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动态

2016-11-02 03:03:32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国内外动态

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效益指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2016年1-6月,我国机械工业经济效益指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显示,全国机械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表现如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8%,较全国工业(5.68%)高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95次,较全国工业(2.29次)慢0.3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16%,较全国工业(6.08%)高1.08个百分点。6月末,资产负债率为54.63%,较全国工业(56.63%)低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9.81%,较全国工业(107.04%)高2.77个百分点。

1 十三大行业利润增速八增五降

1-6月,全国机械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38.28亿元,同比增长6.53%,较1-5月(7.3%)回落0.77个百分点,较全国工业(6.2%)高0.33个百分点。6月当月,利润总额1 506.59亿元,同比增长3.53%,较5月(10.6%)回落7.07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3个大行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同比为8增5降。在同比增长的行业中,电工电器行业(15.13%)和文化办公设备行业(10.24%)两个行业的增速超过了10%;在同比下降的行业中,工程机械行业的降幅最大,为-11.35%。

在机械工业重点关注的31个小行业中,利润同比增长较快的行业为照相机及器材制造(33.72%)、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13.57%)、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13.14%)、电线电缆制造(12.69%)、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10.97%)和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制造(10.36%);而利润同比下降较大的行业为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23.5%)、金属切削机床制造(-22.12%)和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18.04%)。

2 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增速提高

前6个月,机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2 876.06亿元,同比增长6.68%,较1-5月(6.4%)提高0.28个百分点,较全国工业增速(3.13%)高3.5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96 182.99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1-5月(6.31%)提高0.39个百分点,较全国工业(2.97%)高3.73个百分点;每百元收入中成本达到85.21元,较1-5月(85.12元)高0.09元,较全国工业(85.79元)低0.58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9.15元,较全国工业(108.29元)高10.86元。

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行业看,13个大行业中,除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为-8.04%外,其余行业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增速位居前五的行业是:汽车行业(9.9%)、电工电器行业(8.21%)、农业机械行业(7.5%)、仪器仪表行业(6.41%)和机床工具行业(5.23%)。

3 应收账款同比增速回落 产成品存货周转加速

6月末,全国机械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合计115 777.18亿元,同比增长6.87%,速较5月末(7.12%)回落0.25个百分点,较全国工业(4.3%)高2.57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38 155.23亿元,同比增长9.19%,较5月末(9.74%)回落0.55个百分点,较全国工业(7.99%)高1.2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8.39天,较5月末(59.88天)少1.49天,较全国工业(38.14天)多20.25天。

存货23 965.07亿元,同比下降0.01%,较5月末(0.71%)下降0.72个百分点,降幅较全国工业(-1.02%)窄1.01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9 272.47亿元,同比下降0.05%,增速较5月末(1.13%)下降1.18个百分点,降幅较全国工业(-1.92%)窄1.87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7.01天,较5月末(17.68天)加快0.67天,较全国工业(14.43天)慢2.58天。

4 企业亏损面缩小 亏损额增速提高

1-6月,全国机械工业共汇总84 875个企业,其中亏损企业14 113个,亏损面16.63%,较1-5月(17.36%)缩小0.73个百分点,较全国工业(16.08%)高0.5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684.82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1~5月(3.9%)高4.5个百分点,较全国工业(6.51%)高1.89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在13个大行业中,亏损额同比为11升2降。亏损额同比增长超30%的行业有3个,分别为内燃机行业(39.5%),工程机械行业(35.67%)和石化通用行业(34.63%);同比下降实现减亏的两个行业为文化办公设备行业(-7.12%)和电工电器行业(-10.9%)。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发布

9月9日,《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发布,这本由中国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编写的蓝皮书,从综合、领域、专题、区域、国际五个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的推进情况,以及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举措。

蓝皮书称,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制造业综合成本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制造业布局逐渐调整,正在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

