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祺钢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7-0021-01
摘 要: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行业标准可以推动公平化竞争,打破贸易壁垒。尤其是在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行业标准的制订有利于扩大沟通和交流,起到了贸易通行证的作用。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之下,掌握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发展的方向,提高其发展速度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认证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7.021
认证认可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一系列行业、国家标准等应用在认证认可方面的标准。认证认可标准体系是开展认证认工作的关键依据。而作为认证认可标准体系的关键部分之一,认证认可标准可以有效推动认可认可标准体系的发展,对认证认可市场进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认证认可行业的长远发展。
1 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体系概论
认证认可标准体系要结合改革的具体计划调整国家新型标准体系。认证认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团体标准(其中,又包括认可规范、认证技术规范两种)、企业内部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诸多的领域及行业都会应用认证认可标准。认证认可制度与有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连接紧密度较低,而相关的认证认可国家标准一般都与国际认证标准相关,难以与国内行业业务的需求相符合。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认证标准具有自身行业的鲜明特征及合格评定的特征,同时,也是国家标准的具体化延伸和扩展。
2 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发展
作为认证认可标准系统的主要支撑力,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具有明确的结构、完整的领域构成、完善的系统、合理的布局和协调的特点。但目前,我国的认证认可标准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未来我国认可认证行业标准的主要发展方向。
2.1 提升标准的系统性和布局的合理性
应关注认证认可标准在标准分布数量的协调性和整体结构规划上的问题,进一步解决标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当前标准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新兴领域标准数量普遍偏少、认证子体系标准数量过多、传统业务标准数量过多和检验检测子系统数量过少等。
2.2 提高市场活力,充分掌握改革方向
协调认证标准与团体标准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共同发展。我国要积极引导、规范团体标准制订机构的行为,编制良好的团体标准行为规范,引导相关机构结合市场需要制订合理的团体标准,并适当地控制其发展,有效评估团体标准实施的效果,加强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充分应用退出制度,提高团体标准在认证认可行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产品标准通常都是制造业团体标准的主要形式,但认证认可的依据不仅要具有产品指标,还要具有分级指标、评价方式等内容。如果团体标准仅包括产品指标,则认证标准则可以有效地对团体标准进行补充。选择合理的试验方式可提升行业产品的制造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3 解决领域缺失标准存在的问题
以往由于认证认可标准的管理单位通常都是其他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导致标准与实际需求相矛盾,难以与实际需求相符合。除此之外,由于标准与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导致通用标准与专用标准、上游标准与下游标准之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又因国家标准制订的时间较长,尤其是在新兴的认证认可行业,缺乏完善的认证认可依据标准,难以与认证认可实际需求相符合,造成认证认可制度发展缓慢甚至停止,最终对我国认证认可标准的制订造成了影响。比如,在轨道交通行业、知识产权管理、资产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因缺乏依据类的认证标准,导致难以及时、有效地推出认证认可制度,对这些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影响。
2.4 提升认可认可标准的国际化质量
目前,国际上的认证认可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相应的变化:①在智能化领域、低碳领域、信息安全领域和新能源领域等的认证认可标准的研讨逐渐兴起;②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认证认可标准对其他国家设置了技术上的交易壁垒;③很多国家都认为认证认可标准能推动政府监管;④不断深化的国际双边合作。因此,我国也应紧随国际步伐,加强与他国的合作,建立中国认证标准的特色和品牌。
2.5 全面研究认证认可标准的基础内容
积极研究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化发展的应用性和基础性的理论及技术,积极探索我国当前认证认可标准的发展模式。各个认证认可单位都要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加强认证认可标准的实践和创新,构建相关的示范工程;积极引导并鼓励认证认可机构研究认证认可依据类标准的应用和实践。
2.6 以产业链为基础的认证标准
比如,欧洲生态纺织品认证联盟经由认证上游供应商的产品和体系,对终端产品的认证程序进行了简化。北美的一些购物超市所制定的认证门槛约束、限制、规范了整体产业链。此外,一些新兴的领域和行业均提出了全产业链的认证业务。在当前的国内经济环境下,出现了很多的新型生活方式和工业生产方式,比如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等内容。因此,我国要加强对以往认证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包括融合体系的认证、产品认证、融合体系标准和产品标准的认证,丰富认证模式,并由市场随机的检查代替以往传统的常规工厂检查。
3 结束语
通过建立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可以全面、系统地梳理认证认可标准体系,并对其系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因此,应对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标准进行识别和分析,有效完善我国的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主要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宗和.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首批11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发布[J].上海质量,2014(07).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