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

2016-11-02 08:33龙通泽
当代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刘老师操场眼睛

龙通泽

在我学生生涯里,有好几个班主任老师,但印象最深的,要数小学时候的班主任刘德甫老师。因为她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如一颗默默无闻的奠基石,无怨无悔地铺就我通向成功的路。让我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那是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她接替四年级跟班的班主任。她第一次走入教室,作完了自我介绍之后,便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干部,以学生自己提出条款的方式订立班规班约。读了五年书的我,此时才懂得啥是民主、啥是集中。

她的披肩长发,乌黑发亮。圆圆的脸蛋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身着朴素的衣服显得格外庄重。那双水汪汪的眼睛,总是会说话,传递着鼓励、提醒、同情、慈爱。

课堂上,讲台是她的立锥之地,那块木制的黑板,成了她每天耕耘的土地。飞扬的粉笔灰,印染她黝黑的双鬓。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磁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电子扫描仪一样的眼睛,在教室里不停地扫描着。在她眼睛的扫描下,教室里没有留下死角。那会说话的目光散落在每位学生的身上,给予想问题的学生多多鼓励,给予走神的同学一个提醒给予生病同学一些慈爱的问候。

记得在一个星期的星期五,也是快到放寒假的时候,天空里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我们二十多个同学挤在昏暗的教室里,窗外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着,直钻进用砖砌成花窗的孔里,冻得学生直打哆嗦,都卷缩着身子,牙齿咬的吱吱作响。为了不影响我们上课,刘老师就把学校里破烂的桌凳集中到教室里,点燃火。我们二十多个同学围坐在火旁,那红红的火真暖人心,简直就是是雪中送炭啊!刘老师却没有坐下,一会儿去黑板上抄笔记,一会儿走在学生身后,看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会儿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眼睛里总是充满了焦虑与期待。焦虑的是怕学生们被火烫着;期待的是学生们都能坐上学习的扁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我的小学生活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度过的。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都还没有跨过温饱线,许多人家都害怕这个词——“五荒六月”。在当时,我家也不例外。因为姊妹多,吃饭的人口就多,往往一年种的庄稼收后只够吃半年多,而且都是苞谷合着红苕之类的东西,非常难吃。早餐根本不可能,那是一种奢望,我们简直不敢想。早晨我们都是空着肚子去学校读书。即使肚子饿得叽里咕噜叫,也得挨到中午放学回到家里才有饭吃。因此,往往回家的路上那些诱人的水果、能生吃的食物,就成了我们不由自主获取的对象。

有一次,我到地里抠了农民种下刚出芽的红苕,被主人逮个正着。主人便拉着我告到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告诉家长,并要求赔一元钱。那时的米价是一升米才两元钱。赔一元钱,简直是要我的命啊!我家里哪里有钱啊!一旦告到我家里,肯定要挨父亲一顿打的。我害怕极了,那时的我多么盼望有个救星啊!正在这时,刘老师对拉着我的人说:这样吧!我就赔你五角钱吧!这事就算了,学生毕竟是饿了才偷的,你就放过他吧!也是我的错,我没有教育好学生,我给你赔礼道歉。拉着我的那个人刚走,我感激的泪水顿时簌簌地流了下来。

我们读小学时是五年制的,每周的星期六早晨三节课都是作文课。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课外书的同学来说,写作文就是拦路虎。每到作文课时,大部分同学都喜欢请假解手,其目的就是打发时间。啥懒牛懒马屎尿多,在我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去厕所的时候,要路过操场,操场与教室正对着,学生们在操场上的一举一动基本上都逃脱不了老师的火眼金睛。路过操场的同学们都急忙跑过去,怕被老师发现自己的懒散。可是这天,天空传来一阵飞机的轰鸣声,一向好奇的我哪里会放过这个机会呢!于是抬头望了望天空,那银白色的飞机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飞机的身上,顿时大吼起来:飞机!飞机……突然我身后有手拍拍我的肩膀,我脱口而出道:是哪位小儿,别影响我。然后那手又不停地拍打我,我只好转身,一看是刘老师,我脸刷的一下红了起来。我很惭愧,因为刘老师对我的爱护,就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刘老师看出我的心思,便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让我坐在凳子上。她问我,你长大了做啥?我为了迎合老师的心,便说:当老师。刘老师笑着说:当老师你认为你条件够吗?一句话问得我哑口无言。刘老师看着我为难的样子,笑盈盈地说:老师的语言是文明的,你虽然成绩好,也考得上当老师的那些学校,但是你的语言要文明啊!不然会把学生带坏的。猛一抬头,看到刘老师期待的目光,我一下子明白了:老师是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从此,我就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刘老师为榜样,做个不但学习好,而且思想好、讲文明的好学生。可以说没有刘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更没有我今天站在三尺讲台上的风格。在我的日记本里,都写满了“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猜你喜欢
刘老师操场眼睛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操场的一天
春天的样子
学校操场
下课了
幽默的刘老师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