蓝皮书援引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称,当前制造业成本最低的国家依次为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泰国、中国,制造业成本最高的依此是澳大利亚、瑞 士、巴西、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俄罗斯、巴西制造业成本优势减弱。墨西哥、美国等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能源成本优势明显,制造成本优势逐渐显现。

在成本变动影响下,一方面,跨国公司制造业生产呈现向发达国家加速回流趋势;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转移。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当日表示,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好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补齐创新能力、质量品牌和工业基础短板等工作。对于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苗圩表示,一是降低要素成本;二是降低交易成本;三是降低制度性成本。

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在北京盛大召开

9月2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华通讯社指导,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工信部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华制智能联合主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中国和德国同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两国在建设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利益共同体方面具备广泛的合作基础。本次年会以“智能制造体系构建和实施路径”为主题,力求搭建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对话交流平台,深入探讨中德合作未来新路径,满足中国制造最迫切转型升级需求。年会由24日的主论坛及25日的5个平行分论坛组成,既有前沿趋势又有落地方案。主论坛的圆桌交流,德中两国嘉宾带来激烈精彩的思想碰撞,而分论坛则聚焦前沿趋势、解决方案、最佳实践、中国制造2025与政策推进以及智能制造资本投资几大领域,看点颇丰。

年会特约中、德两国政府、企业等多方代表,剖析新工业革命时代全球经济大势,解读德国“工业4.0”现状,洞悉中德合作新动向。通过分享中德最佳实践,探索中国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让工业4.0不再是一场概念之争,让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切实落地,让智能未来清晰可触。

秦川机床牵头进行机器人相关联盟标准编制

8月30日,来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北京、上海、江苏、广州、武汉、珠海、西安等地的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科研机构专家齐聚宝鸡,在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召开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减速器联盟标准启动会,正式启动机器人“关节”联盟标准编制工作。

机器人用减速器作为一种精密的动力传递机构,是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基础部件,也是运动的核心部件,可谓机器人的“关节”。目前,全球能够进行规模化且性能可靠的精密减速器生产的企业不多,全球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被日本企业占据。此次,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减速器联盟标准编制由秦川机床公司牵头,参加单位有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江苏联合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等企业和科研院所。

联盟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补充,具有制定速度快、对市场需求响应及时、在联盟团体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促进和引领产业发展等优点。联盟标准编制需要经过调研和收集资料、形成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试验验证、标准审查等7个环节,预计到明年9月形成报批稿,上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该标准正式形成后,作为一种规范性技术文件,将对提升我国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品质量水平,促进我国减速器产业发展,规范和统一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生产、销售与使用,促使我国机器人减速器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制定国家相关标准提供标准数据与基础资料。更重要的是,市场竞争最终意义上是标准的竞争,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该标准形成后,将确立秦川机床在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领先地位。

华中数控在宁波投资设立机器人公司

9月18日,华中数控发布公告称,将由其控股子公司宁波华中数控出资2000万元投资设立宁波华数机器人。

宁波华数机器人设立后为宁波华中数控的全资子公司。其经营范围为机器人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化生产装备、自动控制设备、驱动装置、计算机软件、机电设备的研发、生产、系统集成、销售及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企业管理咨询。

对于宁波而言,此举将为进一步发展机器人业务、打造宁波国家级机器人产业群、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助推宁波《中国制造2025》贡献一份力量。据悉,宁波市政府相关单位将在资金、税收、房屋租金补贴等方面为宁波华数机器人的发展提供支持。

宁波华数机器人成立后将面临市场开拓风险、人员风险、产品风险,为此,宁波华数机器人将建立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团队和充足的技术储备基础,通过对市场、客户的持续调查研究,及时开发和不断升级相关产品,跟踪客户做好问题的反馈和需求,并建立完整、科学的营销体系,保证产品真正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华中数控方面表示,宁波华数机器人的成立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机器人产业的布局;有利于公司结合宁波地区产业特点,拓展公司机器人产品的应用领域与范围,加快公司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

