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
飞牛网是各方压力下的产物,它承载了大润发未来的希望,却又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这场过载的线上试验,弥漫着一种赌徒式的疯狂。
随着市场消费形态的变化以及线上超市的不断发展,传统零售业绩不断下滑。在转型求变的路上,大润发做的飞牛网被看做是一个另类。
一个并不小的目标
2014年1月飞牛网正式上线运营,作为大润发探索线上转型的试验田。其主要负责人大润发董事长兼飞牛网CEO黄明端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将飞牛网做到行业第三。之后,飞牛网各种投入动作不断,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两年多时间,在资本的强大助力下,飞牛网成为了一家拥有SKU数300多万,日均订单量5万左右,客单价在160~170元之间,月成交额2.5亿元左右,会员数量1 000万左右的线上超市。这些成绩也让飞牛网付出了超过3亿元亏损的代价。
这个时代,做电商亏钱实在正常不过。飞牛网的成绩,在实体零售转型做电商的案例中也许相当不错,可是跟与它对标的阿里、京东、一号店相比,还差得很远。飞牛网的投入规模与业绩成长的效率不成正比,全靠资本推动的成绩,由于品牌、规模、溢价等能力不足,在消费者群体里面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影响力,其体量甚至进不了国内电商前十。
2015年国内电子商务B2C网站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天猫、京东、1号店。其中排名第三的1号店,2015年营业额为260亿元。飞牛网CEO黄明端曾说:2020年飞牛网要做500亿元。如果计划达成,那么前三可能还真有飞牛网的位置,但目前飞牛网的水平与领先者的差距清晰可见。
可以看到,飞牛网的商品数量不足一号店的1/3,不足京东的1/10。会员数量是一号店的1/9,京东的1/10。第三的小目标,以飞牛网目前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的几年内应该很难完成。
两年的时间,飞牛网投入了很多,做了不少事,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它的问题在哪里?
重视营销而轻视物流
业内普遍认为,如果看一家公司有没有前途,就看他们的钱用在哪里了。而电商烧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流量、人力、设备、物流仓储。
飞牛网上线以来,投入10亿多元。这些钱到哪了呢?从公开资料看出,飞牛网在人力、设备、仓储物流方面并未有显著的投入,那么资金大部分只能向一个方向而去,就是流量。
流量是电商活下去的根本。从上述看出,飞牛在引流方面不遗余力,各种营销活动不断。从面膜大战到双十一大战,低价、优惠券、红包满天飞,吸引众多眼球。从百度搜索指数看出,飞牛网在重大营销活动时便搜索量暴增,营销结束便归于平静。而且自2016年以来,搜索指数呈下降趋势。
飞牛网做电商的逻辑是:只要把商品上架到网站上,用力打广告,给出一个较低的价格就行了。这样简单粗暴的营销策略和战略决策,充满着浓浓的传统零售气息。
团队不接地气是一个重要原因。其董事长徐盛育是资本专家,擅长的是资本运作;运营总经理柯佳伶拥有丰富的线下经验,但擅长的是实体通路建设和零售运营;总经理洪千琇来自台湾购物网站PChome;技术总经理王俊杰和其技术团队主要来自台湾;其他各级骨干多是从大润发抽调。纵观整个操盘团队,核心高管主要来自台湾,拥有大型电商操作经验的人几乎没有,这才出现了飞牛网在线上玩法生涩的状况。
流量虽然是订单的保证,但物流配送的快捷度却是电商购物体验的重要一环。电商的蓬勃发展除了价格优势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送货的方便快捷。而飞牛网上线两年以来,除了上线之初在上海青浦建立了一个4万平米的大仓,在华东订单密集地区自己配送以外,没有其他动作,大多依托大润发在国内各地的门店作为仓储门店,第三方物流作为配送物流。飞牛网的送货时速一直遭业内吐槽。
关于物流黄明端曾表示:现在国内第三方物流已经很发达,完全可以满足飞牛网的配送需要,所以不需要自建物流。可是,反观国内排行前三的综合电商网站,都在自建物流。
