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银行业高管离职潮

2016-10-31 09:52本刊编辑部
时代金融 2016年22期
关键词:银行业高管薪酬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

银行业曾经是个“只进不出”的好去处:收入高、福利好。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规范增强、同业跨业竞争加剧,银行业赚钱的时代落幕,加上职业发展空间逼仄,外面的世界更为精彩,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银行高管告别了这个“金饭碗”行业。银行业资深人士的离职潮,虽然在当下对银行业不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或许能起到倒逼银行业加速转型的作用。

银行业高管变动频繁 金饭碗魅力不在

向来有“金饭碗”之称的银行业也开始渐渐褪色。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乏力、薪酬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银行高管离职屡见不鲜。

66位高管“流失”

2016年6月16日,百度披露,光大银行原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正式加盟百度,出任分管百度金融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副总裁。这并非孤例。年初,中国建设银行原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黄浩也出任了蚂蚁金服集团总裁助理。在今年3月,又有两位上市银行行长、副行长宣布请辞:兴业银行时任董事、行长李仁杰因为任职年龄原因,提请辞去董事、行长职务;农业银行高管李振江因工作调整,辞去副行长职务。其中,李仁杰更是自2002年受聘为兴业银行董事、行长,任职14年间,兴业银行资产总额与年实现净利润持续稳健增长,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质量等主要财务指标多年保持业内领先。

对于16家上市银行来说,类似的离任公告已经一而再、甚至再而数十次的出现。根据上市银行的公告进行统计,在2015年年初至今年3月底的15个月时间内,已经有66位上市银行的“董监高”辞职,其中逾半数是上市银行高管,涉及岗位从行长、副行长到风险总监不等,可以说都是绝对资深的银行家。值得一提的是,16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出现了行长、副行长离任,仅招商银行和南京银行没有出现行长或副行长变动。对于任何一家上市银行来说,行长在具体业务层面的统筹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行长以及副行长的更迭甚至可能对银行的业务和战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此高频、甚至是高比例的“董监高”变动,显然并不是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能解释的。从公告中披露出来的离任原因来看,工作调动、身体原因、年龄原因、任期届满、个人原因是银行家们辞职的主要理由。此外,对于上市银行来说,“董监高”的离任只是人才流失的冰山一角,在信息披露不能覆盖的“冰面”以下,中层员工和一线员工的离职规模更加庞大。

国外银行裁员势头有增无减

国内银行的日子不好过,高管变动频繁,放眼国际,多家全球大银行也在 “水深火热 ”之中。2015年以来,有多家国际大银行相继裁员。3月,富国银行宣布将裁员1000人;5月,摩根大通宣布明年裁员5000人,将更多依赖新技术的运用;6月,汇丰银行宣布全球重整计划,裁员五万;7月,美国银行宣布二季度裁员近3000人,巴克莱宣布将裁员3万人降成本。过去5年间,华尔街六大银行裁员已达8万人。

但是,裁员还远未结束。花旗银行从 2016年1月开始裁员至少2000人。据统计,今年伊始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全球银行业总计划裁员数将超过15万人。此外,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10家世界知名银行也宣布了裁员计划。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英国渣打银行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裁撤全球 17% 的雇员约15000人,通过出售新的股份来筹集约51亿美元资金。渣打银行预计,到2018 年裁员15000人将节省29亿美元的成本支出;出售和重组超过三分之一的贷款,约合1000亿美元。渣打银行被迫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原因是收入和利润的连续下滑。

除此,德意志银行也宣布全球裁员,德意志银行声称将削减9000个全职岗位,取消在10个国家的业务。此外,大约6000个外包职位也将被撤销。这意味着该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1.5 万人。

弃“金饭碗”: 银行高管辞职去哪儿?

