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助力中国企业迈向“智”造时代
——访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部总监李凯、OEM Division物流自动化全球销售负责人孟群

2016-11-01 08:48王玉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李凯施耐德电气

本刊记者 / 王玉

施耐德电气:助力中国企业迈向“智”造时代
——访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部总监李凯、OEM Division物流自动化全球销售负责人孟群

本刊记者 / 王玉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德国施耐德电气在近1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开拓进取,从最初专注于中低压配电及工业自动化,发展成能够为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与网络、楼宇和住宅五大市场的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能效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导者。在中国,施耐德电气于1987年在天津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厂,如今已拥有3个主要研发中心、1个研修学院、26家工厂、8个物流中心、5个分公司和40个办事处,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提出,中国进入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可执行、可落地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施耐德电气从2003年起开始在自己工厂内进行智能化尝试,2007年全面提出“透明工厂”的概念和方案,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目前已设立了超过100人的“智能制造业务部”。该团队包括了精益制造、信息化平台以及自动化方面的专家,主要职能是协调、融合施耐德电气内部的各种资源,为自己以及用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化运营平台与自动化改造等解决方案。

施耐德电气将如何助力中国“智”造?在发展智能制造的过程中物流方面该如何调整优化?就此,本刊记者与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智能制造业务部总监李凯、OEM Division物流自动化全球销售负责人孟群展开了对话。

丨记者丨施耐德电气如何理解“智能制造”?

李凯:随着工业4.0的兴起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国企业对于发展智能制造显示出极大的热情。但是,一些企业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智能制造就是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生产。其实,智能制造不仅意味着机器换人,也不是简单地指工业互联网,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施耐德电气看来,真正的智能制造应该同时具备三大关键技术:一是运营技术(OT),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运营管理体系是“大脑”,不改造“大脑”,只换“四肢”根本无法实现效率提升;二是现场执行机构,包括自动化生产设备、物流装备以及作业人员等,是“四肢”;三是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分析、中间通讯以及最终发出命令,是前两者之间传递信息的“中枢神经”,影响着整个机体的运行效率。

以一家工厂为例,由机器替代人工的确可以改善运营,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流程的优化,即,将作业模式重新调配后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将智能工厂比喻为人体,只有提高思考能力、打通经脉、强壮肢体,才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

丨记者丨企业在智能制造探索中应该把握哪些核心理念?实现智能制造的路径是怎样的?

李凯:施耐德电气认为,要实现智能制造应该把握“透明”和“融合”两个关键词。一方面,如果不能实现整个工厂的透明化管理,智能制造就无从谈起。我们在给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时候,不能够仅仅考虑生产本身,更要充分考虑到生产与前端、后端的连接以及整个供应链体系建设,因为只有整个供应链体系实现了透明化管理,才能够真正打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实现智能制造不是仅靠某个产品或者技术就能包打天下,需要融合分散在不同领域的多种技术。目前,各个领域的相关技术已非常成熟,真正的难点在于怎么把多种不同技术、不同产品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关于智能制造的实现路径我们也进行了探索。施耐德电气认为,智能制造不是一场外部革命,而是企业的自我进化,在进化的道路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智能制造实现路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中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通过“先软后硬”的实施策略——通过对行业的深刻洞察,规划好生产和运营管理平台,打通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再进行硬件升级,进而实现智能化;二是“先医后药”的策略——确保制造企业在升级进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明确智能制造的实施要点,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可行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恰到好处地解决企业升级中的痛点和问题。

丨记者丨在实现智能制造的过程中,物流系统应该如何配合智能制造发展?物流系统建设应关注哪些方面,需要补充哪些短板?

