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文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苏州工业园区住宅围墙问题探索性研究
黄志文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住宅围墙的分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拆除住宅围墙的多选择性。对比中西方围墙的作用,总结围墙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围墙文化;拆除;多选择性;发展方向
2016年2月21日时隔36年时隔37年,中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议上颁布了相关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习近平主席会议中提出:“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同时文件还明确提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围墙是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乃至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
墙又称墉或壁,《释名·释名室》中曰:“墙,障也。所以自障蔽也。”疏曰:“墙者,室之防也。”《尔雅·释宫》又说:“墙谓之墉。”即高大之墙壁。“壁,辟也。辟御风寒也。”而围墙,是指用泥土、砖、石等材料砌成,或由金属制成的栅栏等同于划分地界,隔离内外,防扰保安,封闭隐居的建筑物。
住宅围墙在中国由来已久,始于殷成于周的井田制,围墙是私有制社会自私保守,封闭隔绝观念和习俗的产物。在二千多年封建社会里,逐渐形成了“国有封闭城,家有封闭院”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俗。住宅的土墙、砖墙、石头墙以及各种篱笆墙遍布中国。现如今,传统的围墙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封闭观念和生活习惯。
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签署了一份新宪章,重点批判了那种“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做法。有围墙的封闭式住宅区,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所批判的做法。次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认可了《马丘比丘宪章》,并且用它取代了1933年的《雅典宪章》。前者是对后者的猛烈批判,用极具前瞻性的眼光。
工业革命之后的城市不再强调防御的功能,而商业、工业、物流中心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1837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开始建设。没有旧城的城市只能采用新城规划的模式,平地起路网,起楼房。规划师Robert Hoddle采用了当时尚属前沿的“格网”概念,沿雅拉河的流向划出了一块1英里X半英里的方格,主街宽30m,街区201mX201m(10链X10链)。在当时欧洲诸国开始为马车大量拓宽城市道路的时候,Hoddle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每个大街区之下,两条主街之间又设计了Little XX街,宽10m,将一个大街区“打碎”成为了两个“半街区”。
1.围墙分布情况。通过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图直观明了的看出单一住区面积大围墙封闭,形成团块式的网格。图中黄色与褐色分别是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基本上两者在整个工业园区用地面的占90%。二住宅区更是达到60%左右。住宅区基本上是以围墙为界进行封闭式管理,住宅区之间缺乏居民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2.交通路网。通过对比显而易见,西方城市的道路网格系统,犹如毛细血管般密集,欧洲城市的居住以周边围合的形式为主。街区建筑的正面基本是面向公共街道,背面是私人空间,这样的组合模式使得居住区的开放性更强。相反园区虽然城市主路很宽,但是路网密度不高,而车辆在面对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时,只能绕行而不能穿行。这些小区和大院就好像是一个个“血栓”,成为路网不畅、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1.打破封闭性住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道路系统,扩展主干道与次干道的交叉延伸。利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效、公平配置;利于与社会管理模式相匹配。打破封闭的住宅区是个系统工程,应从园区的整体规划调整入手,打破大型封闭住宅区核心在于减小住区尺度,而不是让住宅区丧失封闭管理只能。
2.拆除围墙不是要小区开放,而是着眼路网结构。一些居住区的路网布局已经较密,城市主干路、主次支路的匹配得当,那么即使一个居住小区相对封闭,也就没有拆除围墙的必要了。
3.在居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围墙文化在面对拆除围墙这个中央决策面前最担心的就是住宅围墙被拆除后,相应的安全措施跟不上。私有物权受到侵害。其实表面看起来是拆墙,实际上是再建一道法律的治安的防护墙。这道墙建好了,市民自然会开放起来,整个城市也会亮起来。
综上所述,对于《意见》的出台,要正确的理解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并不是“一刀切”,更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拆除围墙”。当今世界正处于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经济时代,讲求经济开放,和平发展,我们根深蒂固的围墙文化,封闭保守、自私自利已然成为阻碍现代社会发展。苏州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打开封闭住宅也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指导老师:周红卫
[1]孟鑫.社会资源公平共享计划——从“打破围墙”开始[J].中外建筑,2001(02).
[2]殷慧君.拆除围墙——构建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有效途径[J].山西建筑,2016(04).
U491
A
1005-5312(2016)30-0185-01
★苏州大学第十八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KY201609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