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
本刊记者初识Ayla Networks艾拉物联(以下简称“Ayla”)联合创始人、中国区总经理张南雄,是在2015年年底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办的“中国电子家电出口高峰论坛”上。那时,张南雄展示了Ayla在家电智能化方面能提供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受到很大关注。半年多时间过去,Ayla这颗植入中国市场仅仅两年时间的小树苗,已现茁壮之势。
2016年6月29日,本刊记者在北京见证了Ayla完成3900万美元C轮融资的时刻。此轮融资将加速Ayla在全球的布局,也反映了市场对物联网平台的偏爱。“Ayla不只提供数据和安全,我们还为制造商提供全球化的服务,从美国、中国到欧洲、日本,Ayla已经走向全球化的市场。”张南雄对Ayla的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厨房里升起的物联网“新星”
在物联网行业和制造业领域,Ayla已经打响了知名度,而实际上,Ayla仅仅成立6年,发展速度令人惊讶。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克拉拉,2014年进驻中国深圳,快步走的Ayla意在全球制造业。
提到Ayla的创立,作为联合创始人的张南雄也感到奇妙。“这是从厨房开始的创业故事。”他风趣地说。
原来,张南雄与Ayla全球总裁、联合创始人大卫 · 弗里德曼(David Friedman)是好朋友。一次,在大卫 · 弗里德曼家的厨房里,两人闲谈间萌发了创立一家物联网公司的想法。很快,这一想法便在两人的努力下成为现实。“Ayla”正是由两人各自孩子名字的第二个字母组合而成。
之后,两人意识到:必须要一位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大咖”来加强“战队”,于是找到了以前的合作伙伴艾德里安 · 卡塞雷斯(Adrian Caceres)和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汤姆 · 李(Tom Lee)。前者是通信架构师,曾供职于戴尔、Zing媒体播放器、Atheros创锐讯无线芯片组和诺基亚,也是Kindle无线软件团队的技术负责人。后者是物联网技术导师,拥有57项美国专利,被张南雄称为Ayla的精神领袖。
有了他们的加入,再加上张南雄和大卫 · 弗里德曼的连续创业经验及深厚的技术创新能力,Ayla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我们4位联合创始人加起来,在硅谷有超过100年的经验。”张南雄笑称,“如果将现在员工的经历都加起来,我们在美国有超过1000年的经验。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物联网方面有Ayla这样的经验。”
在以技术著称的物联网行业,Ayla这样的团队背景无疑是巨大的竞争优势。但在张南雄看来,Ayla与别的企业不一样地方是:“我们摔过的坑,比其他竞争者走过的路还多”。
从4年技术潜伏到获得第一个客户
“脚踏实地”是记者对张南雄的印象。他本人也不止一次地说,物联网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未来是光明的。用跳跃式的方法走物联网之路是不可取的,必须要积累经验。“尽量少走坑,但不可能不走坑而直接飞跃。”他恳切地说,“有时候,技术并不能取代整个传统产业。”
虽然成立于2010年,但2014年Ayla才有了第一个客户。说到其中的缘由,大卫 · 弗里德曼表示:“我们最初的理念就是‘地基打得越深,楼房才能建得越高。因此,前4年我们一直在打地基,持续不断地建立生态系统。”事实证明,Ayla的这种理念是成功的。2014年获得第一个客户之后,Ayla的客户迅速扩张至全球。
其实,Ayla成立之初也经历了一段痛苦时期。“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物联网。”张南雄感慨道,“我们在美国硅谷四处寻找投资者,但很少有人能听得懂物联网。”
现在,Ayla完成了C轮融资,以后的融资之路可能会更加顺畅。但张南雄仍然感激A轮融资、B轮融资的投资者,因为那时候他们能看到的只是Ayla的团队实力而已。事实证明,这些投资者是勇敢而聪明的,因为Ayla用丰厚的市场回报给了他们惊喜。2015年,Ayla业绩实现6倍的增长。
如今,国内不少创业者信奉“更大的承诺,更少的回报”。而作为已经不止一次成功创业的“过来人”,张南雄和大卫 · 弗里德曼有不同的见解:要做一个好的创业者,一定要“更少的承诺,更大的回报”。
在物联网时代,不同市场有不同的标准要求,比如中国客户希望将物联网接入微信,而美国有苹果标准、谷歌标准等。基于长时间的打基础,Ayla物联网平台非常灵活,能迅速适应不同市场的标准要求。
志在服务全球大型制造商
“Ayla的目标就是要服务全球最大的制造厂商。”张南雄直言不讳地说。
张南雄这样说是有底气的,过去几年打下的技术江山和构建的物联网平台有足够的实力服务全球大型制造商。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他也表示,服务对象选择大型制造商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一些小型制造厂商对物联网的接受程度还不高。Ayla的这个目标短期内不会改变。
短短几年时间,在家电、住宅和商业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热水器、软水机、家庭消防与安全产品等众多市场,Ayla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排名第1位的制造商物联网平台提供商。
特别是在过去1年里,Ayla突飞猛进,与多个领域的制造商客户达成或扩展了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长虹、汀普莱斯、富士通将军、Hampton Brinks、HunterFan、Kidde、LockState、Ozner、TCL、海信及UTEC等全球100多个大型制造商。
全球有很多“百年老店”“百年制造商”,它们在传统产业拥有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在通往智能化的道路上缺少技术支撑。而物联网平台正是能打通传统与智能的桥梁。毋庸置疑,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物联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正如大卫 · 弗里德曼描述的那样:“物联网市场就像一艘火箭船,在最近几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飞速发展。1年前,制造商只是单纯地希望打造联网产品。现在,这些制造商发现可以利用物联网产品生成的数据实现业务转型。”
下一步,Ayla计划向智能楼宇开发和医疗领域拓展业务。
携手“中国制造”智能化
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物联网市场,Ayla相当重视中国区业务的发展。自2014年Ayla在中国硅谷“深圳”成立分公司后,短短1年多的时间,已与 TCL、长虹和海信等国内知名家电制造企业合作,为其提供国际化的物联网云平台业务支持。同时,还有更多有国际智能化需求的知名制造品牌主动寻求与Ayla进行业务洽谈。
在中国,Ayla是获得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许可证的唯一一家国际物联网平台。Ayla平台与微信进行了整合,支持微信登录,让用户通过一款应用程序便能控制多款智能家庭、智能健康及其他物联网生活方式产品。
“在C轮融资之前,Ayla花很多时间帮助制造厂商做智能转型,比如TCL、海信和长虹等中国大企业。”大卫 · 弗里德曼介绍说。C轮融资后,Ayla将继续专注于服务各行业排名前20位的制造企业、在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方面继续聚焦企业级,同时从加速垂直领域布局、完善生态体系建设等几方面入手,推动物联网在中国传统制造领域的落地,为“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增添新的竞争力。
张南雄表示,在全球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下,“中国制造”往日的成本优势日渐消失,中国企业正在全球市场寻求重新定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由物联网带动制造升级,进而促使产品和服务模式及商业模式的转型,成为多数品牌制造厂商正在关注的重点。
“Ayla就像一艘远洋的油轮,为中国硬件制造厂商驶向全球物联市场的航程中,提供宝贵的‘船票,让中国硬件制造商可以乘船驶向更远、更广阔的未来。”张南雄发自肺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