UNITED GRINDING集团将举办中国开放日活动

2016年11月3-4日,UNITED GRINDING集团将在其上海安亭工厂举办盛大的中国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探索未来”(discover the future)。届时,UNITED GRINDING集团将汇集旗下八大品牌产品(MÄGERLE、BLOHM、JUNG、STUDER、SCHAUDT、MIKROSA、WALTER、EWAG)为现场观众全面呈现不同应用领域的先进磨削加工方案,探讨磨削技术的创新发展,分享最新技术成果;同时,本次开放日活动展出的12台机器针对机械制造业、航空航天、运输和重工业、工具、汽车和汽车配件、能源、工模具制造、精密机械和医疗器械等多个应用领域。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中国制造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随着汽车消费者对汽车品质、性能、驾驶体验等要求不断提高,汽车生产也呈现出多品种、大批量、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等多重特点。

在汽车和汽车配件领域,本次开放日,现摘选UNITED GRINDING集团STUDER品牌下产品介绍。

STUDER在精密圆磨机床的研发与生产领域拥有百余年的经验积累。其提供的产品不仅包括标准磨床,还包括针对中小型工件高精度磨削的复杂解决方案。此外,STUDER还提供软件、系统集成以及一系列其他服务。截至目前,STUDER已经生产并交付了23 000台机床,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

S41是STUDER品牌下的多款数控万能内外圆磨床的代表,尤其适合磨削中大型工件。其顶尖距为1 000/1 600 mm,中心高为225/275 mm,可以加工最重250 kg的工件。

KC33是STUDER 品牌下的明星产品,是适合单件、批量磨削中型尺寸工件的最佳数控万能内外圆磨削机床,具有顶尖距650 mm和1 000 mm两种配置,中心高度为175mm,可加工工件的最大重量为80/120 kg。

UNITED GRINDING集团将此次针对亚太地区的开放日活动选址在上海,不仅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对未来充满期待,更表达了对中国客户的重视,致力于与中国客户共赢发展。

博世力士乐与沈阳中之杰签署销售合同

近期,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中国与沈阳中之杰流体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中之杰”)在沈阳签署了液压阀组智能装配线销售合同,该生产装配线可为沈阳中之杰产能扩充至3倍、效率提升至3倍并节省50%的人力成本。在签约仪式上,双方还签署了工业4.0智能制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视彼此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形成深层次、多领域且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据悉,博世力士乐和沈阳中之杰已经合作了超过20年。在签署工业4.0智能制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双方在产品代理销售及OEM配套加深合作之余,博世力士乐还将与沈阳中之杰在工业4.0及智能制造领域的重大项目展开产品、技术、方案的合作并提供咨询、实施、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同时,双方将依托航天云网智能研究院,培养智能制造领域人才。

柯马推出4轴SCARA机器人

近日,柯马推出4轴SCARA机器人Rebel-S。这一系列共有5个不同型号,负载皆为6 kg,所有型号均由R1C 19英寸机架式控制器控制,该控制器可集成在单个机柜中控制整条生产线。另外这些机器人还提供openROBOTICS版本。该版本可以直接集成到由贝加莱技术控制的机器/产线自动化中。

新机器人的名字(Rebel在此意为“革新者")反映出SCARA与其他柯马机器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它们并非采用关节连动,就这点而言,确实可以视它们为“革新者”。它们可安装在各种位置上,利用简单但很有创意的可选方案来扩展机器人的工作范围。Rebel-S提供3种工作半径,分别为450、600 和 750 mm。

机器人工作半径的差异由于模块化延长臂的存在,它使机器人根据需要扩展可达性。由缆线和延长臂组成的扩展组件,在这5个型号的机器人中可以轻松实现互换。买一得五——这就是柯马模块化概念提供的优势。这种模块化特性使得即时配置机器人成为可能,也就是说,购买SCARA系列机器人可以为客户节省大量成本和时间。

