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翻译观下的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2016-11-02 08:41王昕闫丽俐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7期

王昕 闫丽俐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交际艺术形式,促进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好的电影片名不仅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可以帮电影赢得永恒的名声,因此,其译名至关重要。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来解释汉译英语电影片名的一名多译现象,选取1949年至今外文电影为例,从其汉译名涉及的政治层面、道德伦理层面、宗教信仰层面、经济层面以及翻译策略五大层面分析,从而阐述翻译电影片名时译者采取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

关键词:多元翻译观 电影片名汉译 一名多译

一、引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促进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影视产业有着重要地位,其影视翻译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电影的片名,犹如文字作品的标题,不仅包含了重要的电影信息,也可以直接给观众提供最直接的印象。目前,往往一个英文电影片名却有着不同的译名,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多元系统翻译论

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由70年代初,以色列学者伊塔马·佐哈尔在其博士论文《文学翻译理论引论》中,提出了此理论构想,意味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Gentzler 2004: 106)。多元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不是由各不相干元素组成的混合体。在其整体各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但其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处于中心的系统有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也有可能攻占中心位置。

三、实例分析

电影类型往往分为三类:纪录片、科学片以及故事片。由于前两种电影数量较少且收看人群较小,本章节着重分析故事片类型。电影一名多译,其多译版本往往是大陆版本,香港版本以及台湾版本三类。以下笔者将从政治层面、道德伦理层面、宗教信仰层面、经济层面以及翻译策略五大层面分析,详细阐述其一名多译的原因。在此文章中,笔者大多数选用美国电影作为分析题材。至于哪个译本是否更佳,其涉及众多因素,所以在此,笔者并不作出评价,仅分析电影一名多译的涉及因素。

(一)政治层面分析

首先,笔者列举一些片名对比,如表一所示:

在任何社会中,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其政治影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及毛泽东思想占领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很明显,在大陆,政治观念为中心而其他元素是次要的。在大陆,政治上的决策对于电影译名的翻译尤为影响,不仅包括影片的上市类型、出版和分布等。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大陆针对引进外国电影有所宽松但仍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例如,影视公司只可引进符合大陆意识形态的电影,限制其进口外文电影的数量以及不得引进包含暴力、宗教、色情以及政治宣传的电影。然而,香港和台湾对此却完全相反。比如,The Apartment 电影的片名翻译,香港和台湾的片名翻译中,“桃色”“春光”字眼往往使人联想到艳遇,由此观众可从其译名自行推断其内容,大陆电影译名相对台湾和香港显得更加客观化,极力避免能联想至色情暴力等的字眼。由此可见,其政策的实施也严重影响了电影译名的翻译。

(二)道德伦理层面分析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导致不同国家道德伦理进而导致其在翻译工作中翻译的差异。翻译人员通常会共享与读者一致的意识形态形式的道德信念以期读者能被他的翻译吸引。广义上说,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指由从春秋时期至今所有派别思想提出的各种各样的伦理学。狭义上说,中国传统理论思想指的是儒家学说,其学说的提出对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起着重大作用。当涉及至“性”时,其变得更为明显。

大陆、香港和台湾属于同一文化根源并拥有大体相同的道德伦理规范。例如,尊老、爱国等。然而,由于多元文化的入侵和各类思想影响,在电影标题的翻译上却有着不同的译名现象。例如,为吸引人们的眼球,一些词如“性”、“欲望”、“尤物”、“激情”、“荒淫”十分频繁地出现在香港电影译名中。但,在大陆却很少发现这样的译名。在台湾,情况非常复杂。一方面,电影标题的翻译译者在台湾保持着传统道德和伦理规范。另一方面,受社会的影响和经济的驱使,他们也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词汇。因此,在台湾片名译名相对于大陆更为自由但却不及香港。以Original Sin 为例,在大陆译文为《原罪》,香港为《激情伴侣》,而台湾则为《激情叛侣》。这部电影讲述了关于阴谋的爱情故事,从片名的译法就可体现出不同地区道德伦理的差距。

