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青龙寺对奈良西大寺及元兴寺的影响

2016-11-02 13:58邵振宇曹铭婧
西部学刊 2016年13期

邵振宇 曹铭婧

摘要:佛教传入中国后发展至唐代,国都长安成为以经论而命名的佛教各宗的聚集地。唐初佛教有十宗,至今流行的主要有八宗。除天台宗、禅宗外,华严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三论宗,密宗这六大宗派皆发源于长安,形成了长安佛教六大祖庭。奈良在公元710年-794年期间(唐景龙四年至贞元十年)是日本的首都,形成了元兴寺、法隆寺、大安寺、兴福寺、药师寺、东大寺、西大寺等著名寺院。史称“奈良七大寺”或“南都七大寺”。从唐回到日本的求学僧人多在这些寺庙活动,形成了许多日本佛教宗派的祖庭(本山),同时又认定长安的相关寺庙为其中国祖庭。由于在日本同一所寺庙会有回到日本的求学僧前后到来,因此历史上有时会从属于多个宗派。使得研究文献里出现不同的宗派定义。本研究从中日两种文献研究入手,梳理了长安佛教宗派发源以及传入日本的历史脉络,阐明了长安佛教祖庭与奈良寺院本山之间联系,梳理出了长安青龙寺与奈良西大寺、元兴寺的影响以及中日真言密宗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长安;奈良;祖庭;本山;密宗;真言宗

中图分类号:B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国的祖庭与日本的本山

(一)中国盛唐时期与日本奈良时代的关系

中国的盛唐时期在文学上一般指唐玄宗开元时期(公元713一741年),在史学上指公元8世纪上半叶到9世纪前页从唐高宗到唐宪宗时代这一历史时期。①这一时期的日本正经历从飞鸟时代(约公元600年-710年),经奈良时代(公元710年-794年)到平安时代(约公元8世纪末至12世纪末)的过程。众所周知,奈良时代的称谓来自于当时日本的政权中心:奈良(平城京),这一时期的日本在政治经济制度、艺术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积极学习唐朝。国家支持下的佛教开始繁荣。

(二)中国佛教的祖庭与日本佛教的本山

中国佛教尊称宗派的源头寺院为祖庭,一般也是各大宗派的祖师即初祖常驻的寺院。祖庭一词的本意是祭奠于祖庙之中庭,现今可考的最早文献记录见于《礼记·檀弓上》,原文是:“祖於庭,葬於墓。”中国佛教的八大主要宗派,分别有相应的八大祖庭,除天台宗、禅宗形成于江南外,华严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三论宗,密宗这六大宗派皆发源于长安,形成了长安佛教六大祖庭。[1]

“佛教祖庭的概念体现了佛教在渊源、传承方面的合理性,而这一合理性则是通过“祖庭”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所起的类似“辐辏”作用来实现的”。[2]在日本,类似于中国佛教的祖庭概念,有“本山”、“大本山”、“总本山”、“根本道场”等说法。参照岩波书店出版的《佛教辞典》以及三省堂出版的《大辞林》的注解,笔者认为日本的“本山”可以理解为宗派(学派)的起源,“大本山”、“总本山”形容多个宗派(学派)的总源,以区别各分支的“本山”。而“根本道场”的意义更强调宗派(学派)的主要理论发源与传播场所。中日学者都认为,日本的“本山”与“末寺”的体系在日本江户时代随着寺庙统治体系的建立而趋于完善。“江户封建统治集团通过国家法度,使佛寺成为控制民众信仰取向的一个环节”。[3]当时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置幕府,颁布“寺院法度”。而用来制定各宗派所属寺院的属从关系,实施“寺檀制度”的基础则是受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日本奈良时期,随着佛教宗派的形成同时出现的七所由国家直接支持的寺院。它们分别是:元兴寺、法隆寺、大安寺、兴福寺、药师寺、东大寺与西大寺,[4]除法隆寺位于奈良郊区外都在奈良市区。因日本在政权迁都平安京(今天的京都)后,以南都之名称呼奈良,所以称南都七大寺。南都七大寺在日本佛教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大部分都成为宗派的本山。

