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彭霞 熊国红
摘要:为了了解流通领域蚊香类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的状况,文章采用国标规定的检测方法,对流通领域内100批次蚊香类样品,进行了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通过检测发现,流通领域蚊香类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现状堪忧,49个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不符合率达49%。
关键词:流通领域;蚊香类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生产设备;检验设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S48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06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6.033
近几年来,人们生活物质生活水平的已经提高不少,住房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蚊虫仍是夏季困扰人们的生活的一大因素,蚊香类产品(农村以蚊香需求为主,城镇以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需求为主)因使用方便卫生、价位适中等大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我国目前已成为蚊香类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
但是有些企业因为自身原因,如质量意识弱、管理水平低、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过时、质检能力较低等原因,致使生产的产品实物质量不高,产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另外,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追求产品的杀虫效果,超范围或超量使用杀虫药剂,甚至使用违禁药剂,这样的产品将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健康等危害。国家家用杀虫用品质检中心对全国流通领域的蚊香类产品(尤其是儿童用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项目进行了检测。
1 样品的采集
我中心在2014年度组织采样100个批次,采购盘式蚊香样品46个批次,采购电热蚊香片样品27个,采购电热蚊香液样品27个,尤其是标识有儿童用的样品要求基本全覆盖。本次超市购样48个批次,批发市场购样21个批次,商店购样17个批次,在京东商城、1号店、淘宝网等网店平台购样14个批次。
2 材料和方法
2.1 检测依据和环境条件
2.1.1 检测依据。参考2009版国家标准《家用卫生杀虫用品蚊香》(GB/T 18416-2009)、《家用卫生杀虫用品电热蚊香片》(GB/T 18417-2009)、《家用卫生杀虫用品电热蚊香液》(GB/T 18418-2009)、《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GB 24330-2009)所规定的测定方法进行检测。
2.1.2 检测设备气相色谱仪(GC2010),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2.1.3 柱温:220℃,气化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氮气。
2.2 测定程序
电热蚊香片(以电热蚊香片为例)中菊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步骤如下:准确称取一片电热蚊香片(精确至0.0002g)样品,再称取内标物邻苯二甲酸二戊酯0.015~0.025g(精确至0.0002g,以待测成分的量而定),放入三角瓶中,加入20mL甲醇-丙酮(体积比1∶1)混合溶液,以淹没药片为宜,静置1h,分析前充分震荡,取上层清液过0.45μm滤膜,供气相色谱仪(GC2010)测定。流程如下:样品称量→加入定量内标物→溶剂萃取过滤→GC2010测定。
2.3 结果计算
将测得的两针样品溶液中的样品峰与内标峰面积比及标样溶液中两针内标峰与标样峰面积比进行平均,按式(1)和式(2)计算待测成分的含量MX。
3 结果分析
3.1 蚊香类产品总体检测情况统计
采样检验100个批次,51个批次符合标准要求,49个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不符合率达49%。经统计:有2个批次超量使用杀虫药剂(1个批次超过明示标准值47.5%,1个批次超过明示标准值42.5%);13个批次明示有效成分含量偏低;34个批次明示有效成分未检出。产品超量使用杀虫药剂,导致给产品带来质量安全风险,易给人体造成过敏、中毒等危害。如果产品使用的杀虫药剂含量偏低或未检出,虽然不会对人体造成过敏、中毒等危害,但存在虚假宣传、假冒等问题,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使用目的,同样存在安全风险。
蚊香类产品总体检测情况统计见表1:
3.2 按生产企业所在地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按生产企业所在地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见表2:
本次采购样品生产企业所在地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经检验,广西省生产企业监测不符合率最高,其次是山东省河北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天津市监测不符合率较高。
3.3 按样品来源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按样品来源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见表3:
本次样品来源全部从市场购买样品,买样地点主要是超市、批发市场、商店以及网络购物。经检验,网络购样监测不符合率最高,其次是商店购样和批发市场购样不符合率较高,最后是超市购样。
4 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
4.1 主要原因
(1)一小部分家卫杀虫产品生产企业过分追求驱蚊效果,超过标准范围过量使用杀虫药剂;(2)一些家卫杀虫产品生产企业设备设施使用频率太高,现已经陈旧,生产工艺没有及时更新,质量检验设备和人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4.2 措施建议
(1)从产品自身风险降低角度,生产企业要加强新产品的研发的投入,有时更新有效成分配比,有效解决产品出现抗药性的问题,要加重对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让生产处于可控状态;(2)从行政监管角度,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进行现行有效的国家产品标准、法律法规、企业人员素质方面的培训,可以协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促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熊国红,晏许超,何建国.2013与2014年蚊香及驱蚊花露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21(5).
[2] 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疫总局.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GB 24330-2009)[S].2009.
[3] 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疫总局.家用卫生杀虫用品 蚊香(GB 18416-2009)[S].2009.
[4] 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疫总局.家用卫生杀虫用品 电热蚊香片(GB 18417-2009)[S].2009.
[5] 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疫总局.家用卫生杀虫用品 电热蚊香液(GB 18418-2009)[S].2009.
[6] 黄琼辉,刘秀全,康文斌.0.015%四氟甲醚菊酯盘式蚊香气相色谱测定方法[J].农药,2008,(5).
作者简介:张燕(1975-),女,湖南益阳人,国家家用杀虫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杀虫产品、化工产品检验。
(责任编辑: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