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培荣
近年来,我校就校本课程的开发、规划和实施,使校本课程更好地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校本课程逐渐走向常态化等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我校实施校本课程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以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中心,以家乡的文化、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开放性、自主性为原则,让家乡文化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就我校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策略谈谈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要依赖于领导及制度的保障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是单靠教师个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根据国家的规定、地方的规定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校本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等活动。为此,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明确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课程管理职责,协调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各部门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学校才能成为对教师、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有益场所,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才会因为学校主体的广泛参与而成为真正的“以校为本”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同样需要教科研制度作保障,更需要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研究、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校本课程高质、高效地实施。为此,我校建立开放的、多元的教科研制度。一是建立校级教科研制度,以学校为单位,以教科室、教务处、学科组为主体,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交流活动,重点围绕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计划、过程、评价、管理等问题展开论证、研讨与交流,使学校宏观把握校本教材的实施进程,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如:“太湖蟹”,校本课程编制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市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和论证。二是建立年级教科研制度,以学年为单位,由同年级组的校本课程教师组成,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活动,重点围绕校本教材的指导问题,做到及时交流与反馈。三是建立校内外的合作交流制度,从学校到年级建立不同的交流研究制度;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邀请相关的专家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论证;年级组根据校本课程学习的需要,邀请校外专家、学生家长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在学习“太湖蟹”养殖技术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就邀请了养殖专业户到校对学生进行讲解。
二、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不能单纯因为课程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而存在。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经验和实际的课程,它的宗旨是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由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资源的具体利用中更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一切从实际出发,致力于学生的体验和能力的锻炼,使课程基于校本。我们现有校本教材有《走近七都》、《科技创造未来》、《太湖蟹》等。
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渗入校本课程是我们的主导思想。整合理念下学生研究性学习原创性的成果、教师研究的成果适时选录于校本教材中,无论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式上,均是师生的集成,能引导学生了解多种观点,启发学生横向、纵向思考,给学生留有研究、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总之,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与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有利于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我校学生在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是与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分不开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孙菊林老师辅导学生研制的“实用安全插座”荣获了苏州市首届“市长奖”。
三、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要致力于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
“校本”课是集体课,可以说学校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因为校本课程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大量教师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校本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专职教师,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专题研修,使每位教师既能实施学科课程,又能实施校本课程;使每一位教师能像教自己的学科一样得心应手地开展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不过于追求课程的完美性、完整性和精致性,而是更多地关注教师获得的亲历实践和深度体验,拒绝表演课、作秀课。目前,我校大多数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及实施,我们把此项内容列入绩效考核,使之成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要落实于规范的评价方式
校本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我们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本课程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我们采用的评价形式有: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对优秀学生和指导者进行激励和奖励,使校本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走向规范化。
五、校本课程“常态化”实施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课程专家的具体指导,我们期盼着省内、市内课程专家能给我们更多的指导。
2.校本课程开发,不但要求教师有自己的特长,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目前,我校具备这样条件的教师还是不多。
3.如何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4.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老师们在教学所任学科的同时,再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编写个例、充分备课,会感到精力不足,负担较重。
6.安全问题的保障。校本课程的实施,许多时候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这时安全问题就成为一个凸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