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霞
摘 要:分析“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实施意义,从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利用教材、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等方面探讨构建思想品德课堂“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方法,最后提出构建中需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教并重;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13-01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课堂要素之间时常出现相互冲突的问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利用教材、教学媒体,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构建思想品德课堂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
一、“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实施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忽视学生主观性和主体地位的缺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新型教学模式,有时存在课堂偏离教学目标,甚至教学任务无法按时按量完成的现象。针对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不足,倡导一种“主体—主导”均得以体现的教学结构,即“学教并重”。其含义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讲解、自主学习、呈现、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等教学形式,促使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课堂四要素之间能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进而带给师生最佳的教学状态,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学教并重”教学结构既能发挥教师的优势和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故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二、构建思想品德课堂“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方法
(1)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因此,教师需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极大的帮助,使其能主动学习。构建思想品德课堂“学教并重”教学结构时,教师需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为其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选择最好的交流方式,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2)合理利用教材。在构建“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过程中,需将教材作为教学工具,但是需明确教材的作用,不能将其作为教学的唯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原有的“教教材”模式转变为“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就是以生为本,不但能忠实于课本教材本身,而且能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将教材用好用活。
(3)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课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因此,在构建“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过程中,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开展灵魂对话,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引导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达到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的目的。
(4)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多媒体的主要作用是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材有机融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构建思想品德课堂“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过程中,教师需合理运用多媒体,不能仅是简单呈现书本上的教学内容,而是需要拓展新的知识,给学生展示新的、引人深思的内容。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切忌只追求画面的色彩性和生动性,而分散学生的焦点,这样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构建思想品德课堂“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注意事项
在思想品德课堂“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实践中,需注意课堂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并明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能朝有利方向发展。
(1)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领者,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并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的学习解惑。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自主思考,并对不懂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提出疑问;同时,学生需通过询问、探讨、求疑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成果。由此可知,在思想品德课堂“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构建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知识的探求者。师生之间的关系,由简单的教与学,转变为双向交互,师生之间构建起一座天然的桥梁,共同获得心灵的成长。
(2)学生与学习资源的关系变化。在思想品德课堂“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构建中,需注意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载体,学习资源除了教材外,还包括辅助资料和课外读本;学生从学习资源中得到大量知识,并对所有的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筛选和重组,从各个角度获取与自身学习、探究主题有关的知识,进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智力和能力的提升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优化教学结构。要重视和尊重教与学,进而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情感、价值的统一,并能共享彼此的技能和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支勇.学教并重思想下一般教学模式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5(07).
[2]朱志伟.思想品德明理课的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2).
[3]赵利飞.思想品德课和谐师生关系建立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6.
[4]张淑君.思想品德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