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早期脑梗塞的应用与可行性研究

2016-11-03 05:01朱晓强
保健文汇 2016年12期
关键词:脑梗塞脑血管大脑

●朱晓强

CT诊断早期脑梗塞的应用与可行性研究

●朱晓强

目的:研究CT诊断早期脑梗塞的应用效果与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脑梗塞患者,20例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对早期脑梗塞患者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和CT血流动力学差参数进行观察。结果:20例患者中以左侧大脑区域脑血管阻塞最多,为40.00%,其他依次为右侧大脑区域(25.00%)、基底节区域(15.00%)、桥脑区(10.00%)、小脑区域(10.00%);脑梗塞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正常对照区对比脑血流流量、脑血流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采用CT检查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早期脑梗塞;CT;应用效果;可行性

脑梗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早期诊断脑梗塞能够尽早进行治疗,使临床治愈率提高。本文旨在探讨CT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可行性。从我院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中抽取2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20例(属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男13例,女7例,年龄46~81(55.74±5.28)岁。20例患者均在发病后的6个小时内就诊。既往病史:高血脂3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5例,风湿性心脏疾病2例。将患有颅内感染、颅内肿瘤以及陈旧性病灶的患者排除。

1.2 方法

CT检查方法:仪器为64层螺旋CT(飞利浦公司生产),同时配套AX-IOM(Artis Dta Detector System)和脑部灌注分析软件。将患者的头部摆正,对其行头颅CT横断面扫描,从主动脉弓上缘扫描至颅顶,将毗线作为基线,进行头颅CT扫描。扫描参数:球管电流和电压分别为150mAs、50kV,层厚设置为4mm。将基底节层面作为重点,在定位病变位置后进行螺旋CT检查,经患者的前臂静脉留置针采用高压注射器以5mL/s速度注射浓度为350mg/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40mL,再注射生理盐水20mL,速度为5mL/s。观察到对比剂达到药物峰值后,对感兴趣区域层面进行动态CT扫描,扫描间隔及总扫描时间分别为5s、40s,探测器、覆盖范围、层厚依次为24×1.2mm、5mm×6层、10mm,将获得的图像数据导入工作站中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早期脑梗塞患者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同时将CT发现的病变层和健侧正常对照区作为感兴趣区,观察脑梗塞区、半暗带区、对照区的脑血流流量、脑血流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病变血管分布情况和计量资料--脑血流流量、脑血流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分别用%表示(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以P值小于0.05为标准表示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别较大。

2 结果

2.1 病变血管分布情况

20例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大脑区域脑血管阻塞8例(40.00%),右侧大脑区域脑血管阻塞5例(25.00%),基底节区域脑血管发生阻塞3例(15.00%),桥脑区血管发生堵塞2例(10.00%),小脑区域血管发生阻塞2例(10.00%)。

2.2 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

CT检查结果显示,脑梗塞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正常对照区比较脑血流流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脑梗塞区和半暗带区同健侧正常对照区的脑血流容量相比更低(P<0.05),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明显比健侧正常对照区长(P<0.05)。

见表1所示:

表1 比较各感兴趣区的CT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

3 讨论

脑梗塞是由血供障碍、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组织局限性缺血坏死[1],在大脑中动脉多发,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2],还可能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临床研究表明,在脑梗塞患者发病2-6h内及时予以溶栓治疗[3],能够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减缓疾病进展,因此诊断早期脑梗塞十分重要。

早期脑梗塞患者的梗死组织成分存在不明显的改善,仍有缺血半暗带存在。CT是临床诊断疾病中常用的影像学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CT的分辨率不断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在本次研究中采用CT脑灌注成像技术,通过扫描时间-密度以及脑血管狭窄情况能够对脑梗塞区和健侧感兴趣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4],从而对患者脑组织的病变部位和范围进行确定,进而指导临床溶栓治疗。通过CT检查能够清晰观察到脑缺血部位、形态、数量以及程度[5],判断早期脑梗塞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情况。

文中数据表明,左侧大脑区域脑血管阻塞是早期脑梗塞的高发区域,且脑梗塞区和半暗带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同健侧正常对照区进行比较差别较大(P<0.05)。

总而言之,CT健侧能够有效确定早期脑梗塞的病变部位以及掌握血流动力血参数变化,可为临床医师的溶栓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指导,临床可行性高。

(作者单位: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1]卢洪波,温书泉,宋北汇.6层螺旋CT在超早期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2):239-240.

[2]郭艳宇.CT诊断早期脑梗塞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32-33.

[3]闫凤玲.CT、MRI检查在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52-53.

[4]张艳平.MRI和CT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7):993-995.

[5] 张 宏 伟 . 早 期 脑 梗 死 的 CT 影 像 诊 断 及 其 临 床 应 用意 义[A].张 宏 伟 .中国脑卒中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脑卒中大会,2014.198-198.

猜你喜欢
脑梗塞脑血管大脑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