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茹+雍双渠
摘 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全人类所认同的基本道德规范。高校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加强和改善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诚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诚信的内涵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讲信用”。《礼记·中庸》中日: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诗经·卫风·氓》曰:“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诚”和 “信”的基本含义都是诚实无欺,表里如一,信守诺言,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西方,近代社会契约论代表人物格劳修斯也主张“诚信应当作为自然法的一个基本准则”。19世纪末,西方立法者又将“诚实信用”写入了法典,将此作为近代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中西方对诚信的概括,诚信应该是个人在社会行为中的道德规范。体现在社会交往中,诚信首先表现为行为个体道德上的自觉,并根据自身的能力向他人慎重承诺而不随意允诺;其次体现为行为上的自觉,即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实现本人承诺。它是“人类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诚信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 “诚实、信用、诚恳、信任”等道德品质。
2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2.1课程考试作弊,学习风气浮躁
当代大学生应是不断求索的有志青年,但当今大学校园里却存在一些不正之风。课程考试作弊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不少优等生也加入考试作弊行列。部分大学生对待作弊的问题上还对自己心存宽容,认为判断作弊是否道德,要与考试科目、考试性质结合起来考虑。此外,一些资格证考试,更有众多先进的不良工具和手段被“引进”校园,部分学生学习风气显得较为浮躁,急功近利、不劳而获等思想加剧了失信的范围和程度,这是学生群体的失信新表现之一。
2.2缺乏自我约束,拖欠助贷还款
目前,高校助学贷款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很多贫困学生从中受益。但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约束,诚信意识薄弱,不积极主动对待还款问题。在享受国家给予贫困大学生的扶持同时,却不能履行自身还款义务。部分大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给学校、银行、政府部门带来了始料未及的问题,个人信用的缺损给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推行带来了极大阻力。
2.3诚信教育认可度低,学习成绩至上
诚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实中,各高校则以学习成绩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大学生也将学习成绩作为重中之重。对诚信教育则认可度低,甚至有的师生将诚信教育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诚信教育方式方法过于传统,与现实生活联系脱节。
3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3.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主流价值观被严重弱化,效率优先和利润最大化成为大众的出发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存在着理论的完备性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而且也被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严重地侵蚀着,大学生的失信也随之滋长;此外,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压力持续加剧,社会竞争激烈,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
3.2高校环境影响
目前,高校奖助学金等评奖评优机制、研究生推免等政策多以课程考试成绩为重要衡量指标,部分大学生为获得奖助学金、争取保送名额等,不惜以考试作弊为手段达到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创新,也是造成目前高校诚信教育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
3.3家庭和个人影响
当代大学生都背负着家庭期望,多数父母都为孩子制定了相对较高的目标,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等不相匹配,因此不少在校生投机取巧来达到父母的要求, 将诚信束之高阁。
4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树立典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诚信教育方式方法,将诚信理念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榜样作用,发掘师生中的诚信典型,树立模范典型。高校德育教师更要做到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要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完美人格。
(2)构建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要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动员学校、家庭、个人三个方面的力量。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同时,更要与家庭要保持密切联系,提高家长对子女诚信品德培养的认识,实现学校和家庭培养学生诚信品德的良性互动,携手打造全新的诚信培育平台。
(3)完善考评体系。学校要注重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当提高德育成绩比重,在评优和保送等问题上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脚踏实地,克服考试中的舞弊、投机取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l0.
[2] 张广磊.高校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J].前沿,2012(10):179-180.
[3] 朱建军,张超,吴晋.面向学生群体的高校诚信教育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4:11-15.
[4] 王伦光.高校诚信教育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