二、长安的密宗祖庭青龙寺

长安青龙寺被认为是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之一。它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原名“灵感寺”,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公元711)改名青龙寺。当时的位置在唐长安城延兴门内新昌坊,遗址位于今天西安市城东南的乐游原铁炉庙村。

从灵感寺改名观音寺是因为在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僧人法朗为患病的城阳公主诵《观音经》后公主得愈。唐会昌五年(公元845)禁佛时这里曾一度废寺,次年改为护国寺,大中九年(公元855)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八所。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以后寺院废毁。新中国成立后对青龙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佛塔遗址和殿堂遗址。笔者认为从塔基结构来看,其正中的直壁方坑应当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遗迹。这样的结构在日本的很多木质佛塔下都能看到。佛殿遗址位于佛塔址东侧,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出土遗物有银质及鎏金小铜佛,唐代建筑材料等。1982年,西安市同日本国香川、德岛、高知、爱媛四县协议在青龙寺遗址共同修建了空海纪念碑。1984年,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进行了殿堂复原研究。在国内,对于密宗的祖庭,有长安的大兴善寺和青龙寺两处认可。但是对于传入日本的密宗:真言宗来说,长安青龙寺是毫无疑问的祖庭。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在青龙寺遗址区内共同修建了惠果、空海纪念堂等建筑用来纪念青龙寺在中日佛学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密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最早由高僧一行创始,包含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等宗派。一行(公元673年-727年) 本名张遂,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其曾祖是李世民时期的名臣张公谨,为避开武则天政权他青年时代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被唐玄宗李隆基接回长安。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受命主持修编新历《大衍历》。玄宗诏一行入京的本意是让他担任行政职务,不过一行对此不感兴趣,因此继续做僧侣。《宋高僧传》卷五《一行传》记载,当一行诏征入京后,“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寻诏住兴唐寺”。《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记载:“集贤殿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谋虑可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

笔者认为,一行在京城一方面负责有关禅宗事务,同时也在按唐玄宗的要求参与密宗译经活动,所以才会在公元716年(开元四年),密宗高僧善无畏来华后拜其为师的举动。在李华的《善无畏三藏碑铭并序》中记载:“禅师一行者,定慧之余,术穷天地,有所未达,谘而后行。”还有一件事情也能佐证这一推测,就是公元720年(开元八年)金刚智来华时,一行师从于他受了金刚界密法。根据《真言付法纂要抄》记载:“开元八年,金刚智东渐之后,始开道场,亲受灌顶。”

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一行协助善无畏译出密教经典《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两人撰集成《大日经疏》,把《大日经》中一些隐含的内容都解释出来,对一些教义的阐述,结合了佛教各宗如华严、天台、净土、唯识及儒家的观点,系统地组织了密宗的理论和仪轨,使密教教理合理化,从而为印度密教转向为中国密宗奠定了基础。

公元746年 (天宝五年),南印度师子国的不空大师来长安为玄宗灌顶,被赐号“智藏国师”。同时译出了密教的另一部主要经典《金刚顶经》,并且建立了梵语与汉字间的音韵对照组织,以解释咒语。不空大师有众多的杰出弟子,例如金阁寺的含光、新罗的慧超、青龙寺的惠果、崇福寺的慧朗、保寿寺的元皎、觉超等人。[5]其中青龙寺祖师惠果跟随不空20余年,因常住青龙寺东塔院,世称青龙寺和尚。公元804年(贞元二十年),日本僧人空海与最澄随遣唐使入唐,空海到长安青龙寺求学。公元805年(永贞元年),惠果授空海以阿阇黎位灌顶,同时命20余人书写经卷,10余人图绘胎藏界、金刚界等大曼荼罗10幅并制造法器15件交付空海,空海携这些密教宝物返回日本弘扬惠果所传密教,创立真言宗。[4]

