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美学教育,促进地理学习

2016-11-02 22:36宋黎明
关键词:美学规律现象

宋黎明

【摘 要】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积极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认识地理课程的美学特征,并感悟地理之美,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地理之美,培养地理思维;挖掘地理之美,总结学习规律。

【关键词】

美学 学习兴趣 地理特征 地理思维 规律

地理教学不仅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更具有美的感染力。地理课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不同的地域,风光不尽相同,不同的星球,地貌特征各异。但这一切都是具体可感的,高山有高山的巍峨,大海有大海的广阔,美无处不在。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认识美、发现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

一、认识地理的美学特征

地理课程的美学特征,有其独特性,各种地貌特征,直观生动,但又形态各具,所以既生动具体,又特色鲜明。各种地理特征又不是孤立的,往往相互关联,和谐共存,不失一个整体。

(一)直观具体

直观具体、生动鲜明是美的特征,也是地理美的基本表现。就植被而言,草原上一碧千里,青草连天;沙漠里黄沙遍地,寸草不生;高山上岩石裸露,不见些许绿色;峡谷中树木繁茂,绿意盎然。这些地理特征,都有区域性,看到不同的植被,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要么满心喜悦,神清气爽;要么心存孤寂,怅然若失。根据地理课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使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不同地域的地理特征,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一味地反复说教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地理画面的丰富多彩,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要因势利导,发挥图片、幻灯片、专题片的独特教学魅力。

(二)各有千秋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各种景观千奇百怪,造物主真的出神入化,地理特征令人惊艳。有的地理变化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比如,火山喷发,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若铁水奔流,赤焰似火,到处烟尘四起,令人惊心动魄;再有,大海里潮起潮落,浪奔浪涌,有的小岛瞬间不知所踪,有的会突然冒出来,就像变魔术一样,令人大开眼界。地球自身每一刻都在运动,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有的地方隆起为为山脉和高原,有的地方断裂成峡谷或断崖。比如,喜马拉雅山已经高不可攀,但每年还在不停地生长。黄河之水也会把黄土高原的泥沙带到中下游,不断抬升河面,制造悬河奇观,扩大下游冲积扇的面积。还有一种岩溶地形,把山体掏空,形成石钟乳、石柱,形态各异,幻若神奇的宫殿。大自然的伟力,令我们敬畏不已,简直是无所不能。大千世界,五花八门,奇山异水,美不胜收。

(三)和谐统一

地球上的大气圈或者地貌特征,都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任何地理现象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比如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尽管看不到摸不着,但作用很大,可谓功勋卓著,它就像给地球披上了一件防护衣,呵护地球,造福人类。大气层可以阻止太阳的辐射和宇宙射线,保护人体不被灼伤;大气层可以阻止天外来物,让流星在到达地面之前烧毁,避免撞击地球,伤及人类。大气层还可以为地球保暖,凝结水汽,制造风云雨雪。大气圈又与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融为一体,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综合地理环境。如果大气中没有氧气,地球上的生物将濒临灭绝;如果没有水循环和岩石风化,就不会有植物生长的土壤;如果大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二氧化碳增多,也会使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淹没海岛和陆地。总之,地理之美,还在于和谐统一,相生相克,此消彼长。

二、感受地理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感受地理之美,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利用形象直观的地理教具和教学地图,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的认识,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机械的地理知识传授,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比如,学习长江,我播放了有关长江的专题片,同学们借助画面,很自然地走近了长江,了解了长江的水文特征,了解了长江和两岸人民的密切联系。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各种政治事件或者旅游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认识各种地理现象,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他们自我发现、自我研究的学习热情。我们游长城、登香山,让学生感受到了温带的气候特征。他们不仅喜欢枫叶之美,而且要弄懂枫叶是怎样变红的,查阅资料,浏览电脑,乐此不疲。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地理学家探险的故事。比如,让学生阅读《徐霞客游记》,不仅感受到祖国山川之美,而且学习到了徐霞客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对纠正学生的治学方法很有好处。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地理之美,才会关注各种地理现象,满怀激情地去学习。

三、把握地理之美,培养地理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地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知识是立体的,是空间性很强的,我们要让学生有空间意识,用立体思维和形象思维去感知各种地理现象。我们描摹地理现象的语言,要真实准确,不可随意夸大或缩小,因为地理语言就反映着地理思维。我们平时不注意天气和气候的差异,往往用词随意,但表述有失规范。天气变化是短期的,多变的;气候变化则是长期的,比较固定的。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观察地球仪,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两极稍短,赤道略鼓;要让学生有经纬意识,好确定某个地域的位置;熟悉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培养他们良好的空间意识。要让学生喜欢看地图,并且会看地图,在行政区地图上可以准确地找到各个省份;在地形图上,顺利找到各个山川大河。学生有了地理思维,才能科学地认识各种地理现象,不仅思维缜密,而且有理有据。

四、挖掘地理之美,总结学习规律

地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有章可循的。我们鼓励学生了解各种地理现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按着美的法则来总结学习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大自然、认识地球、认识各种地理现象都是大有脾益的。因为各种地理现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一个和谐完整的统一体。例如,我们根据纬度变化,结合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就可以总结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根据不同的气候类型,总结出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爱学地理学好地理,还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美学教育与地理教育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8)

猜你喜欢
美学规律现象
印花派对
纯白美学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春食色彩美学
第四章光现象
“妆”饰美学
找规律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