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网红白岩松

2016-11-04 07:50肥罗大电影
火花 2016年9期
关键词:霍顿混蛋白岩松

肥罗大电影

奥运网红白岩松

肥罗大电影

白岩松又红了。这一次,是奥运网红的“红”。这位全民期待的原创段子手的最新金句是:拿自己的金牌,让别人无金牌可拿。

可是争议也如影随身。从央视名嘴到国家级段子手,对白岩松来说,原来只隔着一个里约奥运会。从段子手到某些媒体笔下“以骂制骂”的网喷,则只隔着一个霍顿。

当白岩松爆发出“怒斥霍顿”的洪荒之力,有媒体质疑他,作为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央视著名主持人,用“混蛋”反击“骗子”,以骂制骂,显得不那么得体。可是大多数网民对此就两个字:解气!

为什么奥运开幕式解说“路过”菲律宾队?白岩松的回答是:奥运四个小时直播二百多个国家与地区,几十个没说,“正常”。网民也觉得这很“正常”——这是一个国家的心领神会。

作为国家级声音,白岩松的语言艺术,群众一直是知道的,可是一个段子手白岩松和带感的白岩松,吃瓜群众并不熟悉。

里约奥运为白岩松带来了无数的点赞,当然,和任何时候一样,总有质疑紧跟上来。但无论如何,这个看上去已经熟到不可能再有什么新意的中国面孔,还是在里约奥运一夜坐上了人气火箭,带给了群众巨大的新意,以及争议。

在奥运巅峰时刻,如何体面地使用语言、驾驭语言,尤其是在我们的运动员面对突发人身攻击时怎么开口?这依然是挑战。当争议裹挟着公共舆论前进,什么是合理的回应、反击与表达,什么是护短、极端和情绪化,这取决于我们怎样理解率性回击与理性愤怒。

作为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该不该回击霍顿?必须和这个问题放在一起思考的是:白岩松怒斥霍顿为什么被网民力挺?如果将这一集体情绪仅仅归结于对以骂制骂的追捧,则过于简单。

如果从对一个国家级段子手重新发现的角度进入,我们则可以更清晰地解答这个问题:奥运网红白岩松为什么这么红?

国家级段子手白岩松的“番茄炒蛋”与“霍顿混蛋”

央视名嘴其实一直是一个被误解的概念,很多老百姓都知道白岩松能说,但在大众眼中,那是一种眉头紧锁一开口就沉重深邃的腔调。

但从里约奥运开幕起,这位一直以来表情严肃一丝不苟的央视名嘴,却亲身演示了两件事:第一,怎么用段子说奥运会开幕式;第二,对于外国“混蛋”,国家级段子手该是什么腔调?

其实,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段子手白岩松已经登场,比如回顾伦敦奥运会赛况时,白岩松说:“从刚才的插播来看,中国像只得了8块金牌,而英国像得了88块金牌。”现在看来,那成为了段子手白岩松的一次奥运练兵。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4个钟头,终于充分体现出一个段子手的自我修养:更快更高更强。

在一次厕所都没上的情况下,白岩松一口气讲出了几十个高质量的段子,比如“有钱没钱,跳舞过年”。然最经典的段子是,“中国队的西红柿炒蛋看上去还行,毕竟中国人大多数学会的第一个菜就是西红柿炒蛋,算是中国人的国民菜,低调又平民”。

开幕式后不到一个小时,微博上#白岩松解说奥运会#的话题,就超过了400万次的阅读量。同时,“段子手白岩松”这个词汇,上了微博热搜。当网民纷纷表示,如果错过了奥运会开幕式,看白岩松的解说就够了,这几乎是对一场奥运解说的最高褒奖。可是就在吃瓜群众以为这就是结束的时候,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霍顿成功导演了一场澳洲人民都看不下去的奥运闹剧之后,白岩松在那篇《混蛋的金牌选手》中痛斥霍顿:“孙杨获得银牌,而且是自己近三年最好成绩,可以满意,因此算不上什么大新闻,甚至我们可以祝福获金牌的选手。但不幸的是,我们遇到一个混蛋。而混蛋就是混蛋,不会因为他获得奥运金牌就不是了。”

左手是段子手,右手是神辩手。这样的白岩松,完全是用一种桑巴的方式,把一场举国愤怒,变成了一场精彩的防守反击。而他本人,则无心插柳的,红了。

所以,菲律宾队出场时,时间去哪儿了?

记者连线身在里约的白岩松,关于菲律宾队出场时去哪儿了、为何斥责霍顿、会不会去解说春晚等话题,白岩松进行了回答。与奥运解说一样,回答依然充满了白岩松式的金句,还有段子。

关于“怒斥霍顿”再度引起关注,白岩松的回应是:“别人说你‘骗子’,你该回称人家‘先生’吗?”

有网友建议白岩松去解说国足比赛或者春晚。白岩松对此回复:“他们都自成段子,不需段子手。”

至于那个奥运开幕式神秘的空场,“有观众疑惑,菲律宾队入场时,您是喝水还是上厕所去了?”白岩松的回答是:没喝水,四个小时直播更没上过一次厕所,二百多个国家与地区,我有几十个都没说,正常。

这场解答解开了网民的困惑吗?有些问题当然是解开了,可是有些回答,却成了最好的余味。

当整个国家对待奥运的态度放松起来,白岩松的奥运腔调也不再是正襟危坐,对此,人民什么意见?怒赞!

网红白岩松的说话之道:“有温度”与“正常”的沉默

站在白岩松的位置上,一开口就可能是争议。他可以选择不说,可是他说了。有媒体说,这是以骂制骂。可是白岩松要怎么说,才不是以骂制骂?