与此前换届期间银行高管变动相比,银行高管离职打破了银行“圈内”循环的惯例,越来越多的人跳往“圈外”。进入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高管选择走到体制之外,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在银行业转型、新金融崛起的背后,更大的时代背景在于中国经济的转型。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这个时代的中国经济是一个消费驱动和技术驱动的新经济,新经济需要新金融,就是以新技术来做的大众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费者金融。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央行研究局出版的《新金融时代》一书的序言中也提到了同样的趋势预判。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兴起,最初的动力主要来自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产生了所谓的鲶鱼效应。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逐步深入,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融合明显加快。

一位转型互联网金融的银行大佬表示,重新选择新的职业轨道,主要还是希望可以打出一片新天地,做一些更创新、更有意义的事。

银行业离职潮频起的多种内因

席卷银行的辞职潮,2015年时还只是基层员工和中层人士,如支行行长、分行行长。到了2016年,却已经向核心高管团队渗透。

业内人士分析,以前银行高层通常都是在大行、股份制、城商行流动,实现升职加薪;也有房地产和其他金融机构来挖,但是大部分都在银行体制内流动,很少流动到银行业体制之外。

但如今,体制内的诱惑也留不住人了,某上市银行的高管一语点破玄机,“银行的业绩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员工压力倍增,收入却在减少。”

员工薪资普遍下降

近期有媒体报道,某商业银行已调整全行的晋升规则和考核分配机制,员工普遍绩效降幅在30%~50%之间。底下的分行受影响更加明显,该行的福建分行因为贷款不良率过高,员工绩效奖金几乎拿不到,只拿3000元至4000元的基本工资,扣完“五险一金”后,薪水大显单薄。这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部门经理原本年薪是30万到50万元,跳去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后年薪涨至200万元左右。

另据透露,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行长原本年薪就很高,比如一个股份制银行支行的行长一般年薪都在100万至130万之间,但他们跳到互联网金融公司后,薪酬一般还能翻个几番,最高的居然能拿到千万年薪。

当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收入之所以诱人,除了基础高薪外,还会给出股权激励,一般企业的高管都能拿到比例不低的公司股权、期权,而这部分的价值显然极具想象和诱惑力。

体制改革动力不足

国有银行改革目前进展缓慢,由于近几年银行利润增速虽然下滑,但是总利润还在增长,尚未进入负增长,大量不良贷款被隐蔽,因此,国有银行经营表面上看来还是欣欣向荣,因此改革的动力就难以产生。

实际上,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国有银行的经营已经举步维艰:

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

传统银行业由于政策管制、体制惯性、历史包袱等原因,与时代的发展有些脱节了。

一方面银行捧着牌照吃利差的日子不复存在,经营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整个宏观经济下滑,信用环境恶化,造成银行坏账较多,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部分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32%,较年初增长0.3个百分点;南京银行、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5%和1.35%,较年初各增长0.01个百分点和0.26个百分点。

据了解,银行坏账正在转为员工的业绩考核,如果碰上一笔大坏账,责任人的绩效工资甚至可能会被扣成负数。

业务量减少销售任务增大

根据报道,由于今年央行多次执行降息降准政策,使得银行贷款、理财产品等商品的出售面临较大压力,而且银行方面的销售任务也逐渐增大。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部分支行第三季度的贷款指标排行垫底,而且一笔400万元的贷款发生逾期不还的情况,这下子将近6000元的季度奖直接扣发。如果平摊到每个人,就等于月薪直降2000元。

“这笔贷款逾期之后,对此负责的业务经理也主动辞职了。听说他为了提升贷款业务量,做了违规担保。”该银行一位工作近10年的员工表示。据她分析,从2015年开始,总体经济形势下行、互联网金融冲击、市场资金成本升高这些因素都削弱了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而今年不良贷款增加得又厉害,银行的净利润就跟着往下走了。

蛋糕有多大竞争就有多激烈

当今,消费金融领域已经变成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电商、P2P等机构抢食的万亿市场。此前多家银行已经在消费金融领域开疆拓土。2015年11月20日,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与星展银行等创立的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正式成立,成为又一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然而,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信贷资产质量压力依然很大,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认为,就消费金融而言,在风险防控方面,目前较为迫切的就是建设好社会信用。