孟群:物流对于智能制造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部分,物流体系与整个智能制造体系相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施耐德电气认为制造企业需要更多地站在生产的角度、供应链的角度去规划整个物流系统,物流系统应越来越紧密地与生产过程衔接,比如,物料搬运设备是生产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应与其它生产设备呈现非常紧密的上下游关系。但目前这方面情况不容乐观,往往制造企业的工艺负责人更关注生产设备,物流负责人则更关注物料的入厂和出厂或者物流设备本身,中间的生产制造过程往往不是连续的、效能最高的,这样便会对各个工序的顺畅衔接和效率提高造成很大影响。对此,施耐德电气认为,智能制造不是赶时髦,精益制造是企业为了实现智能制造在进行物流规划前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建议企业在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兴建新工厂时,物流专业人士从一开始就成为项目组成员,熟悉工艺流程,了解各个工艺阶段的物料形式和节拍等需求,这样在进行物流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时就有了更为切实的基础。

从物流系统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由于过往物流系统设计和选型与生产规划是脱节的,但原来的生产柔性需求并不像今日这样如此凸显,因此还可以勉强应付。目前的智能制造对物流系统提出了很高的需求,小批量、多品种、高及时性的厂内物料配送需求,与大批量、规模化的物料储存、配送需求可能同时并存,而厂内空间有限,如何设计承载这么多复合需求的物流系统,真是“一叶小舟,载不动许多愁”。因此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难度又比以前提高了太多。而大多数物流系统规划或者物流设备厂商的从业人员由于过往并没有深度参与到生产规划中去,因此他们在规划物料系统时也有知识盲区。这一点是我们看到的智能制造领域物流系统设计和实施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

■ OEM Division物流自动化全球销售负责人孟群

■ 智能制造业务部总监李凯

丨记者丨施耐德电气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能够给客户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

孟群: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施耐德电气在智能制造的各类设备客户主要有两大类:最终用户和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

针对最终用户,施耐德电气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精益生产和物流规划专家,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该方案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两大系统为主要核心,融合了行业洞察、透明工厂和数字化服务等专业能力,再加上专业的物流规划,对各种类型物流设备的了解等,给客户提供智能生产、能效管理、物流系统等真正融合的系统。

从物流仓储用户来看,施耐德电气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技能,主要的产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物流建筑设施,这里面需要的配电产品、弱电产品和系统集成、以及数据中心,施耐德在此领域的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一站式或者单项采购,实现能控、楼控、灯控、视频监控的4S集成控制;物流“四面墙”内的各类生产和物流设备,施耐德更有全面的自动化控制软硬件产品来驱动和控制、管理设备以及信息,实现设备的逻辑和动作控制,设备各个层级的互联与信息互通。由于我们提供广泛的产品线,因此并不偏重于哪一种物流设备,而是从客户的业务需求角度选用物流设备。我们不制造物流设备(除了Delta蜘蛛手),而是给客户提供建议和咨询,由设备制造商或者工程总包商来执行。

针对OEM客户,施耐德电气主要提供两类产品及服务:一是全系列的包含PLC、驱动产品、机器人、传感器、现场信号等自动化和配电产品,由OEM再销售给最终用户;二是帮助OEM为他们的客户搭建数字化运营平台,其中也包含工厂或者车间、产线运营级的工业软件,如MES、LPS(Line Performance Systems)等。

丨记者丨施耐德电气在智能制造的探索中遇到了怎样的挑战?在智能制造方面能够为客户创造哪些价值?

李凯: 智能制造是完全新兴的市场需求,客户对自己的需求并不十分清晰,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每个客户的生产模式和特点都不相同,因此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也不是标准的产品,如何实现方案标准化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对此,施耐德电气的观点是“标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我们根据自身丰富的实战经验,已经搭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标准方案框架。客户可以根据施耐德电气的标准方案框架,减少方案的定制化开发内容,提升方案的可靠性,缩短项目周期,并降低实施成本。

施耐德电气在智能制造方面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两类价值。第一类是端到端的智能化,简单来说,就是从用户端到供应商端的智能化,打通从用户订单开始到整个生产运营流程的管理,包括接到订单后如何进行排产,原材料如何获取,向供应商如何下订单,到货之后如何安排生产组织并管理设备和人员,如何把原材料及时供应到生产线上等方面;另一类价值是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其实产品生产过程对于一些制造企业来说只是一部分工作,往前端有研发,往后端有服务,我们将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与整个生产过程、研发过程打通,从而确保客户实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猜你喜欢
李凯施耐德电气
八方电气
李凯雕塑作品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李凯:同心共筑教育梦
Initiation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effect: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asic studies
施耐德的失落
施耐德电气睿易系列ATV310通用型变频器
施耐德:以PlantStruxureTM PES助力节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