这一时期不少日本僧侣来中国学法,其中最有名的最澄、空海、宗睿、惠运、圆行、常晓、圆仁、圆珍等八人被称为“入唐八家”,他们所学的佛法与密宗有关,因此回日本后,所传的也都是密教经典的佛教,由于教相判释的不同,最终形成最澄一派的台密(天台宗),和空海一派的东密。空海返回日本之后,惠果的另一个徒弟义操继承了唐密法灯,之后传弟子义真、海云等,直到公元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青龙寺被毁。公元845年(会昌五年),武宗废佛,汉地密宗由盛转衰。历经元、明、清三代之后密教开始在西藏弘传。

三、日本奈良西大寺与元兴寺

日本奈良西大寺位于奈良市西大寺芝町,位于平城京西,相对于城东的东大寺取名西大寺,为南都七大寺之一,是日本真言律宗本山,亦称高野寺、四王院,山号秋筱山。最初在公元765年 (日本天平神护元年)由称德天皇创建,开山法师为常腾。常腾是公元717年(日本养老元年)入唐僧玄昉的弟子。玄昉在唐朝留学20年,跟随玄奘的三传弟子,慈恩宗的智周学习,回到日本后门下除常腾外还出有慈训、善珠、行贺等高僧。[5]

公元749年,日本第45代圣武天皇女(女天皇)自称太上天皇,传位其女孝谦天皇。公元764年 (日本天平宝字八年) 当时的权臣惠美押胜(藤原仲麻吕)谋叛乱被平定后,为镇护国家、祈祷不再发生类似叛乱,孝谦天皇发愿铸造金铜七尺四天王像,并于翌年(即天平神护元年)创建西大寺。西大寺自公元765年(天平神护元年) 始建,公元780年 (宝龟十一年)建成,前后花费15年时间,建成时有药师金堂、弥勒金堂、东西两堂四天王院等,寺庙占地面积达三十一町(约308公顷)。平安时代,虽然日本的首都由奈良迁至京都,但西大寺的佛学一直发展。早期的西大寺佛学主要集中在法相宗、唯识宗、三论宗,期间出过有名的泰演、实敏、玄睿、延善等著名的高僧。[6]这时的日本佛教由从中国归国的学问僧主持推动,公元718年(养老二年),政府太政官诏令中出现了“五宗”之说。公元751年(天平胜宝三年)正式出现了公认的三论,法相,华严,律,俱舍,成实六宗,即有名的“南都六宗”。平安时代,日本高僧最澄入唐,兼学密、禅、戒各宗,返回日本创立具有复合性,融和特色的天台宗。另一名高僧空海则根据长安青龙寺密宗创立了真言宗,天台及真言宗开始兴盛。[7]

到日本镰仓时代,密宗叡尊上人致力于复兴西大寺并将西大寺开辟为真言律宗的道场。叡尊曾在醍醐山修行真言密教,在空海创建的高野山师从信惠学习真言宗,属于空海派传承。公元1235年 (文历二年),叡尊驻锡西大寺后,于公元1238年 (嘉祯四年)建造八角五重石塔,在公元1245年 (宽元三年)创建真言堂,公元1247年 (宝治元年)建僧堂,并塑造了爱染明王像。此后还建造了释迦如来立像、金铜舍利塔、大黑天像、护摩堂、铁宝塔等。直到公元1290年(正应三年)在西大寺圆寂,之后被追谥为兴正菩萨。江户时代正式成立的真言律宗奉叡尊为初祖,空海为高祖,以西大寺作为真言律宗的总本山。以真言密宗的教义为基础,强调“具足戒”与“三味耶戒”的研修,长安青龙寺作为其高祖空海的学法受戒之地亦受到敬重。