其实,就银行拓宽消费金融领域而言,邮储银行和星展银行早已不是先例。在北银消费、中银消费、四川锦城消费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4家最早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就已经有3家银行参与其中。近一年来,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队伍不断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北京银行、中国银行、成都银行、邮储银行和星展银行以外,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旗下永隆银行、湖北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重庆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亦在消费金融领域布局。

消费金融市场之所以成为众多机构抢食的肥肉,与其隐藏的市场潜力密切相关。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了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约60亿元,P2P约100亿元。相关人士认为,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猛,未来10年应该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消费信贷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市场的进入者会越来越多,但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必将会有更多的人逐步离开。

外因:新兴金融业态猛烈冲击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认为,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风险压力持续增大,但整体风险可控。2016年行业风险压力依然不小,多措并举管理不良资产将成为主要任务。

报告称,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及产能过剩治理仍将持续推进,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导致银行业投资风险上升,利率汇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将使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行业外部风险加大将导致输入性风险加大。

严格控制资产质量风险,遏制不良贷款上升成为银行业风险化解的首要任务。2016年银行业要在传统方式之外寻求多种渠道处置不良资产,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批量化处置、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高不良资产回收效率和回收价值。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业绩增速呈现放缓态势。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盈利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

报告指出,2016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类业务快速发展有助于支撑盈利增长。但银行业资产质量仍将面临较大压力,资产质量仍将持续侵蚀银行业利润。综合来看,2016年银行业盈利增速将呈微幅正增长。

从外部原因来看,之所以会出现高管“离职潮”,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经营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银行业2015年年报显示,受国企领导限薪令的影响,四大国有银行董事长、行长级别的高管薪酬由2014年100多万元“腰斩”至2015年50万元左右。以工商银行为例,2015年,时任董事长姜建清和行长易会满的税前合计总薪酬都是54.68万元,其中已支付的税前薪酬为44.8万元,与2014年的113.9万元和108.9万元相比,缩水一半。

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薪酬呈现大幅上涨趋势。《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白皮书》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新员工的起薪水平通常在10万年薪左右,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熟手通常能够实现收入上涨50%,骨干员工的收入水平在25万-35万之间,主管收入水平约为45万元。随着一级级上升,一级部门负责人通常能拿到250万元的年薪水平。

除了薪酬,银行高管加入互联网金融往往还会获得价值不菲的期权,如果企业发展得好将有不错的升值空间。一方面是传统银行业的待遇呈下滑趋势,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待遇方面毫不吝啬,银行高管转战互联网金融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银行理财改革的缓慢脚步呈现出明显对比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

如今,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浪潮正推动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以用户为王、产品优先、简约极致的互联网思维也不断撞击着传统金融领域的大门。其中,以2013年余额宝在短时间的迅速扩张为代表,先后出现了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支付宝、余额宝、京东白条以及众多P2P公司等,其业务涉及领域从第三方支付结算,到对银行存款的资金分流;从个人消费信贷,到小微金融业务,不断地向银行的零售客户渗透并蚕食银行的固有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及拥有众多客户资源的非金融企业之所以能够切入到金融领域,关键在于其每天有大量的、持续的新信息产生。在当今的大数据背景之下,这些大型集团公司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拥有众多的用户资源,通过对用户使用习惯的追踪,将产生出大量多维度的信息数据,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公司拥有了银行生产信息的功能,这在根本上具备了提供金融服务的必要条件。

“如果说这些互联网企业仅仅只是具备了和银行一样的生产信息的功能,并止于此,那么互联网金融也不会如此普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并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于其以用户为王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企业将用户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度挖据和分析,刻画出用户可能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极佳的用户体验将相应的产品推介给用户,从而替代了银行的部分功能。”有专家指出。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习惯于突破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正释放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想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的资深人士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高管离职潮倒逼银行业变革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人才流失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能力产生冲击,不利于商业银行持续提升经营能力,影响企业整体工作氛围,同时也为商业银行造成人才重置成本等损失。因此,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成为当下商业银行的一大重要命题。