京东不必说,自建物流是它的显著标签,刘强东在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中表示:自建物流已经投入90个亿。苏宁易购在今年“8·18发烧节”启动仪式上,更是首次将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公之于众,并表示未来会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就连一直标榜不建自有物流体系的阿里,也在2013年5月联合各大快递公司组建菜鸟网络,企图将物流配送体系掌控在自己手中。其背后的逻辑就是,未来电商的竞争就是物流配送的竞争。
拿飞牛网对标的一号店为例,随着一号店规模的不断增大,为了保证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效率及用户体验,一号店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自建配送队伍,并完成了企业近70%的订单。同时它还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共享信息和共享平台。相比起飞牛网直接使用第三方物流而言,一号店优势明显,各种利益纠纷大为减少。
飞牛网在物流配送上的短板,也导致费大力气营销引流的顾客黏度低,复购率差。
核心战略的逻辑缺失
飞牛网2014年6月18日启动千乡万馆计划,希望以全国300家大润发实体门店为中心,为区域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思路有点像顺丰嘿客或者淘宝村。这个被飞牛网寄托重望的核心战略,企图补充线下的品项,延伸线上的服务能力,打造线下体验中心,完成销售闭环,但是推出后一直不温不火。从根本上说这个计划有着逻辑上的问题。
首先,目标市场问题。大润发之所以发展得很好,是跟它对于卖场的精准定位分不开的。大润发的门店选址要求是2 000米范围内人口20万~30万人,3 000米内30万~60万人,而沃尔玛、家乐福对人口要求在20万人左右。大润发对于人口数量要求较高是因为它的定位是中低收入人群,所以门店也集中在中小城市,一线城市的门店也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
飞牛网的商品都是来自大润发现有供应商,SKU也多从大润发获取,那么客户群也应该是中低收入人群。而飞牛网联席CEO袁彬曾在联商网风云会上讲:千乡万馆计划的目标市场,是市中心社区和偏远乡镇。很明显市中心社区的顾客不会去飞牛网的线下体验馆,因为没必要。而偏远乡镇的顾客对网络购物还处在培育阶段,需求不大。充斥乡镇的“夫妻老婆”店,已经可以满足日常生活要求。
其次,配送逻辑问题。千乡万馆计划的体验馆,承担的是飞牛网的推广、咨询、充值、下单、代收货款、包裹自提等功能。其主要的还是下单功能,那么问题来了,当订单量少的时候如何配送?是积攒订单还是不计成本配送?积攒订单,又回到电商购物时效性问题;如果不计成本配送,配送费用将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如此一来,体验馆的总用就寥寥无几,时间一长就成了摆设。
一年后,飞牛网进一步推出了千乡万馆计划的合伙人计划,新的计划把目光投向了分销商角色。大致的玩法是:分销商成为飞牛网的合伙人,利用飞牛网的分销系统架构电子虚拟货架助其推销商品;而物流及售后服务,均由飞牛网提供,通过手机App设置商品销售价格,赚取差额;另外合伙人将飞牛网信息分享出去,新用户通过合伙人邀请码成功购物,合伙人即可获得相应的收益。
这样的设定会发生几个方向性问题。
第一,分销商选择自己售卖的拿货价是指,飞牛网实时价扣除相应类目折扣点数后的价格,这种价格不具有竞争力。
第二,当没有销量之后,合伙人往往会走向第二个方向,出于盈利目的的纯下线发展,有点类似传销。
第三,合伙人推广产品的方式是什么?合伙人的亲戚朋友,在价格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这种卖面子、卖熟人的推广方式没有持续性。
第四,这样的模式让飞牛网成为供应商角色,对人员、货品难以有效把控,将飞牛网品牌交给其合伙人和分销商,品牌受损不受控制。
所以,这些原因导致飞牛网千乡万馆计划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有些许负面消息传来。当然我们也会发现,今年飞牛网公开露面的场合中,很少有飞牛网高管再提起千乡万馆计划。
朋友很多却找不到重点
自己引流困难重重,飞牛网开始在业内选择交朋友来加强自身实力。两年来,结交的朋友从喜士多到校呵呵再到最近的国美在线、发到家。这么多朋友并没有撑起一个飞牛网,为什么它们总是达不到1+1大于2的结果?
