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云霞 薛园
摘要:元氏境内的封龙书院是河北古代教育的发祥地,也是当地打造县域文化的一大亮点,本文从多元感受的视角,谈一谈如何通过增加参与和体验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从而传承和弘扬书院文化、凸显县域文化亮点。
关键字:书院;书院文化;县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34-01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场所和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于唐,原为朝廷校刊经籍、收藏书籍之地,作为讲学授业的书院则产生于五代,以弥补官学教育之不足。朱熹所言之“予惟前代痒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地”即书院,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国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结构,是我国封建官方教育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重新审视书院文化价值,目的是把书院教育中的闪光点攫取下来,使其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积极的运用,以此推动现代教育的不断前进。
封龙书院位于元氏县境内的封龙山之阳,古时与同在封龙山的中谿书院、西谿书院及保定的莲池书院并称江北四大书院。书院的存在使得封龙山成为河北古代教育的发祥地。与江南江北其它书院不同,封龙书院除了在人文领域的建树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更大。当前,封龙书院作为被开发为4A级景区封龙山的一个景点,无论是对书院文化的宣传、传承、弘扬等方面,还是与省会及周边27家4A级景区相比在优势和特色挖掘方面仍有许多探索的空间。本文尝试从多元感受的视角,谈一谈如何通过增加参与和体验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从而传承和弘扬书院文化、亮出县域文化名片。
一、听一堂晨课,做一次梁祝梦中人
梁祝的故事借助多种媒介和艺术形式几乎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典故,然而作为梁祝故事的发源地,封龙书院显然没有很好的“借势营销”。梁祝的故事目前在我国有三省七地之说,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浙江的宁波,然而,元氏县志(崇祯版)中发现了这样的记载:“有书院随水冲不坏,为梁祝魂所保佑也…”。同样还是在《元氏县志》的古迹篇中还有这样一条记载:“南佐镇有吴桥,梁祝墓”,说明这个传说在唐朝之前就有了。封龙山向西几公里处的南佐镇,县志中有记载,宋代地方官员为纪念梁祝所修建了古桥,这座桥就是梁祝十八里相送的地方,桥的北面还曾有一座梁祝墓和石碑(毁于文革),更巧的是这个镇的周围正好有梁、祝、马三个姓氏聚居。前述史料足可证明梁祝故事发源于元氏所言不虚。封龙书院可以针对年轻群体打造参与感更强、游览体验更丰富的“书院大讲堂”项目,定期邀请地方文化学者、书院文化专家还原书院授课的场景,羽扇纶巾,客观再现梁祝求学的课堂。游客通过预约,着汉服、行礼仪,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传统教育文化的精髓。
二、焚一炉香屑,体会心远地自偏的意境
伴随着国民大众文化和收入水平的双提升,“到此一游”式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多元旅游需求,依托距离省会最近的自然文化景区这一地理优势,封龙书院完全可以成为公众闹中取静、打发闲暇时光的最便捷选择。当前,有关封龙山的碑碣、历史、风景等主题的书籍数量日益增多,封龙山所在的元氏县拥有石家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封龙书院打造一个集阅读、影像播映、展览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可以将封龙书院主题研究、元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关的书籍、影像作品、文化衍生品进行展览、播映或销售。这些作品都是以封龙书院文化为代表的县域文化珍贵研究价值的体现。这样无论阴晴雨雪,游客都能有一个空间驻足、流连,在袅袅馨香中沉淀身心、走近封龙文化,同时也开辟了近途游的新卖点,让封龙山成为常来常新的修身、会友之所。
三、捧一盏清茗,回味书院文化悠久历史
作为北方书院文化的代表,封龙书院在与国内外书院文化研究机构及学者的沟通交流中,一定能碰撞出更多的文化研究及传承的火花。古时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是一种交流和传播学术观点的独特讲学方式,书院之间的讲会制度主张求同存异、以文会友,促进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可建立常设的书院文化研究机构,通过讲会一方面作为封龙书院文化爱好者及传播者的大本营能定期分享研究心得、培养传承者;另一方面也可广邀国内外书院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访问交流、互通有无,成为弘扬、传播地域文化的阵地和文化景区经营模式创新的前哨。
四、拓一方汉碑,观摩书法金石的魅力
封龙山有东汉以来历代碑、碣、题刻等百余处,是封龙山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这些遗迹最早追溯到汉朝,碑文记载了珍贵的历史事件、书法更是涵盖了篆、隶、楷等字体,精美绝伦。尤其是《封龙山之颂碑》、《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三通汉碑,都是我国汉代碑刻中的极品,被誉为“国之瑰宝”。其中封龙山之颂碑,书法遒劲豪放、字体方正,清代杨守敬《平碑记》称其“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向来被金石家视为书法精品。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了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必要性,然而书法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用毛笔写字,而是传承千年汉学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我们守着这么宝贵的金石书法宝库,完全可以开发出针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拓汉碑、习碑文、观摩汉字书法演化过程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生动化。
五、邀一方志者,探索地方文化传播之路
封龙书院文化要承载起集名胜观光、传统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离不开一支拥有现代旅游管理理念的文化开发团队,广泛吸取国内外文化名胜开发管理经验,从动线设计、盈利模式创新、美誉度打造、提升旅行体验、社会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对封龙书院及所在的景区进行经营管理。然而不要说封龙书院所属景区,就算其行政管辖区元氏县,在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上也存在很多难题,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问题始终是一个普遍的话题。我国县域人才普遍匮乏,高层次的人才比重低,这就需要管理者善于借力:志愿者团体、书院文化研究团体、金石文化社会团体、大中小学在校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都可以吸纳并整合到封龙书院文化名片打造的团队中,解决发展模式、表现形式、可持续发展资金、社会宣传等方面的问题,抱团成为一个多赢、共赢的群体。
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地方经济、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封龙文化为切入点,打造县域文化名片,保护并发展多元的地域文化,让逐渐消失的乡愁更深的刻在儿童和年轻人几十年后的心里,封龙书院可以做到。
本论文为2015年度石家庄市科技局项目《石家庄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15579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