西大寺现在的建筑除南门、石落神祠外,皆为江户时代及以后的建筑,其中包括本堂、爱染堂、聚宝馆、四王堂等。南门是以前西大寺的正门,建于室町时代后期,穿过南门有许多石质立柱底座,是五重东塔遗址,其北侧是本堂,亦称光明真言堂、金堂,建于公元1752年 (宝历二年),是江户时代南都奈良建造的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爱染堂位于本堂的西南部,东塔的西侧,是公元1762年(宝历十二年)由京都近卫政所御殿移建过来,是西大寺最负盛名的法事——“大茶盛式”的活动场所。建于1960年的聚宝馆在本堂的东侧,是西大寺的文物宝库,内藏众多佛教典籍及天平时代的吉祥天像、宝生如来像、阿弥陀如来像和与“大茶盛”有关的古代茶碗等。聚宝馆东侧的四王堂,是西大寺创建时期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

在総本山(奈良西大寺)之下,真言律宗还设有大本山(奈良宝山寺),以及別格本山(一之室院、護国院、横滨称名寺、大阪府八尾市教興寺、大阪府枚方市久修園院、爱媛县今治市国分寺与法華寺、熊本县玉名市蓮華院誕生寺)。[8]并且设立了许多“末寺”(由緒寺),包括:極楽寺(神奈川県鎌倉市)、放生院(京都府宇治市)、岩船寺(京都府木津川市)、浄瑠璃寺(木津川市)、海龍王寺(奈良市)、不退寺(奈良市)、般若寺(奈良市)、元兴寺极乐坊(奈良市)、元兴寺小塔院(奈良市)、白毫寺(奈良市)、額安寺(奈良県大和郡山市),以及長弓寺(生駒市)、長福寺(生駒市)、圓證寺(生駒市)等。

元兴寺位于奈良,是南都七大寺之一,最初由苏我马子创建于奈良飞鸟地区,前身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佛寺法兴寺,法兴寺随着日本平城京迁都从飞鸟地区迁到新都成为元兴寺,飞鸟地区的法兴寺成为今天的飞鸟寺。在奈良時代元兴寺与附近的东大寺、兴福寺一样是规模庞大的寺院,平安时代以后才逐渐衰退、現在的元兴寺主要由两个寺院组成。一处是奈良市中院町的元兴寺,到1977年为止称为“元兴寺极乐坊”,是奈良西大寺的末寺、属于真言律宗,另一处是奈良市芝新屋町的元兴寺,是东大寺的末寺,属于华严宗,两处寺庙都是由最早的元兴寺发展而来。奈良市中院町的真言律宗元兴寺如今已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奈良市西新屋町的真言律宗的小塔院也是由最早的元兴寺发展而来。現在被列入“史跡元兴寺”范围包括:奈良市中院町的“元兴寺极乐坊”、 芝新屋町的“元兴寺塔跡”、西新屋町“元兴寺小塔院跡”三处。

在奈良時代,元兴寺曾是三论宗与法相宗的道場,寺院规模巨大,今天的“奈良町”地区当年基本上都属于元兴寺。公元1451年(日本室町時代宝徳3年)、元兴寺遭遇火灾、金堂等主要建筑被烧毁,寺院也分为三处。“极乐院”区域成为奈良西大寺的末寺,归属真言律宗,“极乐院”南边的“元兴寺観音堂”成为了东大寺的末寺。极乐院在1955年改称“元兴寺极乐坊”,之后在1977年改名为“元兴寺”,因为元兴寺的历史变迁,所以今天的元兴寺虽归属真言律宗,同时也追认了多个宗派的源流,以神叡与护命作为其法相宗的开山祖师,以智藏与智光作为其三论宗的开山祖师,以空海大师为真言宗祖师,以叡尊上人作为真言律宗祖师。

