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顿
“公共性”仍然是基布兹最主要的特征。基布兹仍然有生命力,它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关于农村的可能性。人们有着联合的愿望,有着抱团取暖的愿望,也有着交流的愿望。
农村的另一种可能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多年以来一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今年夏天他到访北京,掀起了一股奥兹旋风。尤其是他的《乡村生活图景》,给正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以很大的启示。
奥兹描绘的乡村,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农村。奥兹所写的是“基布兹”,是以色列从事农业生产的集体社区。基布兹先于以色列而存在,从20 世纪初开始,欧洲怀有建国理想的犹太人不断来到这里。那时,这片土地是英国的殖民地,称得上地广人稀。犹太人开垦土地,过上了集体生活, 这样的社区,就被称为基布兹。
这些拓荒者并不是真正的农民,有不少都是受到过大学教育的男女青年。他们的梦想不是靠土地为生,而是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先搞一个小的基布兹,再慢慢扩大。不但开垦土地,也有简单的工业,兴修水利。他们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采用真正的公有制,到2013 年,距离最早的基布兹已经差不多有一个世纪了。以色列有274 个基布兹,贡献了整个农业产值的40%,换句话说,以色列有40% 的农业经济仍然是集体经济。
有些基布兹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基布兹的青年也武装起来,应对地区冲突带来的挑战。他们不但能耕田、做工,甚至也可以打仗。基布兹成为以色列的建国基石,当纳粹开始在欧洲迫害犹太人时,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来到这片土地上, 基布兹接纳了他们。最终,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奥兹的《乡村生活图景》为我们展示的是基布兹的当下状况。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开始把此当成自己的故乡。但是, 以色列也同样面临城市化问题,城市的繁荣,吸走了大量的青年。基布兹开始呈现出某种黄昏的气质,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庄园,本来是最初的基布兹社员所修的房屋,可以说是以色列建国的象征,如今也面临着拆迁。
小说中隐含着某种历史真实,基布兹让我们想起曾经实行集体化的中国农村。现在,基布兹和城市的界限正在消失,大的基布兹,都有直接通往特拉维夫的班车。人们到大城市去办事,但仍会回到基布兹来生活。这里有图书室,尽管每天只有几个人来借书,但却足以支撑整个村庄的文化生活;有卫生室,可以治疗一般的疾病;当然, 也有学校和儿童,有未来。
“公共性”仍然是基布兹最主要的特征。基布兹仍然有生命力,它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关于农村的可能性。人们有着联合的愿望,有着抱团取暖的愿望,也有着交流的愿望。在城市,市民们投入到各种新式的“公共生活”,比如咖啡馆和沙龙,那么,在农村为什么就不能有公共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