普益标准研究员匡宸郗也表示,在未来,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如今银行业资深人士的离职潮,虽然在当下对银行业而言是一个非常不利的现象,但是从长远来看,或许能起到倒逼银行业转型的作用。

薪酬激励机制改革

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股权结构不同,运作管理更趋市场化,经营理念更加开放,经营策略更加灵活,是我国银行业探索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先锋,应当通过建立并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构建现代化企业的人才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核体系,吸收并积累优质的人力资本。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与效率,而且还能有效降低银行的监督成本,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

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结构包括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在这样的薪酬结构中,固定薪酬通常占比较高,这与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联系有限;浮动薪酬的比例又较小,而它与员工的绩效表现更加直接。如果保持现有的薪酬结构不变,将可能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其价值的发挥。

由于近年来传统的薪酬结构已经不能适应股份制银行乃至银行业的发展,导致人才不断流失。积极地改善员工的薪酬激励机制,已经迫在眉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之前表示,一些发达国家从19世纪晚期就开始试用职业经理人制度。相比之下,中国起步比较晚,目前最缺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众所周知,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手段是建立职业经理人的关键。

当今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对股份制商业员工进行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有利于银行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员工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对他们的激励影响着银行未来的发展,也间接影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薪酬激励不仅是一种物质激励,它更考虑到了员工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巧妙地运用薪酬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吸引外来人才。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薪酬激励的理念往往认识不够,部分银行目前的激励多集中于一线销售人员,而银行员工并不仅仅包括销售人员,还包括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等。这些人员的绩效应当如何考核,如何体现其价值,如何体现公平性原则,却往往被考虑得很少。

改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薪酬激励现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薪酬价值观,建立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树立一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的薪酬价值观,只有这样薪酬的激励作用才会发挥效力。其次,要采用浮动的薪酬结构,使员工的报酬与其贡献率成正比,削减固定收入部分的比重,加大浮动比例的报酬。当然,这种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上的,合理有效的绩效可以为薪酬激励提供有力的依据。此外,员工持股与股票期权计划作为长期激励手段,由于可以将员工与银行的利益紧密结合为一体,开始愈加受到西方先进银行管理层的重视,也成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探索科学激励机制的一大方向。

具体来说,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完善薪酬福利体系,从薪酬结构、薪酬核定、薪酬支付等方面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薪酬分为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和福利三部分,且根据公认的市场化薪酬原则,员工薪酬应为密薪制。基本薪酬是为保障员工基本生活而支付的劳动报酬,主要依据岗位的相对价值、服务年限和个人能力素质等因素进行分配;绩效薪酬与考核挂钩,根据员工的履职情况、工作业绩和价值贡献等确定,体现“按绩付薪”,发挥薪酬的激励和约束功能;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两大类。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针对核心人才、价值人才、高端紧缺人才,进一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强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

有业内专家分析称,对于银行圈中的高管层来说,物质事实上只是其是否跳槽的原因之一,有时候他们更加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商业银行的体制中,高管层很多大胆的想法、创新的理念很难得到认可,加之冗长的审批条线,到最后大概率事件是不了了之,压制了创造力,这与商业银行追求稳健、谨慎的风格有一定关系。而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任何创新的想法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地执行,且这些企业不仅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更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成就感也许是推动银行高管们勇于跳出银行圈的重要动力。”匡宸郗说。

这意味着,银行资管市场要抵御互联网金融的内外夹击,需要积极做出改变。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目前亟待推进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全方位拥抱互联网。有专家建议,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推进各项业务的互联网化,打造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这也是最现实的选择。但客观讲,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企业文化与互联网企业差异太大,有些甚至与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完全依托本行原有体系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前景并不乐观,构建独立的业务平台非常有必要。商业银行应在组织机制创新方面更加进取,监管部门也应给予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银行业高管薪酬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
给银行业打气