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瑜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公共文化服务指的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公共文化服务不具有盈利性和竞争性,均等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和最核心的理念,要求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是建立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必然的趋势和要求,2015年潮州市制订了《潮州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一)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1.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网络文化需求,遵循“公益性、便利性、基本性、均等性”的原则,通过互联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免费、便利、内容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截至2015年年底,潮州已实现全市镇、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全覆盖。
2.加强各级馆、站建设。我市已建成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县级图书馆3个,其中只有饶平县图书馆为二级馆,余者均为三级馆;建成市级文化馆1个,县级馆3个;建成市级公共博物馆1个,县馆仅饶平一个。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精神,目前我市各级馆站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
3.加快多厅数字影院建设。根据省的部署和要求,潮州市着力加快多厅数字电影院的建设,目前已建成并营业的多厅数字电影院共9家,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
(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提升农家书屋工程。目前,我市共建成农家书屋911个,已覆盖全市893个行政村。为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对全市911家农家书屋(含社区书屋)管理员进行系统培训,并组织编写农家书屋管理员手册,建立农家书屋管理档案,利用全市图书馆资源建立农家书屋流通书库。
2.稳步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自2011年始,市级财政以每场50元进行补助,县、区财政增加每场50元对农村电影放映给予补助,并拨款增购放映设备、增加放映场次补贴,提高放映的覆盖率。
3.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至2010年,已完成全市行政村、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2014年,全市153个自然村,5157户“户户通”工程安装完毕并通过省级验收。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活动。
依托各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潮乐大赛、文艺巡游、书画作品展等多种活动,积极开展“文化走亲”和“我们的中国梦”等主题文化活动,在基层群众中提高公共文化的感染力。
二、潮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潮州市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市在公共文化均等化问题上还存在不足,亟待解决。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薄弱,空间布局不均衡。
我市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以图书馆建设为例,按照国际图联标准,在每1.5平方公里范围内应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两万人口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为两册。我市现有人口268.8万人,仅有公共图书馆4个,平均为67.2万人拥有1所图书馆,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要求。基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滞后更带来深层次的问题,大部分基层农村的文化生活较单一,一些群众将求神拜佛、打牌赌博作为主要娱乐方式,文化形势严峻。市级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多数在市区举行,如青龙庙会、文艺巡游和一些大型文艺表演都是在市区进行,基层农村尤其是偏远乡镇的人民群众参与或享受这些文化活动,必须付出比城市居民高得多的综合成本,也就很难受惠于公共文化的发展成果。
(二)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未能有效落实。
近年来,潮州市对公共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从总量、所占比例和增长速度方面看都有大幅提升,但相对于实现公共文化的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体制尚未完善,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所要面临的法律、税收制度设计还没明晰。基层政府由于财政经费紧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普遍削减,甚至没有将常规的公共文化活动经费列入预算中。对已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缺少管理、维护和运行经费,没有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作用。
(三)基层党政领导重视不足,相关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我市对公共文化均等化的绩效评估机制未有效建立,虽然在国家层面已出台《国家基本文化服务项目指导标准(2015-2020)》,对各级政府就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和硬件设施条件、人员配务等作出明确规定。但潮州市尚未在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实施标准,更未形成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缺少文艺创作、展演、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乡镇文化工作者很多都要兼任乡镇其他部门多项工作,人员借用现象突出。村镇中爱好文化活动的人不少,但是很难找到专业的文艺人才和带头开展文化活动的组织者。
三、推进潮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结合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建设、教育、民政、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协作,各区、县政府配合,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系统规划。二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建议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单列,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工作综合考评和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考评的依据之一。
(二)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规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有的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总结经验,通过制度进行固化。同时,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和服务管理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行。
一是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维护、运行经费,活动经费、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将图书馆、农家书屋图书、报刊购买经费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引入民间资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企业服务、广大群众享受的方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相对不足、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四)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各区县要及时配齐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加大专业文化人才在文化人才队伍中的比例,通过出台政策,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并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责任制,逐步解决综合文化站人员专干不专的问题。
(五)完善服务,丰富内容,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目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建设任务已经完成80%,2016年将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今后,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丰富文化内容、提升文化服务、加强文化管理上,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和服务管理提上议事日程。要管好、用好现有文化设施,解决好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六)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此外,乡镇和村级各种网络工程建设应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网建设,充分发挥设施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当前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实施的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在推进乡镇和村级的信息服务站点建设时,应以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点(远程党员教育网络乡镇和村级站点)为平台,共享网络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增大运行、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