(三)宗教信仰层面分析

宗教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传统也造成了文化之间的沟通困难,当然也包括翻译。大多美国人信奉基督耶稣,他们的宗教常常反映在他们的普通对话和文学作品中。虽然中国有各类宗教,但在中国,佛教仍处于主导地位。

在翻译片名时,三个地区反而差异较小,因为三个地区多少都有着相同的佛教、儒家以及道教信仰。例如Clash of the Titans电影的翻译,大陆、香港、台湾译名分别为《诸神之战》 《人神魔战》 《超世纪封神榜》。但有意思的是,大多数涉及宗教的外国电影,三个地区却有着完全一样的片名译文,例如:The godfather 《教父》、The Ten Commandments《十诫》、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耶稣受难记》以及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基督最后的诱惑》等。

(四)经济层面分析

香港文化因其后现代化和后工业化,往往以顾客为指向,其混杂了中西方文化,香港影片往往显得高度商业化以迎合大众口味。香港片名过于着重票房,反而缺乏文学特点,同时,译者追求耸人听闻的词汇反而破坏电影本身的艺术魅力。因此,经济问题是电影标题翻译背后的“驱动力”,也处于香港电影整个系统的中心。陈琦(2001:100-101)指出香港片名翻译往往是由商品娱乐文化所影响的,香港译名往往公然充斥着性和暴力。例如,译名《21世纪杀人网络》,其译名明显是为了吸引那些喜欢刺激的观众。但这部电影原本片名为The Matrix,在大陆其译名为《骇客帝国》。由此看出,大陆译文多考虑政治文化,也会利用经济因素。随着与国外文化的密切交流,大陆电影译名也开始出现为经济服务的趋势,例如Chocolate译为《浓情巧克力》,也尽量避免了“色”“肉欲”等字眼。台湾在一定程度上译名翻译也受到了经济的影响,例如The Tourist译为《色欲》就是一典型例子。

(五)翻译策略分析

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归化和异化则是翻译策略中两大主要形式。在大陆,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电影行业才开始复苏,许多外国影片进入中国。此时的人民更好奇外国的生活,所以大陆译者翻译电影片名时,大多译者采用异化策略。而香港电影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人们熟悉西方文化,所以译者多采用归化策略。在台湾,于1949年来一直实行资本主义,台湾文化也与美国文化密切交流,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经历了从归化到异化。当然,这种转变相对大陆较短。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原电影片名:The Sound of the Music

片名译名:《音乐之声》(大陆),《仙乐飘飘处处闻》(香港),《真善美》(台湾)

从此例子可以看出,异化翻译策略更易运用于大陆,而香港和台湾则多采用归化策略。其中“仙乐飘飘处处闻”来自于著名中国古代诗歌白居易的《长恨歌》,原句为“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在台湾的译文版本中,最初采用的是异化翻译,但最终决定选用《真善美》这个翻译版本。“真善美”在台湾是评价人的一个标准,同样也是中国文化一部分。在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三个地区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但有趣的是,自2000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大陆电影译名翻译开始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例如:Live Free or Die Hard《虎胆龙威》和 Flyboys《空战英豪》等。

四、结论

何跃敏(1997:41)曾提出:“如同书名的翻译一样,片名的翻译也是一项重要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好的译名能够使佳片锦上添花,使中等质量的影片更上一层楼;同时译名本身也给人以美感,起着‘导看的作用。”

多元系统论的主要思想一直是在多元文化系统下,在不同系统之间持续地斗争并变化位置。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描述和解释影响一部电影有一些翻译版本的外部因素,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版本差异在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多是由于翻译策略、语言学和商业特色的差异。中国大陆的片名版本多以政治道德伦理为中心,香港则以经济为主导,台湾则稍显复杂得多。总而言之,多元系统论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框架翻译文学并且针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翻译现象给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Even-Zohar,Itamar.Polysystem Studies [M].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1990.

[2] Gentzl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 Hermans, Theo. Tra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ch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9:107.

[4] 陈琦.电影译名的特点及其翻译规范化问题[J].翻译季刊,2001:100-1200.

[5] 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1997(4):41-430.

[6] 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7] 谢天振.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J].外国语,2003(4):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