除了机器人以外,柯马还将提供一系列附加软件产品,包括传送带追踪(tracking)和即插即用视觉系统,以及作为售后服务一部分的各种服务套件。

igus打造世界最大的塑料拖链

高性能塑料制成的拖链正在征服越来越多的工业领域,并逐渐取代金属产品。igus在今年的BAUMA上展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塑料拖链——E4.350,可轻松应对这些不良条件。

E4.350拖链适合大电缆和软管必须得到妥善保护的行业,如重型机械或海上应用(如船上起重机或钻井平台)。高性能塑料确保拖链耐腐蚀、不受化学品和石化产品的影响,并且不怕日晒。该材料自润滑,在整个使用寿命中无需在连接处使用油脂,即使在非常脏污的环境下也能适应。这样可减少定期维护的需求,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拖链的使用寿命。

总得来说,E4.350拖链有以下优点:(1)E4.350采用模块化结构,可根据需要轻松延长和缩短,可做到根据应用定制。(2)E4.350拖链坚如钢铁,但更轻。大量测试证明其可轻松承受远超175 000 N的拉伸和断裂负载。(3)E4.350拖链必须在极端环境下引导大软管和电缆时,耐腐蚀、免维护的优点是E4.350的加分项。此外,除定制内部分隔的特点外,重量轻也格外引人注目。

山高推出小颈硬质合金立铣刀

近期,山高Jabro®-Solid2 JS554系列硬质合金立铣刀推出颈部直径更小的型号,进一步扩展了应用范围和多功能性。在加工复杂的工件时,例如航空航天行业、医疗行业和通用机械加工行业中的工件,这些最新推出的刀具可以采用更大的后角。

更小的颈部尺寸使该型号刀具更容易加工采用复杂夹具夹持的工件,并让用户充分发挥四轴和五轴机床的加工性能。颈部尺寸得到了全面优化,不仅可以保持刀具的刚度,同时还与标准型刀柄系统有完美的兼容性。另外,这款刀具还保留了高效加工ISO P、M、S和其它材料组材料的性能。

JS554 立铣刀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挠度。该系列产品在众多应用中也表现出了极佳的性价比,而这些最新推出的型号也使该系列产品的先进功能得到增强JS554 立铣刀系列的直径范围为3~20 mm,典型切削长度为2xD+2 mm。悬伸长度为3xDc。此外,该系列还包括圆角型和45º倒角型刀尖产品,适用于圆柱型和Weldon侧固型刀杆。

3D打印大型高精部件在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近日,欧洲宇航公司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和法国3D打印服务公司 Poly-Shape SAS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为韩国的新通信卫星Koreasat-5A和 Koreasat-7 提供超大3D打印部件,从而也再次证实了3D金属打印技术是数字化制造方式的创新推动者和先驱者地位。

据介绍,Koreasat-5A和Koreasat-7的天线支架将成为迄今为止、欧洲采用基于粉末床的金属激光熔融技术制造并送入太空轨道的最大体积零件。其尺寸为447 mm×204.5 mm×391 mm,重量却只有1.13 kg,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轻量化部件。

Koreasat-5A和Koreasat-7项目展示了超大型高精3D打印增材制造部件在太空应用中的可行性。采用模拟仿生设计,3D打印增材制造完成的部件可将此前需要生产的9个零件削减为1个零件,一次性完成的工艺让制造过程中不再有此前的组装成本;同时还得到了明显更好的轻量化结构潜力;使用3D打印增材制造解决方案可以减去22 %的重量,最终重量仅1.13 kg。在这种每一克重量都至关重要的应用中,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3D几何形状可以根据在太空轨道中的使用条件进行优化修整。该项目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展示了3D打印增材制造在航天工业中的潜力,相信未来航空航天领域中肯定还将会有更多此类项目的出现。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38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26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16
工业人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1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1:50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为什么造机器人?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