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讲解员声气训练方法初探

2016-11-03 01:06牛筠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

牛筠

摘   要:有声语言是展览讲解员向受众传播知识、信息等展馆教育行为的载体和依托,正确使用有声语言不仅有助于讲解员生动优美地表达展览内容,更有助于延长讲解职业生命周期。因此如何掌握正确的用气发声原则,使声音与气息完美结合是展览讲解员讲解技巧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展览讲解;声气配套;朗读朗诵;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267-01

在讲解实践中,讲解员经常会出现声音与气息相互脱离的现象,导致声音破裂,难于表达。这不仅严重影响讲解工作质量,同时对讲解员嗓音健康也十分有害。通过声气结合训练,使发声器官相互配套,才能达到讲解用声流畅的要求。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讲解发声的气息基础

讲解员有声语言的发声练习中,出现气短、卡喉、声嘶等现象,是由于呼吸较浅,气息凝结于胸,锁骨换气造成的。如果经常这样讲解,会造成声带病变,出现小结和息肉,影响正常的讲解工作。我们只有在老师正确指导下,经过不断的科学训练,养成良好的讲解发声习惯,把良好的讲解用声状态运用到工作当中去。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讲解有声语言气息练习的科学方法。具体指运用人体中的横隔膜在呼吸动力的基础上,上下扩张与收缩来获得气息支持的一种呼吸方法,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呼气时横隔向上收缩在胸腹之间形成倒扣的碗形,迫使肋间肌收缩挤压肺泡排出空气完成呼的动作。吸气时肋间肌扩张,空气自动进入肺部内压增大,压迫横膈膜下降呈水平状,导致腰部肌肉扩张完成吸的动作。这种呼吸为自然呼吸,并不能运用到讲解用气发声中,因为这种呼吸没有控制,气息没有支点,声音很难获得持续的支持。那么呼吸如何得到支持与控制呢?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在咳嗽或弯腰呼吸时能够明显感到腰肋之间的扩张,有支持的力度,这是如何形成的呢?因为人吸气之后,气息到达横膈膜向下扩张之后,小腹微微收缩,与之形成力的对抗,在小腹与软肋之间形成排斥力,从而造成气息的反弹,使气息有了支点。当气息有了支点以后并保持住,向上运动引起声带的震动而发出声音。

二、四组器官相互协作完成正确的用气发声

正确的讲解用气发声是由四组器官相互协作完成的。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咬字器官、共鸣器官。只有四组器官相互协作完整配套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声音效果。例如:发一个“啊”字时,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支持下,气息通过声带的震动,把原音输送到口腔,通过舌头、牙齿、软腭形成字音,然后在口腔内及鼻腔形成共鸣,而完成了一个字音的发声过程。呼吸、发声是基础,咬字、共鸣是条件。

良好的用气发声如何完成呢?只有参与发声的各个器官相互配套形成完整的发声习惯才能完成。当正确力量支持下的气息通过声带时,喉部不能有紧张感,喉头自然下移(用吸气的方法),下巴松弛,舌根放松,脸部自然微笑,上下大牙自然张开,软腭提升并保持,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声才能有圆润的声音发出,符合讲解发声的准确需要。

对于初学用气发声者来说,只有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声习惯,进行讲解技巧的专业学习。这是至关重要的。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刻苦练习,形成良好的发声习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声气配套在讲解发声中的具体运用

在正常的讲解技巧培训中,讲解员在解决了普通话语音问题之后,即可进入用气发声的学习,通过用气发声的训练,使展览讲解员逐步改变自己的声音状态及音色,美化语音取得良好效果。

初学者可通过古诗词的朗读来训练声气结合的基本技巧。古诗词朗诵中声气结合、吐字清晰、部位准确,使朗读与朗诵符合古诗词的韵味。例如:朗读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准确运用声气配套,获得良好的朗诵状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进行朗读训练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咪嘛一通毫无声气结合状态。

1.在声气配套的状态下,逐“字”训练发声读“白”字时,调整好呼吸,运用横膈膜,寻找咳嗽时的横膈震动感觉,气息相互对抗,形成反作用力,气息输送至声带,在喉部放松的基础上,面带微笑,下巴放松,舌头灵活,在硬腭上进行反弹发出明亮清脆的“白”字,然后扩张软腭,把声音输送到鼻腔引起共鸣,发出圆润、穿透的字音,需对全诗的每个字都非常仔细的进行分析,用声气结合的方法进行朗读,形成珠圆玉润的字音。

2.在每个字正腔圆的基础上连词成句,要求练习者延长发声的气息,有支点,进行整句的输送,在一个呼吸之内完成,有气息支持,字行与声,声行与气,完成一句的声气配套。

3.诗的第三句为作品的转折关键句,在声气配套中强调气息的充沛,提升调值,发出具有穿透的声音,完成全诗的高潮句。

4.在尾句朗读时,保持住均衡声气配套的力度,把“楼”字结合在气息上,以气托声,从而完成整部作品的朗诵。

通过古诗词声韵训练调整声气配套可以使初学者感性体会气息与声音的结合,更好的掌握声气配套的方法。讲解员应把在古诗声韵训练中得到的声气配套方法运用到讲解实践中,逐步与口语表达结合,建立好正确的发声习惯,达到美化声音,延长职业生命目的。

四、培训教师的良好素质在讲解技巧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培训教师在培训中对于讲解员的用气发声状态要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时刻关注讲解员的声气结合状态,防止发生气息吸不到位,气浅导致声音虚、暗、散,调整讲其呼吸状态,加大呼吸力度的支持与对抗,使其能够运气发声,并注意其发声状态不到位而引起调值不准,声音假、大、空,无力度,无穿透,教师应全面调整学生的发声状态,注重声气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声,保护学生的嗓音,科学用嗓,声气配套。

五、结语

作为讲解技巧之一的基础发声学,培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良好的听觉,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及时调整,以科学的发声方法指导讲解员的学习,在训练中积极探索,努力开拓以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及时总结,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贾雪虹.展览讲解员(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赵忠祥,白谦诚.主持人技艺[M].北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赵秀环.播音员语言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乒乓球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的训练方法研究
民航飞行大学生体能差异性训练方法的探究——以滨州学院为例
钢琴视奏训练方法探析
青少年摔跤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