,正中为“V”字图,背景为中国地图,刻“还我河山”“胜利纪念”和“1945.9.3”等铭文……
牺盟会徽章,记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这些徽章,代表着中国抗日战争那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徽章中有许多是对抗日英雄的嘉奖,是荣誉的展示。徽章中既有对正面战场的记录,也有对游击战的记录,还有各地民间团体颁发的,各自讲述了徽章背后的故事,让人们铭记那段悲壮的历史,缅怀为民族生存抛洒热血的先烈。这些徽章凝聚了理想、信念和荣誉。
藏品中的徽章和书籍,都是吴先斌四处奔波收集而来。这些年,吴先斌先后去过长沙、重庆、广州等城市,甚至国外,投入大量资金搜集日军侵华史料。有一次,他听说句容一位收藏家手里有一枚抗战徽章,便马上开车去买。身上的现金全给了收藏家,开车回来的路上,他才发现已经没钱交高速公路过路费,只好从汤山绕小路,花很长时间才回到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十分了解吴先斌的辛苦。“其实吴先斌的经济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张教授说,“为让资金更多地用于收集史料,吴先斌十分节约,他省下火车卧铺费,千里迢迢坐硬座,甚至站着,去外地‘淘宝’。这个民间博物馆也不追求豪华,它体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历史价值。”
吴先斌的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供市民免费参观。从2006年开馆至今,吴先斌一共投入3000多万资金。博物馆一年的运营费用要200万元。起初这些全部来自吴先斌自己企业的盈利。现在,工厂转行,博物馆员工增至10名,加上水电等成本,博物馆一年开支耗费他年收入近四成。而文物收集的费用更是日日见涨。“去年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光文物征集就花费180多万元,超过了政府档案馆年征集的费用。”
尽管如此,吴先斌还是在到处“淘宝”。对此,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他作为一个企业家不好好挣钱,去办什么博物馆,有点不务正业;也有人怀疑他,办博物馆是不是为了更长远的经济利益。吴先斌说:“很多企业家有了一定经济条件后,都想为社会做点什么,我就想用这种方式来回报社会。”他认为,一切花费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在南京像我这样的小企业家成千上万,多我一个少我一个无所谓,但不能少了一个在民间捍卫历史的人。”
民间博物馆发展不易。吴先斌说,他办抗战博物馆,是觉得南京这个城市需要。
除了展出抗战文物,现在许多活动也选择在他的博物馆举行。2014年8月13日,在博物馆举办了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学术研讨会。办了博物馆之后,吴先斌也常去高校参加抗战史研讨会。随着博物馆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的机关、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与学校组织人员前来参观,还时常邀请吴先斌去学校演讲,向学生宣讲抗战历史,传递爱国情怀。
作为南京市政协委员,吴先斌在2015年“两会”期间,分别提交了两件关于纪念抗战的提案。一件是《关于为南京大屠杀期间设立国际安全区的外国友人塑像的提案》。他说,在1937年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来自德国、丹麦、美国、奥地利等国的20多位国际友人冒着生命危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军残暴罪行。他建议,在当年南京国际安全区范围内的主要街道设置约翰·拉贝、辛德贝格等这些拯救我们同胞于水火的外国友人的塑像。还有一件提案是《关于在南京光华门修建南京城保卫战纪念碑的再建议》。吴先斌认为,78年前的南京保卫战,近15万中国守军浴血奋战,先后有十几位将军(含追授衔者)及近十万士兵(含沦陷后遭日军屠杀者)为南京城的尊严付出年轻生命。为此他呼吁,在南京光华门修建南京城保卫战大型纪念碑。目前,两件提案都在办理之中,部分建议被采纳到南京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中落实。
每枚徽章的历史价值都是很大的,是历史的佐证和细节的补充。近年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被江苏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7月10日,被民建中央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12月11日,中央电视台国家公祭专题节目,对吴先斌和他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作了大篇幅专题报道。
博物馆从建成至今,有超过20万人次的民众自发前来参观。现在,民间抗战博物馆有了微博、微信平台、网站,及时发布博物馆的活动信息及工作动态;组建起工作团队,可以系统策划和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馆里聘请的7人工作团,成立了口述历史调查组,正在收集抗战老兵的故事,将来和公众分享。
由最初收藏到第一枚抗战徽章,到后来一个人建成民间抗战博物馆,吴先斌一路走来,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偶然,也有必然。他始终初心不改,就如同这一枚枚钢铸铜刻的徽章,在延续记录着一段任何人、任何势力也无法更改的历史。
(本文为采访吴先斌并参考其提供的资料而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