四、中日密宗发展脉络

中国佛教的宗派定义十分复杂,笔者认为其中牵扯有形的寺院与无形的学派。直到宋代,中国佛教宗派才从学术团体过渡到真正的固定的组织集团。武汉大学的姚彬彬在其公开发表的论文: 从“宗派佛教”到“学派佛教”中对此有专门论述。 密宗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最早是印度密教先融合了中国道教的部分内容,之后分为两派,一派称为胎藏界,一派称为金刚界。[9]唐代的一行大师同时得到两宗真传之后,青龙寺惠果大师又将教义传于日本的空海大师,同时入唐学法的最澄与空海返回日本之后,日本密宗又分成了空海一派的东密与最澄一派的台密,包含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等宗派。真言宗主要指流传于日本的密宗,相对于最澄的天台密宗(即台密)又称东密。根据对日本文献的考证:其法统由教祖大日如来(即摩诃毗卢遮那)传金刚萨埵(二祖)、龙猛(三祖)、龙智(四祖)、金刚智(五祖)、不空(六祖)、惠果(七祖)、空海( 八祖)构成,称为“八祖”。空海返回日本后,于日本弘仁七年(公元816年),在高野山创设金刚峰寺。日本弘仁十四年,嵯峨天皇赐予东寺(教王护国寺),与金刚峰寺共同作为根本道场,传出了真济、真雅、实慧、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泰范、智泉、忠延等人,空海圆寂后传承分成小野、广泽两大流派。

唐朝密宗盛行一时,唐末密宗教门遭受破坏,密宗佛像几乎被摧毁无遗。公元8世纪时,天竺僧人寂护、莲华生等到吐蕃传播显、密两系佛教,到了公元10世纪后期,佛教以喇嘛教的形式得到复兴。13世纪中期,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和元世祖忽必烈提倡佛教密宗,密宗随之而传入蒙古。忽必烈入主中原后,藏传密宗又随之传入华北各地,以山西五台山为佛教密宗总禅林。明、清两朝利用喇嘛以怀柔蒙、藏,于是藏传密宗盛行。

结语

佛教传入中国发展至唐代已十分兴盛,唐代之后的中国实际上已开始超越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成为佛教学说的传播与发源中心。长安地区尤为代表,中原佛教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各宗派学说的出现也通过朝鲜半岛或海路直接影响到了日本。奈良时代的日本佛教被作为镇护国家的要法,在国家直接控制下。寺庙建于城市中,被称为“都市佛教”。此时期形成的奈良六宗起源,主要传人均为留学僧或渡来僧,各宗与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的佛教宗派具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其教相判释、教义戒法是从中国引进几乎不做变化。

笔者认为,虽然中国与日本的宗派划分基本还是以寺院(本山)为代表,以学说为判断标准,并且真正形成时期相差不远,中国成于宋代,日本成于之后中国明时期的江户时代。但因双方宗派皆将自身的系统倒溯至宗派学说起源的唐时代,因此产生了学术系统与实际承载学术的寺庙体系的区别,进而使得双方在宗派初祖以及祖庭方面的区别,尤其是日本的传统宗派往往向中国的祖庭溯源,因此产生了两国在对寺庙的一般介绍乃至专业文献上的脉络描述的差异。学术是佛教发展的根本,寺庙是僧侣信徒活动的载体,对于佛教宗派源流脉络的研究必须同时注重两者的发展与联系才能辨清。

注释:

①林庚:《盛唐气象》,《北京大学学报》,1958年第2期;冯敏:《盛唐时期的史学研究》,《北方

论丛》,2014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张伯良.汉传佛教在西安的祖庭和祖师(上)[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4(2).

[2]杜镇,曹振明,王达山,王彪.佛教祖庭的文化意义[J].华夏文化,2008(3).

[3]张大柘.浅说幕府至明治时期的日本政教关系[J].世界宗教研究,1994(4).

[4]何燕生.日本的佛教宗派[J].法音,1992(8).

[5]阮荣春,张同标.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高峰[J].艺苑,2011(5).

[6]渡辺照宏.日本の仏教[M].岩波新書(出版社),平成二十六年七月.

[7]上山春平.仏教の思想[M].角川書店(のち文庫),1969.

[8]楼晓洁.日本佛教发展之研究[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1).

[9]刘蕻.漫说禅、密的师道尊严——禅宗与密宗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