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羽
摘 要 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感恩意识逐渐成为了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感恩意识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某市两所中学共15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目前初中生的感恩意识的状况,探究初中生感恩意识特点。主要结果如下:整体上初中生具有较高的感恩意识;初中生感恩意识在性别、是否独生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初中生 感恩意识 问卷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受到了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开始对感恩意识进行研究,但主要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综述和重复验证研究,实证研究相对匮乏。此外,感恩一直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然而近些年来由于感恩意识缺失所引发的事件却时有发生。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阶段,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并且此阶段也是价值观逐步建立的时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是目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了解初中生感恩意识现状及特点,对初中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感恩意识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研究者把感恩意识定义为“得到礼物时的情绪反应”(Emmons & Crumpler,2000)。也有研究者认为,感恩意识是个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进行感知后,产生的持久的、稳定的感谢状态,并诱发了积极的情绪和关系,而且这种状态和关系具有泛化的性质(赵鹏华,2012)。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市两所初中共选取初一到初三的学生153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的研究工具为初中生感戴问卷。该问卷由陈欣、赵国祥(2006)编制,共包括18个条目,采取Likert五点计分法,总分越高表明感恩意识越强。共包括三个维度:人物取向、事物取向、道德取向。该问卷的同质信度是0.868,分半信度是0.897。以班级为单位同一发放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测试,要求被试按要求独立完成。测试结束后将问卷当场收回。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
2结果分析
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75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7.2%。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5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0.3%。其中男性为76人,女性为82人,独生子女92人,非独生子女66人,三个年级的人数分别为:63人、50人、45人。
分析结果显示感恩意识总分最小值为23,最大值为90,平均分为75.28,感恩意识总分成负偏态分布,即多数初中生感恩意识总分集中在高分一端。这表明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高的感恩意识,他们可以认识到他人、社会、自然所给予的恩惠,并认为要为此做出回报和感谢。本研究认为这和我国重视感恩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并且初中阶段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个别初中生被试感恩意识得分偏低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每个初中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有差异,并且不同学生对学校进行的品德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了感恩意识情况。因此继续加强感恩意识教育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将一些可能影响初中生感恩意识的背景变量考虑进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感恩意识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感恩意识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5.968,p<0.01)。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学生在感恩总分、事物取向、道德取向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初一年级学生在这三项上的得分均高于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和初二年级学生感恩意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初三年级学生在感恩意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初二年级。这和祝伟娜(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初二年级学生感恩意识水平最低。
根据情绪归因理论,青少年早期和晚期在认知、情绪及社会功能等领域有显著差异,青少年晚期更加容易具有感恩意识,因为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够考虑到他人感受。所以从理论上讲,初三学生的感恩意识应高于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即感恩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但是本研究却发现初一和初三学生的感恩意识较高,而初二学生的感恩意识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阶段进入中学,之前的学习相对轻松,学校和家长重视道德教育,因而感恩意识得到延续,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到了初二,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自我中心的现象,意识到自己所受恩惠的程度相对降低;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心中的“小秘密”变多,并且初二学生有时会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在心中不表现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二学生的感恩意识。而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各种心理品质开始向逐步稳定和初步成熟的方向发展,能够反思自身,所以感恩意识得到了增强。
3 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整体上初中生具有较高的感恩意识。
(2)初中生感恩意识在性别、是否独生这些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 Emmons R A,Crumpler C A.Gratitude as a human strength:Appraising the evidence.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ncal Psychology,2000(19):56-69.
[2] 赵鹏华.大学生感恩意识与家庭教养方式、人际信任的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 赵国祥,陈欣.初中生感戴维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6):1500-1502.
[4] 祝伟娜.初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