首先,与喜士多便利店的合作,客群并不重叠。喜士多便利店是千乡万馆计划的外部成员,二者的合作形式是:喜士多店铺里有电脑,消费者可以在店员的帮助下完成下单;此外,消费者可以让喜士多代收包裹,同时可以选择货到付款。
便利店的形成与发展,跟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相关。当人均月收入水平达到3 000元时候开始有便利店需求,当达到5 000元时候进入便利店的快速增长期,所以便利店的商品结构和目标市场与超市完全不同。客群需求不重叠,就有天然的排斥性。据了解,喜士多便利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售卖以生鲜食品为主,也提供生活便利服务,这里的顾客群不会选择飞牛网购物,无法给飞牛网带来增量。
其次,与校呵呵合作,价格不敏感。校呵呵的产品全部由飞牛网供货,其供货价格依旧是飞牛网现价扣除扣点后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批发价,学生对价格是敏感的。飞牛网在今年6月宣称要做生活必需品网站,其目标市场是白领不是学生,所以造成其商品种类和学生需求有差异。飞牛网与校呵呵的结合,不能给飞牛网带来增量。
最后,与国美在线的结合,目标有矛盾。双方的合作是飞牛网在国美在线开设并经营超市频道(飞牛优选),国美在线家电商品全线入驻飞牛网家电频道,其次国美在线也为飞牛网提供家电频道的商品。双方互为战略供应商,信息系统对接,数据和库存共享。消费者下单后仍由该商品原来的电商平台提供配送服务,双方企图流量互通。那么问题来了,家电是目标性购物,而超市是冲动性购物,这种情况下的流量互通能带来多少效用可想而知。如果你是顾客,你在买一块肉的时候会捎带一个电视么,或者买电视的时候会捎带一捆菜么?
可以看出,飞牛网所交的朋友,与自身的客群不重叠,甚至是对立的,它们无法给飞牛网带来更多的增量。合作的方向太多,便利店、校园、批发商、家电,而飞牛网给自己的定位却是生活必需品网站,那么它到底定位的是什么市场?这有点像中产阶级,又想干农村市场的活,没有重点。反观京东,以家电起家,那就把家电能做的做到极致;阿里以平台起家,那么就专注做平台,做大了以后才做超市。一个自己定位不清,合作的朋友虽五湖四海,但不能形成有效助力的电商网站如何能做好?
承载太多诉求的坚持
大润发做飞牛网两年多以来呈现出来的惨淡数据,表示流量红利早已衰减,前途未卜。可大润发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态度坚决,要坚持自己做飞牛网,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第一,从高鑫零售角度看,王者的必然。随着线下市场的整合调整,线上渠道成为零售巨头的必争之地。零售巨头做线上各有各的方式,沃尔玛、永辉结盟京东,苏宁、银泰结盟阿里,华润结盟新美大。作为国内超市行业老大,要保持未来发展,必须转型电商,做飞牛网是高鑫零售集团的迫切要求,寄托着高鑫零售的希望和未来,这也是黄明端亲自挂帅强推电商的原因。
第二,从股东构成看,空手套白狼。飞牛网由PChome操盘,多方合资入股,大润发是大股东。虽然飞牛网亏钱,但亏的是上市公司的钱,等于利用公众资金来孵化飞牛网。这点跟步步高一样,来钱快的商业地产放在步步高集团,亏钱的云猴网放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亏钱不等于背后老板亏钱,而且还可以搏一搏。
第三,从电商态势看,高处不胜寒。目前的电商除了阿里、京东、唯品会等几个,基本难言成功,每年倒下的不知几百上千家,飞牛网也不算失败。以前像生鲜做得还行的美味七七倒闭了,青年菜君崩盘了,还有个刘江峰的多点被物美吃下。电商行业已经碰到瓶颈,难以给新的对手机会,也可以说难以再现独角兽。线上一统江湖以后,接下来就是集中兵力开始与线下大战了。大润发这种对手是电商必须干掉的,如今京东、天猫号称三年要做超市业老大,也就是等于宣战,要把大润发干掉。华润万家是一个松散的拼装产品,虽然体量大,但竞争力不强。这时候就等于大润发要直接跟京东、天猫碰撞。所以这个时候的大润发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会选择入驻电商,就像前苏联不会加入北约,必定选择自建和并购。
执拗的飞牛网,是各方压力下必然的产物。站在王者之巅的高鑫零售,高处不胜寒,手中的飞牛网是未来的希望,又是烫手的山芋。现如今,飞牛网团队缺乏电商思维,交了一堆助力不大的朋友,母公司毛利下滑,资金投入困难,而天猫、京东又全力进攻,危机重重。飞牛网的未来,修远而悠长。
强强结合?
飞牛网与国美的结合看似强大,但是超市购物是冲动性消费,家电购物是目标性消费,购买源动力截然不同,两者的简单叠加效果并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