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董铭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人物传记电影,一直都是好莱坞和奥斯卡的最爱。近日,曾在《荒野猎人》中成功塑造反派并获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影星汤姆·哈迪,又接下一部传记新片《方索》,他在其中饰演芝加哥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黑帮老大阿尔·卡彭。列数近两年的欧美影坛就会发现,这股人物纪实热潮并未消散,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终获小金人的“励志”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自2014年起,不少近代和当代的名人纷纷在银幕上“复活”,其中不乏公认的天才和饱受争议的“坏小子”。英年早逝的乔布斯、被剥夺环法冠军的阿姆斯特朗、不爱国的传奇棋王鲍比·菲舍、在双子塔上走钢丝的菲利普·帕特,“第一个变性人”艾娜·威格纳,以及数学天才图灵、“身残志坚”的物理学家霍金等人物都被搬上银幕,向观众展示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这些影片的创作理念各有千秋,有些是追求角色与原型的相似程度,譬如《万物理论》中埃迪·雷德梅恩因为模仿霍金而获得奥斯卡影帝。有些传记片则是只求神似,借以表达主创的艺术追求或政治理念——前者有迈克尔·法斯宾德版的《史蒂夫·乔布斯》;后者有大导演奥利弗·斯通执导、约瑟夫·高登·莱斯特主演的《斯诺登》,因为各种原因至今未能上映。甚至有些颇具性格的人物会在一年内多次拍摄,譬如美国版的《跑调天后》和法国版的《玛格丽特》,描绘的都是上世纪的传奇女高音洛伦斯·詹金斯的悲喜人生。
人物传记片向来就是好莱坞的最爱。在近十年的奥斯卡上,前后有7位影帝、5位影后饰演历史名人或真实人物而拥抱小金人。鉴于此类传记题材影片无论是在关注度还是获奖率上都有颇高回报,演员们不惜“前仆后继”——从外在的特效化妆,到内在的心理体验,为了接近原型甚至不惜节食或增肥“自残”。即便不是为了小金人,那些有追求的演员们也会用“最像他/她”“最不像自己”来挑战自我。像《荒野猎人》这样早期纪实性的人物电影,虽然也源自真实人物,但在人物经历和表演上完全“再创作”,观众更多的是被迪卡普
里奥逼真的演技所打动,被超越人物的坚韧不拔精神所鼓舞。美国电影学院对于人物传记片的偏好,正是来自于这种“体验派”的表演追求:用人,而不是事,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传记片的名人原型大都暴露于公众视野中,即便早已被媒体和研究者挖掘,仍有许多“秘密”吸引外界,需要另一个人把他剥开来,满足亿万观众的“窥私癖”。丹尼尔·戴·刘易斯版的《林肯》之所以能在2012年奥斯卡夺魁,盖因越是德高望重的历史人物,越难拍出新意,弄得不好就变成“高大全”的流水账,唯独刘易斯却用他收放自如的表演征服评委。相比之下,那些多舛的命运就更容易“感动美国”。
2014年拿下奥斯卡影帝的《万物理论》、影后的《依然爱丽丝》,全都是志得意满、突遭急病的人物,套路化的剧情因为真实而不忍苛责,在获奖之路上也更“讨巧”。回望奥斯卡的名人堂,像《林肯》《米尔克》《玫瑰人生》《女王》《卡波特》《国王的演讲》《铁娘子》等都曾大放光芒,你甚至分不清那是表演者的模仿功力,还是传记原型的自身魅力,或者说,这就是电影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写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