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殷宗俊,丁月云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3036)
模块化教学设计在《猪生产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张晓东,殷宗俊,丁月云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3036)
模块化教学设计在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猪生产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内涵,设计了《猪生产学》课程的6大教学模块,并叙述了模块化教学设计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实施以及应用效果。
猪生产学;模块式教学;应用
《猪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主要阐述集约化养猪条件下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基本生产知识、基本技术措施和经营决策的一门学科[1],重点介绍国内外养猪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宏观决策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养猪企业生产观念、统筹观念、经济观念和市场观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效掌握养猪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关理念和生产技术,以适应猪肉生产由规模饲养向集约化饲养转变、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但是,该课程中很大部分内容涉及实地生产,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单纯的文字说明和板书,缺乏生动性,学生的求知积极性不高,而且讲授内容不易被学生理解,限制了教学效果[2]。因此,改革和创新《猪生产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势在必行。
模块化教学设计在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代养猪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猪生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高教学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模块化教学是在模块化思想的指导下,将所授课程的内容分解成单独的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模块化教学需要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先确定授课内容,再确定教学模块,教学目的性强。该种教学模式,通过灵活的组合实现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融通,可使得课程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较好的效果[3-4]。
对于专业课的模块化教学,要结合行业要求和课程特点,设计合理、准确的教学模块,综合运用教师面授、知识点解析、课外辅导、实习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笔试、讨论、作业、课程论文、案例报告等相应的考核方式进行教学组织。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构建所授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体,实现授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5-6]。
在《猪生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尝试设计若干个教学模块,可使理论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7-8]。结合《猪生产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将之分解为6大模块(见图1)。具体如下:
模块一:课程内容的引入,包括养猪业的作用、产业发展趋势、国内外养猪差异、猪的生活习性等。
模块二:品种的重要性,包括国内外猪品种类型和特点,地方猪资源保护、外来猪选育提高、专门化品系选育、猪育种理论和实践等。
模块三: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包括母猪年生产力的概念、重要性、国内外差距、影响因素、提高措施等。
模块四:饲养管理,包括种公、母猪饲养管理,后备猪选留与饲养管理,配种、妊娠、分娩、哺乳、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等。
模块五:集约化猪场规划建设,包括猪场选址、猪舍建筑、养猪设备、生物安全、生产工艺等各方面的技术参数指定与规划。
模块六:养猪新技术,包括发酵床养猪,分胎次、分品种、分性别饲养,药物断奶,早期隔离断奶,零时免疫,全进全出制,多点饲养等。
6个模块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模块一至模块五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猪生产学》课程知识体系的主线。模块六为辅助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当下养猪新技术、新方法等。
图1 《猪生产学》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根据各个模块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方优势。教师应对课程的主体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透彻讲解,采取点面结合的授课方式。“面”就是从宏观方面讲解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即模块一的内容,使学生对整个养猪行业层面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现阶段养猪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对养猪业冲击较大的今天,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要有能站在行业制高点俯视产业发展特征和趋势的能力。“点”,则是对养猪业具体问题的深入剖析,即模块二、三、四、五、六的内容。模块二、三、四、五分别从品种和育种、母猪生产能力、饲养管理、猪场建设等方面对养猪生产的几个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解析,在讲述的过程中既注重面上的论述,也注重关键点的解释。比如在讲述母猪饲养管理模块的时候,先讲解母猪的共性饲养管理技术,既要营养充足全面,又要精细化管理,然后分点讲述后备、配种、妊娠、哺乳、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以及各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营养和饲养管理问题,这样就做到了点面结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模块六是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增加的内容,因为现阶段养猪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有必要让学生对养猪生产中正在应用的新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其将来从事养猪业相关工作时,能够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去应对技术问题。
在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多用专业实例来讲《猪生产学》,力争使得各模块的学习目标更加可视化(是指让学生看得到模块学习后的用处等)。在各模块的引题开篇介绍时,应尽量引入与该模块相关的大问题(实例),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该模块在养猪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重要性,使学生直接地体会到该模块是很实用和有效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起着导向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应充分注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述母猪年生产能力模块时,教师可深入剖析其概念和影响因素,剩下的提高母猪年生产能力的技术措施可由学生分组完成,因为措施就是依据定义和影响因素得来的,学生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措施。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简单的问题,可采取课堂即时讨论的方式,比如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个问题,学生自由发挥给出自己理解的答案,然后教师再综合评判、分条讲解、补缺补差。每个教学模块可设置一个大作业或课程论文,然后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组6~8个人,共同完成作业,并于课堂上由组员代表做汇报,一个学期内小组成员轮流汇报。这样既实现了教学中的互动模式,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优于教师单纯讲授。
总的来说,教学模块设计基本涵盖了现代养猪业的主要内容,授课内容能够满足产业对知识和技术的基本需求。教学实施过程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知识点掌握牢靠。但是,在《猪生产学》课程中尝试模块化教学尚属首次,笔者所设计的教学模块未必完全合理,再加上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因此教学模块尚需不断充实和完善,也需要国内农业院校从事《猪生产学》课程教学的同仁共同探讨和交流,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庞卫军,孙世铎,杨公社.《猪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73-74.
[2]张晓东,殷宗俊.提高猪生产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321-322.
[3]万文军,陆明.模块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3):37-39.
[4]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2):82-83.
[5]刘继平.模块化教学与学习迁移[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4):68-70.
[6]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8(3):70-72.
[7]黄雪泉.模块教学法在养猪生产实验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7-18.
[8]郭少培.模块教学法在养猪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2(2):33-35.
Explanations on Application of Modular Teaching Design in Teaching of Swine Production
ZHANG Xiao-dong,YIN Zong-jun,DING Yue-yu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3036,China)
Modular teaching design is of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teaching reform.Swine Produ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in major of animal science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modular teaching,we designed six teaching modules and described the organization,implement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dular teaching design.
Swine Production;modular teaching;application
G642.0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05-0051-02
2016-05-05
项目来源: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jyxm083);安徽农业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张晓东(1983—),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猪遗传育种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工作。
殷宗俊(1967—),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猪遗传育种与教学方面的工作。
(责任编辑:贾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