说话还不容易?张开嘴谁都能说。可是能在奥运这样举国关注的时刻,在那么多人注视下,不仅当说就说,还说得一个字都不浪费,恰如其分地表达愤怒,这样的表达,当然是国家级的表达。在我看来,白岩松的火里包着的,就是见识与胸襟,而不是护短。

当被问及国外媒体如何看待整个事件的时候,白岩松回答道,“我们一兴奋,就总有人要谈谈兴奋剂的事。包括四年前的叶诗文夺冠破世界纪录,最先到来的不全都是脏水吗?其实这种心态也好理解,因为人家认为游泳是自家的一块自留地,亚洲人夺冠了就是有问题的,这反映了他们的不适应。就像跳水一样,我们夺得越来越多的金牌他们就适应了。”

当被部分网民指责过激时,白岩松说:“别人说你‘骗子’,你该回称人家‘先生’吗?你说的风度是没有温度的同义词吗?

如果一句金句给一块奖牌的话,白岩松在这届奥运,应该已经称霸了奖牌榜。更重要的是,面对恶意的冒犯,凭什么不能有温度地怒斥?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霍顿这番话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蓄意为之。澳大利亚队这种伎俩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澳大利亚游泳协会现任主席约翰·伯特兰。在1983年美洲杯帆船赛中,时任澳大利亚队长的他就故意在语言上侮辱对手,并最终打破了美国队的不败纪录。霍顿说:“我是事先就想好的,借鉴了伯特兰战胜美国队的战术。”

除了厚颜无耻,的确很难想到什么别的词来形容这种战术,而比运用这种战术更糟糕的是,在霍顿看来,这似乎是一次值得炫耀的战术成功。

白岩松的过人之处在于,在很多中国人都想开口骂娘的时候,他在不骂娘的情况下,让国人觉得,这段话比骂娘还爽,因为他说的,解气,并且,有道理。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几年的中国网络舆论场,戾气太盛,手撕和开骂成为一件颇为流行的事情,风度这种东西,在网络上并不吃香。可是白岩松却向我们诠释了,如何在尽量保持风度的情况下,有温度地回应混蛋来找茬。

那么,如何理解白岩松在菲律宾队入场时“正常”的沉默?中国汉语博大精深之处在于,在很多时候,不说,就是一种说。不表达态度,就是最好的态度。

白岩松,显然深谙中国汉语的玄妙。整场奥运解说,的确没有一个段子,比得上对菲律宾队的沉默。

为什么力挺白岩松:说与不说,都不丢范儿,才是大国范儿

里约奥运还没过半,吃瓜群众惊讶地发现:原来你是这样的白岩松。接着又恍然大悟,段子手白岩松其实出道已久,所谓央视名嘴,说话也不是一直这么四平八稳,他一直在这里,不增不减,是我们误会了而已,于是又用力荐白岩松加盟春晚表明了人民群众的态度:可以,这很白岩松。

比起一直在段子界发挥稳定的白岩松,以及不难想象到的舆论争议,这个中国故事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为什么人民群众这么喜欢白岩松对霍顿的怒斥?这种在某些意见领袖“冷静”目光下的集体情绪激动,怎么会在一个特殊的国家时刻,表现出巨大的合理性?

如果说,“段子手白岩松”成为微博的热门标签,是因为老白给观众带来了乐趣,那么对将霍顿的发言与白岩松的回击连在一起,这就如同一场结构完整的辩论,事件引发的巨大反响与余波表明:这个辩手,很行!

通过这届奥运会,我们已经再次证明了某种舆论场逐渐形成的共识:端着说话越来越不好使了,这是个说人话的时代。可是作为国家级声音,幽默和愤怒的尺度如何拿捏,这才是里约奥运上的白岩松,带出的最有价值的思考。

在体育赛事中,到底如何含蓄地表达国家态度,又该怎样有效地传递国民态度?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拿捏不当,很容易让争论变成一场毫无技术含量的网喷,可是有节制的愤怒,和以骂制骂,从来不是一回事。

从这个意义上说,唯有白岩松的这个奥运网红的红,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中国红。无论过去喜不喜欢他,在这个特殊的奥运时刻,网民很难不喜欢那个言之有据字字铿锵的白岩松,就像很难不在心里为奥运开幕式上无比欢乐又善于跳过的白岩松点赞。

奥运网红,是网民颁给白岩松的一块“金牌”。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白岩松的奥运解说整体风格,那就是:痛,并快乐着。

当一个国家懂得放松下来享受比赛,但依然对“混蛋”保持着礼貌的回应与反击,才会有这样的奥运网红白岩松。

为什么怒斥霍顿、不解说菲律宾出场的奥运网红白岩松能被网民力挺?因为无论是怒斥还是pass,那一刻,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集体情绪。并且,他的说与不说,都不丢范儿。

白岩松的发言宛如茶道,讲究的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怒斥也有怒斥的讲究,过了,就成网络喷子了,轻了会让人觉得不够劲。白岩松奥运这杯茶,中国人吃得刚刚好。语言如同茶叶,在对其的外形塑造上,要的就是讲究,但真正的好茶其实在于内里,够不够大国范儿。

而白岩松的每句话里藏着的,尽是中国。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

猜你喜欢
霍顿混蛋白岩松
白岩松眼中的青春
逍遥奇侠
混蛋最懂年轻时候的爱情
霍顿奇遇记
莫言对话白岩松——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白岩松的第一排
白岩松:我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的教子方法
感恩的传奇
中国女孩与华尔街CEO的互救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